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吉龍 編輯|羅麗娟

“我們已經耗盡了所有選擇。”

10月22日,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的流媒體平臺Quibi對外界宣佈了自己的失敗,在給員工、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Quibi表示將關閉公司,將現金返還給股東。

10月23日,Quibi又對外發布了“Quibi服務終止公告”,表示計將在12月1日左右停止服務,“我們不知道在服務的最後一天之後,Quibi內容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天距離Quibi推出僅僅過去了不到7個月的時間,4月6日,該平臺纔在美國、加拿大等5個國家上線。

Quibi不是一家小公司,正相反,此前它被稱爲有史以來資金最雄厚的媒體初創公司。

公司2018年8月成立之初就獲得了10億美元的融資,直到今年產品正式發佈時,Quibi已經融資了17.5億美元,並聚集了諸多標杆級的好萊塢導演和演員,是好萊塢對於未來一次充滿希望的探索。

儘管擁有強大的資金後盾和夢幻般的團隊,這次探索卻以失敗告終。上線之後,Quibi的成績令人失望,並陸續傳出裁員降薪的消息。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Quibi的失敗是多方面,既有新冠疫情導致市場環境變化的外在因素,也有自己策略失誤、缺乏爆款產品等內在因素。

儘管Quibi也曾進行了諸多嘗試,試圖挽回局面,但最終沒有改變失敗的命運。正如公開信所說,“我們的失敗不是因爲缺乏嘗試。我們已經考慮並窮盡了所有可用的選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Quibi主推的每集10分鐘左右的中視頻產品,正是當下國內長、短視頻平臺甚至更多互聯網平臺爭奪的新領地。

Quibi的慘敗可以爲他們帶來哪些啓示?

含着金湯匙出生

2018年8月,一家名爲NewTV的公司突然成了好萊塢、華爾街共同討論的話題。

這家公司剛剛成立就拿到10億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團隊非常豪華,股東集齊了好萊塢“六大巨頭”——迪士尼、福克斯、NBC環球、索尼影業、派拉蒙的母公司維亞康姆以及華納。此外,獅門、米高梅、ITV以及高盛、摩根大通、阿里巴巴都參與了投資。

能受到資本的青睞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NewTV的兩位創始人傑弗裏·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和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卡森伯格是好萊塢具有非凡影響力的大佬級人物。1984年,年僅34歲的卡森伯格擔任迪士尼動畫CEO,開啓了迪士尼動畫的新黃金時代。在他領導的十年裏,迪士尼先後產出了《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和《獅子王》等經典之作。

1994年,由於在迪士尼的掌門人競爭中落敗,卡森伯格離開了迪士尼。但隨後他和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以及戴維·格芬成立了電影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 SKG)。這一次,卡森伯格終於有了自己的事業,夢工廠縮寫“SKG”中的K就是代表卡森伯格。

2004年,夢工廠的動畫部門剝離而出,成立了夢工廠動畫公司,同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原夢工廠公司已於2006年轉手給電影公司維亞康姆。

在過去20多年中,夢工廠動畫團隊先後產出了《馬達加斯加》、《功夫熊貓》、《史瑞克》、《怪獸大戰外星人系列》和《馴龍高手》等著名動畫IP。

不過在好萊塢,動畫工作室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動畫製作本身週期長,成本高,一部電影的成敗都能對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被收購找到靠山。

夢工廠動畫同樣如此,雖然卡森伯格致力於將夢工廠動畫轉型,但最後還是走到了被收購的一步。2016年4月,環球影業母公司康卡斯特出資38億美元正式收購了夢工廠動畫。時任公司CEO的卡森伯格也在隨後離開。

2017年,不甘於落寞的卡森伯格再次創業,成立了一家叫做WndrCo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NewTV的母公司。

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投資NewTV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卡森伯格。

“很多投資人的理由僅僅是因爲卡森伯格本人的存在。”《連線》雜誌寫道,“如果卡森伯格在會議上遲到,那一定是因爲他剛和斯皮爾伯格見面聊得太久;如果卡森伯格提前離開會議,那一定是因爲他要和湯米·希爾費格通話。”

卡森伯格還拉來了曾經在惠普和eBay擔任高管的梅格·惠特曼。

值得一提的是惠特曼也是一位老道的企業家,其執掌eBay整整十年,把eBay從30人的小公司一路拉扯到全球一線互聯網公司。2011年擔任惠普公司總裁兼CEO,在此期間她將惠普拆分成兩個公司,分別是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

Quibi兩位大名鼎鼎的創始人

2018年10月,NewTV改名爲Quibi,Quibi的目標是瞄準的18至34歲的年輕人,希望通過10分鐘左右、好萊塢水準的高質量短劇,填充人們排隊買咖啡或者等地鐵的休閒時間。

“我們將Quibi的內容,看作是第三代電影敘事。”卡森伯格表示,按照他的說法,第一代是電影,兩小時左右的故事、一次性看完;第二代是電視劇,篇幅通常非常長,以章節形式呈現,每段1小時左右,按照一整季或一整年來設計。

而第三代就是這兩種形式的結合,還是長約2小時或2個半小時的電影,但是開始分章節式地呈現,一集6-10分鐘。人們可以在“碎片時間”看一次只看一個章節。

他認爲這樣的設計符合用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

根據Quibi的研究,2012年人們每天在手機上看視頻的時間是6分鐘,到2018年已經增長到60分鐘。而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躍升到75分鐘。

