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着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爲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

美國獨立戰爭

其實在英國人看來繼續增兵加大投入是得不償失的。

01英國人在北美的利益並不是特別的大

與其他的殖民地不同,其實美國在作爲獨立國家之前,存在着很多的特殊性

首先英國並不在北美直接進行統治,而是允許北美殖民地一定程度的自治,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最初是英國的清教徒在受到國內宗教迫害的情況下,前往北美開拓新世界的美好願望的宗教狂熱之下建立的,英國政府雖然也支持這種行爲,但是從一開始英國並不是主要推動者,以至於北美殖民地建立後,享有着很大的自主權。

其次北美殖民地並直接向英國財政交稅,英國只是將北美殖民地作爲原料的進口市場和工業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市場,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不需要向英國交稅,到獨立戰爭之前,因爲英國要求北美殖民地支付駐北美殖民地的軍費,以及購買被納過稅的茶葉等,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對,發生反抗事件,最終引爆爲獨立戰爭,而戰爭之初,北美的殖民地要求的也只是擁有更大的自治權,而不是獨立,只是由於事態的變化,後來美國所幸就開始主張直接從英國獨立了。

波士頓傾茶事件

可以說北美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英國人由於“心太軟”,對於北美白人的剝削和壓迫並不是太深,反而是“自由過了火”,結果英國稍微收緊繮繩,北美人就不幹了,紛紛造反,打起了獨立戰爭。

02美國的獨立戰爭不僅僅是在英美之間,而是發展到整個歐洲

1775年美國的獨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人立馬開闢國內國外兩個戰場,在北美由華盛頓將軍作爲統帥,組織起了大陸軍,與英國軍隊直接作戰。而在歐洲美國人也組織起“攻勢”,這兩個戰場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國內戰場不必多少,美軍與英軍在北美殖民地的戰場激烈博弈,而在歐洲,由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人物富蘭克林擔任美國駐法國大使,開始到法國進行公關,敵人的敵人一定是朋友,由於此前英法七年戰爭中,法國被擊敗,法國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盡數被英國奪走,於是與法國結下了樑子,而此前荷蘭也被英國擊敗,被迫將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轉讓給英國,而經過富蘭克林的公關,法國和荷蘭都紛紛承認美國獨立,特別是法國對美國進行大力支持,不僅宣佈與美國結盟,還出人出槍,而另一方面沙俄與普魯士也開始支持美國獨立。

富蘭克林是美國第一任駐法國大使

也就是說,在美國獨立的問題上,當時的歐洲列強都表示了支持,英國遭到了孤立,而英國在北美的攻勢,在最開始的幾板斧砍下來之後,開始變得膠着。儘管英國的勢力仍然是足夠強大,能夠完全撲滅美國的獨立,但是顯然雖然戰爭週期加長,英國也不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而更爲主要的是歐洲的列強也都在蠢蠢欲動。

因此綜合各種因素之下,英國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