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醫院裏一起拍的合照到手了,但是身邊幾個小女生都在討論:“爲什麼這照片怎麼跟我一點都不一樣?”“太失真啦!”“對啊對啊,怎麼跟我手機自拍也差別好大啊!”

生活中我們不少人都會這樣感嘆,覺得照片裏的自己和鏡子裏平時看到的自己很不一樣,那麼究竟哪個才最接近自己的長相呢?鏡子裏的自己真的會比真實長相要好看嗎?

真人會比鏡子裏的好看嗎?

讓我們先來把真實的長相與鏡子裏的長相進行比較。通常我們生活中用來整理儀容儀表的應該都是一面平面鏡(你要是用得是非平面鏡我也沒脾氣),而平面鏡是唯一可以從光學角度來說嚴格成像的元件。因此鏡子中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應該所差不大,但是鏡像有一個關鍵的致命點就是,它表現得與真實的是左右相反的。雖然鏡子裏的我們,雖然只是左右相反,但也看上去有較大差異。所以纔會出現看慣了鏡子中的自己,再去看前置,覺得很奇怪。

另外,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叫做“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的現象,就是我們會下意識的偏向於熟悉的事物,從而對其產生好感。生活中我們洗臉、刷牙,出門前的儀表整理,面對的都是鏡子裏的自己,久而久之,自然覺得鏡子裏的自己更好看。

真人會比照片好看嗎?

既然鏡子中的自己會比真人更好看,那麼相片中的自己真的比真人要醜嗎?

1.相機不靠譜

前面提到,平面鏡是唯一在某種程度上真實反映的光學元件。而相機採用的光學系統都是含有各種透鏡的,因此相機拍攝的照片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使臉發生畸變。另外,照片還受光線、角度等各方面的影響。另外,如今手機中各種美顏相機的發明,它的算法是根據三庭五眼等審美標準建立一種平均臉模型。也就是說把風格迥異的每個人在相機中往平均臉靠近,得出一個審美的平均值。另外粗暴的大眼瘦臉功能,有時甚至脫離正常人的比例。因此要說相機和真人的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小……

2.凍臉效應(Frozen Face Effect)

心理學家 Robert B. Post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提出了這一效應,他們將2 秒鐘的視頻截圖出來的1200幀靜態圖,然後讓實驗者打分評價。結果顯示即使是同一張臉,視頻中也會比照片要得分更高。這也是爲什麼,我們通常見到之前只看過照片的真人,會覺得眼前一亮。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樣子?

從物理、生理角度兩方面嚴格來說,我們既不是長得鏡子裏的樣子,也不是長得攝像頭裏的樣子。那我們還有方法知道自己真實的模樣嗎?

方法一:用後置攝像頭拍視頻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裏長什麼樣,那最簡單的方法應該就是讓別人拿着攝像機遠距離拍攝。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的彌補前置攝像頭帶來的誤差,也能從視頻中看到自己平時的體態和行爲習慣。

方法二:將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減分

以前大家或許聽過“把鏡子裏自己的顏值減去 30% 就是你的真實顏值”這句話吧,雖然不準確,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芝加哥大學的 Nicholas Epley,將志願者的照片利用技術變得更好看或更難看,然後讓志願者挑出符合自己真實長相的照片,結果大部分人都挑了比自己顏值更高的。因此將鏡子中的長相打個折,或許就是自己真實的長相哦!

最後如果大家以後有人要你的照片,你大可以不給,然後這篇文章發給他,名正言順告訴他:照片是不能體現人的真實顏值的!

▼關注我,走進臨牀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