#軍事歷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水上飛機,顧名思義就是能在各種江河湖海甚至包括水庫的水面上能起飛降落和停泊的飛機。這種飛機分爲船身式和浮筒式兩大類,飛行高度是多數是六百至八百米左右。水上飛機能夠在藍天和水面上自由轉換空間,是和它特殊的設計結構分不開的。它的外形粗看就是一架飛機,但飛機肚皮以下很多具有艦船的特徵。水上飛機的歷史和其他飛機一樣起源很早,1905年法國人就設計出了一種水上滑翔機。

(二戰時期是水上飛機的鼎盛時期,美國PBY水上飛機曾經在多個場合大顯身手)

在軍事用途上,水上飛機的空間很廣闊。比如用於偵察、運輸人員和物資、水上救援、後勤交通、反潛等任務。二戰期間,水上飛機的服役使用達到了頂峯狀態。電影《灰獵狗號》美軍護航驅逐艦就是靠PBY水上飛機來救場,戰勝了最後反撲的德軍潛艇。二戰以後,水上飛機反而有衰弱的趨勢。因爲飛機機體笨重,飛行速度低而不可避免地在軍事用途方面減少使用。

(鯤,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大魚,身軀巨大還能幻變爲巨大的鳥。這種綽號對新的水上飛機是最好的解釋)

水上飛機的優點:可以在廣闊的水面起降,安全性強、運載能力大,也不需要建設大型的機場。但它也有缺點:個頭又大又笨重、不能快速飛行、對海水對抗腐蝕性要求高,在飛機的機翼上既不能外掛武器機身內部也不能設計彈倉。這些缺點都限制了它的軍事作戰使用。

中國對水上飛機的興趣很久以前就有了。早在民國時期,中國人就自己研發出水上飛機,但是因爲工業基礎薄弱,最終沒有生產。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水上飛機的研發和使用非常重視。建國初期,我國就從蘇聯進口了別6水上飛機。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期間,別6的性能已經開始落後。作爲獨立自主發展航空業的政策嚇,中國自己在國外產品參考下研發了水轟5水上飛機,這是國內605研究所的產品。1976年4月,水轟5飛機試飛成功。1986年,北海艦隊開始服役水轟5。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僅僅是一個開端,水轟5是初次研發的產品,它的機載設備性能不是很好,所以這種型號生產服役數量很少。海軍最終只買了7架,但是它在訓練和海上救援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所以水轟5在我國首次研發出大型水上飛機的歷史地位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是水轟5,這是首個產品,因爲對性能還不是很滿意,所以只有少量裝備)

進入了現今階段,我國對水上飛機的軍事用途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因爲中國有廣闊的海疆,還有六千多個島嶼。南海,這裏島嶼面積小而且分散,距離大陸又遠。在物資補給、人員交通、海上搜救等方面都非常困難。即使是對起降場地沒有太大要求的直升機也難以勝任。大型水上飛機剛好能完成這種任務。正是因爲這種考慮,中國研發了新一代的大型水上飛機AG600型號。

(巨大的鯤龍,它的服役,對南海會有很大的幫助)

AG600的中文綽號是鯤龍,這是北海傳說中的大魚。它是我國航空工業中的戰略工程項目之一,它的意義和運20大飛機一樣。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鯤龍飛機2012完成設計,2013年-2015年,那些承包商完成了各個飛機部件製造,2016年在珠海的組裝廠完成了飛機所有零部件的組裝,2017年飛機試飛成功。

(日本的US-2飛機,全球只有三個國家能製造大型水上飛機。但是日本比鯤龍的性能差距大多了)

如今鯤龍已經進入最後的研發試驗階段。根據媒體報道,鯤龍已經在國內的大型湖泊和海域進行了航空飛行測試。這架飛機全長37米,翼展38米,起飛重量53噸、最大時速50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長達12小時,最大航程是五千公里。等到它服役時,不僅黃海和東海海域,就算是跑到南海的曾母暗沙去兜風一圈也是極其容易的事情。它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消防,可以一次性帶水12噸。如果用於海上救險,可以一次性救援50名人員。根據國外媒體的樂觀估計,這架飛機在國際市場上至少有幾十架的訂單。

如今世界上能製造大型水上飛機的只有三個國家。一就是俄羅斯,二是日本的US-2水上飛機。但中國的鯤龍飛機已經遠遠超過這兩家的技術水平。隨着鯤龍的服役,一個新的水上軍用飛機時代即將到來。美國人目前沒有製造大型水上飛機,他們停止研發很久了。一般大型水上飛機,美國人是直接購買別國產品。所以鯤龍的測試新聞一出來,美國人就上門考察了,至於訂單數量嘛。有傳言說是要20架,美國佬是不是誠意購買就看未來動向了。根據美國智囊機構的雜誌刊文說明。原本美軍剔除了大型水上飛機的服役計劃,但是太平洋太廣闊,大型水上飛機的服役將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他們想要這種裝備。從目前的外交關係看,是否買賣成功估計還等待很長一段時間。參考資料《海天巨無霸》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