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現代戰爭中對於士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求就是“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如果士兵做不到這一條,很有可能下場就是軍事法庭;如果戰爭時期,甚至會被直接槍斃。

電影《兵臨城下》的開頭,一堆茫然無知的士兵被拉到前線,指揮官命令他們衝鋒,有的士兵害怕退縮回來時,直接被督戰隊開槍擊斃。其餘在各種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見類似的場景,這就是在戰爭中不服從命令的下場。

圖注:電影《兵臨城下》劇照

現代戰爭中我們可以依靠通訊設備,指導思想教育,高強度訓練和軍事法律等方式保證士兵能夠服從命令,那麼在古代,將軍們時如何保證士兵的服從性和忠誠呢?

最早的軍隊,幾乎不存在服從

我們就要明確一點,“服從命令是軍人天職”這個觀念是近代才提出的;在古代,99.9%的士兵不知道國家的概念,不知道自己名字怎麼寫,出了村就不知道東南西北,出了省估計連話都沒法交流。在這種條件下你和他們談論天職這個概念無異於對牛彈琴。

爲了加強對於軍隊的控制力,提高士兵的服從性,古代軍事家們對於軍隊的改革從未停止過。

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之前的作戰都是由貴族直接徵召奴隸與野人,在農閒時節進行征戰,這種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打仗時亂哄哄的一擁而上,一旦輸了馬上四散潰逃;並且徵召的規模都不大,因爲一大就沒法控制部隊了。

圖注:左傳記載了較完整的春秋歷史

《左傳·隱公五年》記載說:“春冤、夏苗、秋稱、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古代農耕乃第一大事,農耕時節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會開戰,所以各國都沒有常駐的軍事化訓練來保證士兵的戰鬥力。

後來管仲軍事改革第一次提出了常備軍這個概念,並且規定了軍隊的等級管理制度:五人爲伍,設伍長;十人爲什,設什長;五十人爲司,設司長;二百人爲連長;二千人爲旅帥;萬人爲一軍。

圖注:現代的管仲雕像

至此,國家對於軍隊的管理大體框架便定了下來,由將軍一級一級向下統領,直到伍長,通過這套制度,可以使將軍能更加方便的保證自己對於軍隊的指揮力;因此,戰國時期的軍事戰爭規模急速擴大,幾十萬人的大戰也頻頻出現。

秦朝之後,各朝各代從未放鬆努力

秦朝大一統以後,職業軍人便成爲國家機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承擔着大部分的國防以及地方守備的職能。既然是職業軍人,爲了保證其服從性和執行力,那麼相應的管理制度自然也不斷開始完善。

首先秦國的軍功爵位制度被繼承了下來,士兵通過戰爭,可以實現階級的跨越。比如韓信,岳飛等都是從一介白身到位極人臣。這種制度自然大大提高了士兵對於戰爭的積極性。

圖注:影視劇中奮勇殺敵的士兵

其次就是錢,當兵打仗喫餉天經地義。歷史上,排除將領本身有政治想法帶兵叛變的。剩下的軍變,全是軍餉和喫飯問題。戰爭中長官往往爲了激發士兵的鬥志,如誅賊首賞50兩白銀,先蹬城牆者賞等方法屢見不鮮;又或者是奪城後全城大掠三日,隨着士兵去燒殺搶掠。所以古代戰爭頻頻發生屠城事件。

圖注:現代文藝作品中的古代的屠城

最後就是士兵的日常管理採用高壓政策,並用同鄉管理同鄉的方式進行連坐。一般來說,軍隊裏的士兵同一個地方的都分在一起,語言好交流。並且同鄉都認識,一旦有人當逃兵或者違反軍紀,那麼就採用連坐的方式全部一起懲罰(是不是很眼熟?)。逃跑或者違反軍紀的人以後會被同鄉記恨,甚至在村子裏混不下去,這對於鄉土情結極重的中國人來說自然難以接受。

但是將軍們也發現,這樣的制度雖然能保證士兵日常訓練和勝仗時候的做戰力和服從性。但是一旦打敗仗那就是兵敗如山倒,部隊成建制的倒戈都屢見不鮮。

所以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軍官數量,提高部隊的識字能力,建立最基礎的指導思想。

比如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在強攻耶路撒冷的時候損失超過一半的部隊還沒崩潰,就是因爲十字軍中有大量騎士親自壓陣,在他們的眼中,東征是一場聖戰(順便掠奪財產),死再多人都沒關係。

圖注:十字軍東征

同理武昌起義的新軍爲什麼能戰勝清政府的部隊(北洋軍除外)?因爲他們大量的下級軍官來自於革命者,有指導思想,有自己的信念。德意志第三帝國爲什麼能快速崛起?因爲被允許的20萬軍隊中所有的士兵全是軍官,一旦戰爭開啓,這20萬軍官能夠快速組建超過200萬的軍隊。

總評

古代受制於士兵的文化水平、語言、指揮者個人素養、封建王朝的經濟實力種種因素的影響,對於士兵的指揮力度往往是線性波動的。難得有整體軍事素質較高的將領訓練出的士兵可以接近現代社會的判定標準(如岳飛的神武后軍、戚繼光的義務軍等),但是這種訓練方式往往是依靠將領的個人能力而實現,一旦將領撤換,那麼部隊的戰鬥力就一落千丈了。

圖注:影視劇中的戚家軍

所以到了現代社會,任何國家都會給軍隊建立指導思想,形成統一的訓練模式,保證部隊的做戰力,並且希望更高素質的人才加入軍隊,這樣才能讓部隊擁有更高的執行力和服從性。

參考資料:張榮明.從管仲改革看中國古代軍制的演變[J].管子學刊,1993(03):25-27.

張有鳳.中國古代軍事領導體制變革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7(16):64-78.

趙魯傑.中國古代軍事法制建設探析[J].軍事歷史,2015(05):57-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