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的減貧成效,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是對全球脫貧事業的巨大貢獻,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肯定。

納蒂亞·伊思勒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驗室主任,她所在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中,減貧是首要任務。

而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確定了到202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這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到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讓所有人的生活達到基本標準”的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伊思勒積極肯定中國近年來在減貧方面取得的成績,呼籲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減貧經驗,更加整體性地應對減貧問題。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驗室主任 納蒂亞·伊思勒: 全球範圍內,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在減少極度貧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有着非常有價值的經驗,可以同其他國家來分享,我想國與國之間需要這樣的相互分享。

分享中國的減貧經驗,在非盟農村經濟與農業事務委員薩科看來確實是十分必要的。

在訪問中國的過程中,薩科曾經接觸了不少擺脫貧困的家庭,留下深刻印象。

非盟農村經濟與農業事務委員 薩科(Josefa Leonel Correia Sacko): 我去中國的時候,去過那些貧困省份。如果你現在去到那裏,你會發現那裏已經變成了非常現代化的地方。那裏的人民生活幸福,中國政府在那裏推廣技術、建設基礎設施、實現文化價值,當地人甚至不再傾向於去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生活,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範例。

過去幾年中,中國所付出的努力正在爲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提供解題思路。

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區域協調官阿納杜姆巴表示,中國積極分享自身減貧經驗,通過與糧農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進南南合作。

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區域協調官 彼得·阿提姆卡·阿納杜姆巴: 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和糧農組織簽署了許多夥伴關係協議。貢獻了約8000萬美元(約合5.4億元人民幣)用來解決多年來中國曾經面臨(而非洲正在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農業領域。

接受採訪的國際組織官員均表示,中國減貧的努力對尋求擺脫貧困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具有巨大價值。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驗室主任 納蒂亞·伊思勒: 每一個國家都希望可以藉助數據和其他措施能夠真正看到貧困和不平等現象的根源。

非盟農村經濟與農業事務委員 薩科: 中國尋求各種途徑發展經濟,比如因地制宜發展旅遊、能源、農業等。因此我認爲,我們需要效仿中國這一好榜樣,使我們的經濟多元化,非盟應該鼓勵成員國以中國爲榜樣。

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區域協調官 彼得·阿提姆卡·阿納杜姆巴: 對我們來說,現在很重要的是,各個國際組織以及各個國家在發展領域都應該認識到中國發揮着引領性作用。各國都可以向中國學習,在技術、政策和實踐領域中國都有着豐富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