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沙俄時代,沙俄沒有將精銳的軍隊入侵土地肥沃而勢力衰弱的清朝,反而而入侵強大的當時形勢複雜的歐洲,特別是不斷奧斯曼土耳其和波蘭,是沙俄的仁慈和選擇的錯誤。

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的夢想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沙俄會對清朝和亞洲其他國家仁慈嗎?

其實沙俄的重心一直是歐洲,但是說沙俄對清朝和亞洲國家仁慈可謂是天大的謬誤。

從沙俄到俄羅斯,俄羅斯的重心一直是歐洲

蘇德戰爭,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一句經典的名言激勵着蘇聯人那就是:蘇聯雖大,可是已經無路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

從沙俄到蘇聯,再到如今的俄羅斯,俄羅斯早就是世界領土第一大國。但是俄羅斯的領土面積構成上,卻僅有四分之一在歐洲,而其他的四分之三在亞洲。然後與領土分佈相對比的是,俄羅斯80%以上的人口都分佈在歐洲,而亞洲部分只有20%。

也就說俄羅斯25%的歐洲領土上,承載的是確實80%的人口。

俄羅斯的人口絕大部分分佈在歐洲

所以說俄羅斯的亞洲領土雖大,但它仍舊是個歐洲國家。

俄羅斯的重心都是在歐洲,所以有人說蘇德戰爭時,希特勒距離戰爭的勝利只差一步,如果他在莫斯科戰役中取勝,攻佔了莫斯科,那麼蘇聯雖然剩餘的領土還很大,但是也基本上是翹辮子了。

俄羅斯人是歐洲的斯拉夫人,信仰來自東歐的東正教,自認爲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就連沙皇都是東羅馬帝國皇帝名稱“凱撒”的音譯。所以說俄羅斯重心也必然是放在歐洲。

波蘭和土耳其在沙俄西向擴張的首當其衝

因此俄羅斯積極參與歐洲事務,在波蘭王國衰弱後,不斷的向波蘭侵略,曾經三次與普魯士、奧地利瓜分波蘭,最終將波蘭吞併,沙俄時代,沙皇還兼任着波蘭大公,幾乎統治者整個波蘭。

而除了波蘭之外,俄羅斯另外一個侵略目標是奧斯曼土耳其,因爲從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之後,奧斯曼土耳其除了在亞洲和非洲攻城略地外,還滅亡千年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並將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東正教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作爲了奧斯曼帝國的都城,改名爲伊斯坦布爾,至今仍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土耳其繼續向巴爾幹半島進攻,甚至征服了整個巴爾幹半島,並繼續挺進中歐,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幾乎囊括了整個巴爾幹半島和黑海周邊地區,如今俄羅斯與烏克蘭爭議的克里米亞,當時也是土耳其的屬國,而且幾乎整個高加索地區,都是土耳其帝國的版圖之內。

俄土大戰12次,綿延300多年

沙俄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後,進入上升期,開始瘋狂的對外擴張,特別是俄羅斯人對於出海口的渴望,除了瑞典、波蘭外,俄羅斯在西南邊境鄰居奧斯曼土耳其也首當其衝,俄羅斯人氣勢洶洶,以東正教和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要“解放巴爾幹半島”,而土耳其也不甘就範,於是從17世紀一直到20世紀,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爆發了十二次俄土戰爭。土耳其敗多勝少,幾乎將黑海沿岸地區及高加索地區全部丟失,在巴爾幹地區的統治也宣告瓦解,所以可以說土耳其和俄羅斯算是世仇。

沙俄絲毫沒有放鬆對亞洲的侵略

當然除了向波蘭、土耳其方向,俄羅斯也並沒有放鬆對於亞洲的侵略,只不過在歐洲進入火器時代後,亞洲開始落後,無論是中亞諸國,還是東方大國清朝,都無法正面與沙俄進行大規模的對抗。

對外戰爭已經成爲維持沙俄政權正要依仗

在中亞,沙俄與波斯發生戰爭,奪取了亞美尼亞、亞美尼亞等地,同時中亞的哈薩克等國也被俄羅斯吞併。

而對於清朝,則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滿清是東北起家,但是,滿清入關後,卻中心放在了關內,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爲畢竟關內是政治和經濟中心,無論從文化和人口上,都佔據着絕對的優勢,滿清一方面依靠關內中原和江南的財富來支撐整個國家的運轉,另一方面也是防備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人的造反。此外,滿清還恐懼漢人向東北的遷移會傷及滿清的“龍脈”,因此限制漢人外遷東北,這也就導致了東北等邊疆地區的清朝人口很少,很多地方是荒無人煙的。

也正是因爲如此,保持着對漢族高壓統治的同時,滿清統治者對於邊疆的領土卻非常的慷慨:

康熙時期的與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在清軍兩次雅克薩之戰勝利的情況下,清廷依然大筆一揮將尼布楚地區拱手讓給沙俄,並承諾外興安嶺以北的廣大領土屬於沙俄,而事實上當時沙俄在西伯利亞的總兵力不超過幾千人。

雍正時期與沙俄簽訂的《恰克圖條約》,清朝又將貝加爾湖周邊地區讓給了沙俄。

咸豐時期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清朝又又叒將外東北的100萬平方公里割給沙俄

同治時期又將外西北巴爾喀什湖附近的領土44萬割讓沙俄。

相比較與沙俄與土耳其的苦戰300年,大戰十二次,沙俄從清朝攫取領土超過300萬平方公里,就顯得太輕鬆了。

因此表現上看好像沙俄不太重視亞洲的擴張,其實是很大的謬誤。

1900年義和團事件爆發後,八國聯軍侵華,沙俄首當其衝,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擔任總司令率軍18萬,佔領了整個的東北,而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國相繼撤兵,但是沙俄卻賴在東北不走,甚至試圖進行殖民統治。而且還想通過東北南下染指朝鮮。

而此時的朝鮮已經被日本事實上吞併,結果日本和沙俄矛盾加劇,最終爆發了日俄戰爭,結果沙俄在海陸軍上均遭到慘敗,尤其是以旅順港爲基地的沙俄太平洋艦隊被日本艦隊全殲,可饒是如此,沙俄的犟勁上來了,竟然將沙俄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萬里迢迢的從歐洲調過來,要與日本死磕,結果沙俄這兩隻艦隊漂洋過海的,繞過大半個地球,感到東亞卻在日本海對馬海峽,再次被日本擊敗。

日俄戰爭示意圖

不過最後日俄的《朴茨茅斯和約》上,沙俄僅僅是將吞掉大連旅順讓給日本,將佔領的中國庫頁島一半讓給日本,將修建的中東鐵路一半讓給日本,沒有給日本一分錢的戰爭賠款,也就是說在沙俄看來,這場戰爭是停戰,而不是戰敗。

所以說,沙俄的對外擴張是它的本性使然,由於沙俄的重心在歐洲,因此他在歐洲投入的力量也更多一些,但是並不代表沙俄不重視亞洲,投入亞洲是三流部隊,這樣的觀點絕對是大謬錯誤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