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前因后果

这里笔者将会花费很大的篇幅来最大程度还原抗美援朝的前因后果,首先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是由北朝鲜率先发动的进攻,当时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持(默许)下发动了统一朝鲜战争。一开始南朝鲜在面对金日成所率领的北朝鲜进攻下近乎溃不成军,大有一统江山的局面,不过后来北朝鲜打到了釜山附近时,美国见小弟居然打不过最终选择出兵并在仁川登陆,面对美国联军的进攻单凭金日成肯定是抵挡不住的,最后还被打到了老巢。不过在鸭绿江边美国对我国领土进行骚扰,再加上金日成的多次请求,最终才爆发了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图片)

按照道理来说,是斯大林支持金日成一统朝鲜,所以后面也应该派兵帮助金日成抵挡美国联军的进攻,但是事实上自从美国联军出兵那一刻起,斯大林就开始闷不作声,一个兵都不敢出。在这种情况下大哥认怂只能二哥顶上去了。

没有一个地方,能比上甘岭更加让国人记忆犹新!

在抗美援朝整场战争中没有一个地方能让笔者更加震撼,更加记忆犹新,而这个地方就是上甘岭。上甘岭战役美国方面称之为三角山战役,双方围绕着上甘岭一块仅仅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地方打了整整四十三天。期间为了能够占领上甘岭美联军调集了超过六万人的军队,三百多门大炮以及170余架坦克,飞机更是出动了超过三千架次。战后统计显示,美军为了能够夺得上甘岭两处高地,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飞机投掷炸弹也超过了五千枚。

(上甘岭战役)

这样的火力覆盖程度已经在客观上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的战役,我军阵地山头平均被削低两米,已经超过了一个战壕的常规高度。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军依旧顶住了当时世界装备最精良的美军多达900余次的冲锋。早在1952年10月初的时候,驻韩国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克拉克就表示称,美国第九军应该在前线尽可能的发动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为扭转局势必须要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这也就是说在上规模的阵地战上,美联军已经损失惨重了。

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克拉克

同样在给予美军重创的同时,守卫上甘岭的志愿军也损伤惨重,战后统计显示在上甘岭战役中美联军伤亡15000人(自认),美军5000人,韩军1000人,其中受伤士兵基本退出未来的军旅生涯。战役的最后虽然志愿军最终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两个班阵地,但是相比美军当初定下的伤亡两百拿下整个上甘岭的目标实在是值得振奋的事情。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的炮弹弹壳)

为什么说上甘岭战役是国魂之战?

这一点其实要从对战战争说起,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仅仅只投入了19000余人,结果却将二十万的清军给打的丢盔卸甲,从广州一路打到天津英国军队可谓是势如破竹,最终战后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南京条约》。接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八个国家加起来只有1800多人,结果将十万以上的清军以及五十万以上的义和团士兵击溃,在十天不到的时间中北京沦陷。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军东北军十九万大军一枪不发撤回关中,仅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东北三省悉数沦陷,而当时日本投入的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也正因此当时的中国军队被称为“一打就散”。

(日本关东军)

可以说近现代太多太多的战役都清晰的记录着这个东方大国军备强盛但战力薄弱的问题,这也是为何抗美援朝初期,很多西方国家都不看好志愿军的根本原因。毕竟连一个岛国日本都收拾不了的国家,居然要和世界第一强国交手,这样的结果基本可想而知。不过战场并不是沙盘推演,主导战争走向的是人,志愿军并借着顽强的战斗意识以及一腔热血最终打退了美国及其联军的进攻,并对敌方造成了难以想象的重创。

(美国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军队)

战争最后,志愿军的顽强抵抗更是被对手韩军称为史无前例!可以说上甘岭之战中,志愿军虽然人员以及武器装备都远远落后美联军,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上甘岭战役才会被称为国魂之战,经此战役之后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敢说稳胜中国一筹?还有哪个国家敢说中国军队一打就散?和敌人同归于尽,利用身体堵枪眼、舍身炸碉堡,这些并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志愿军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而像这样的志愿军仅仅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也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时刻谨记先辈的事迹,让中国能够更加骄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