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梁先生曾於5個月前發生急性腦梗,這個月他因四肢疼痛乏力無法行走,坐着 輪椅被家人推進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

據家屬介紹,今年5月7日,梁先生因爲頭暈乏力在其他醫院就診,做頭顱磁共振檢查,診斷爲急性腦梗塞。就在 幾天前他再次出現了頭暈、四肢乏力,四肢疼痛的症狀,無法行走。

此時,既往檢查報告引起了急診科醫生的注意:5月7日血小板575×10 9/L (參考範圍125-350×109/L),10月10日血小板951×10 9/L,是正常值上限的三倍多。而 血管B超報告,提示雙側股靜脈、膕靜脈、腓腸肌間紅細胞聚集。於是,急診科醫生立即開出了相關的檢查,同時電話聯繫了血液科請求急會診。

血液科蔣玉霞醫生在接到電話後,立即直奔急診室,仔細詢問梁先生的病情。這時我院急診血常規報告出來了:白細胞20.8×109/L,血紅蛋白119g/l,血小板951×109/L。蔣玉霞醫生立即聯想到血小板增多導致血液淤積,血流變慢,從而下肢紅細胞聚集,出現了下肢痠痛的現象。血小板增高是罪魁禍首,蔣玉霞醫生立即請示了血液科主任蔣慧芳。

蔣 慧芳主任考慮到血小板極度升高,又有腦梗塞病史,需要快速降血小板治療,建議立即予以羥基脲降血小板,水化鹼化治療,上述處理後病情好轉,並需儘快進行血小板單採術。

梁先生入住血液科,並完善了血常規、生化、骨髓常規+活檢、骨髓基因突變等相關的檢查,並立即行血小板分離術。蔣 慧芳主任根據骨髓常規、JAK-V617基因突變陽性結果,診斷梁先生爲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

什麼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該病是一組相對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種,也稱爲“出血性”、“真性”或“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與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相似,此病爲多能造血幹細胞克隆疾病。特徵爲骨髓中巨核細胞異常增生,血小板計數顯著升高。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其病程緩慢,許多患者長期無症狀,自動血細胞檢查儀器的使用使診斷無症狀病例的機會增多。

本病的主要臨牀表現爲出血和血栓形成。與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發熱、多汗、體重減輕等非常少見。體格檢查約40%患者僅發現脾大,一般爲輕度或中等度腫大。可發生脾萎縮和脾梗塞。淋巴結腫大罕見。出血可爲自發性,也可因外傷或手術引起。自發性出血以鼻、口腔和胃腸道黏膜多見。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也可有出血。腦出血偶有發生,可引起死亡。此病出血癥狀一般不嚴重,但嚴重外傷或手術後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阿司匹林或其他抗炎藥物可引起或加重出血。患者血小板增多易出現血小板聚集,導致血栓發生。

血栓形成在老年患者中易見到,年輕患者中較少見。動脈和靜脈均可發生,但動脈血栓形成更多見。腦血管、脾血管、腸繫膜血管和指、趾血管爲好發部位。血栓形成一般發生在小血管,但也可發生在大血管。手指或腳趾血管阻塞可出現局部疼痛、灼燒感、紅腫和發熱,可發展成青紫或壞死。腦血管血栓形成常引起神經系統症狀,暫時性腦缺血、視覺障礙、感覺障礙、頭痛、頭暈、失眠等常見,腦血管意外也有發生。肺血栓和心肌梗死均有發生。皮膚瘙癢較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少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