據美國電影協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美國人使用移動設備的時長首次超過觀看電視的時長——人們每天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增加至3小時43分鐘,而觀看電視的時間減少至3小時35分。

在卡森伯格看來,新的市場機會來了。從Quibi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目的——Quibi是"Quick bites"的縮寫,意思是“快速咬一口”。

Quibi的口號是“Quick bites Big stories”

對於Quibi的發展,卡森伯格有很大的野心,他認爲這是一項巨大的事業,“比夢工廠還大”。

爲了達成目標,Quibi招募了一支頂尖的隊伍,從NBC環球、獅門娛樂等好萊塢公司以及谷歌、Pandora、Hulu、Instagram、Snapchat等互聯網公司挖人,組成中高層隊伍。

在內容打造上,爲了吸引創作者,Quibi採取了兩招:

一招是在版權上給予寬鬆的政策。Quibi僅擁有視頻內容兩年的版權,兩年後視頻的版權又會被交回至製作方手中。也就是說創作者可以在2年後重新包裝自己的內容賣給別的平臺,7年後創作者就可以擁有自己內容的全部權益。這樣的版權條款在美國影視行業裏前所未見。

還有一招就是高昂的製作費支持。Quibi向項目方的報價可以達到10萬美元一分鐘,其目的是爲了頂級品質的視頻。Quibi表示,其上線前融資額近20億美金,其中的10億美金會在第一年全部投入內容製作。

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大導演、一線演員排着隊與Quibi合作,合作名單包括《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的導演斯皮爾伯格、《環太平洋》的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演員湯姆·克魯斯和巨石強森等等。

好萊塢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說法,“如果今天你還沒有參與Quibi的任何一個項目,你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好萊塢人。”

從內容上來說,Quibi認爲,年輕觀衆看手機視頻基本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電影或電視節目,另一類是用戶自行拍攝或“半專業”團隊拍攝的。但是這兩類視頻中都沒有短小精悍的上乘作品,屬於藍海市場。

瞄準這一市場,Quibi主打三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電影,這是Quibi最重要的項目被稱爲“燈塔”項目,形勢是將一部一兩小時長的電影分成十幾個片段,每集最長10分鐘,Quibi希望打造可以比肩HBO的高質量劇集;第二部分是綜藝、紀錄片,主要來自傳統電視臺,比如相親節目、自然類紀錄片等;第三部分是Quibi 與BBC、CBS、NBC、ESPN合作的時事、體育、娛樂、音樂等短新聞節目。

Quibi每天上傳3小時的新內容,每週更新兩部影視劇。4月6日上線的Quibi,目前可播放50個節目。包括4部電影、19部綜藝還有“每日必看”新聞節目。

通過這些節目,Quibi希望構建一個龐大的精品內容庫,按照Quibi的計劃,其將在第一年發佈大約175個節目,共計8500集,覆蓋電影、情景劇、真人秀、紀錄片等形式。平均每天更新25集作品。

另外爲了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Quibi還加大了技術的投入,比如還重金開發了橫屏/豎屏無縫切換的功能,這被稱爲Turnstyle。用戶在橫豎屏相互切換過程中,視頻始終確保內容滿屏的效果,不會有屏幕尺寸切換後的黑邊。此外,在瀏覽視頻時,Quibi採取了和TikTok一樣的向上滑動的方式。

強大的團隊、雄厚的資金、龐大的內容庫,這一切都讓外界,包括卡森伯格自己認爲,Quibi毫無疑問會迎來成功。

Quibi的股東之一,福克斯的CEO、傳媒大佬魯伯特默多克的長子拉克蘭 ·默多克甚至認爲,“如果有人能成功,那一定是卡森伯格。”

Quibi的廣告主們也充滿期待,在上線之前的2019年,Quibi的下一年廣告就已經被寶潔、百事可樂、谷歌等品牌買完。

對於Quibi來說,此時已經“萬事俱備,只欠上線”。

誰殺死了Quibi?

2020年4月6日,Quibi正式對外推出,首批上線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和德國。

但是意料之外的成功卻沒有到來。上線第一天,Quibi的下載量僅有30萬;上線一週之後的4月14日,該公司宣佈首周獲得170萬次應用下載。

但隨後Quibi的下載量一路下滑,日均下載量下滑到10萬以下,並跌出Apple應用商店前三十。而到了五月份,Quibi日下載量一直保持在5萬以下;進入六月份之後,日平均下載量甚至低於1萬,在美國App Store中的排名低於200。

7月份,調查公司Variety進行了一項定製調查,以評估觀衆對美國主流流媒體服務的看法,發現Quibi是使用率最低的平臺。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裏使用過Quibi。

Variety的數據顯示,Quibi的使用率在主流流媒體平臺中墊底

對此,卡森伯格也承認,數據完全不符合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下,Quibi開始軍心不穩,早期團隊核心成員紛紛離職。6月,Quibi爆出裁員和降薪的新聞,包括卡森伯格在內的高管降薪10%,250名員工被裁員10%。

對於Quibi的失敗,卡森伯格將其主要歸咎於外因,“我認爲一切失利都是因爲疫情。”

疫情確實對於Quibi造成了很大影響,一方面是用戶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本Quibi的典型應用場景是碎片化時間。“等人、排隊、出行在交通工具上,你可能只有幾分鐘時間打開手機享受內容,Quibi爲這種場景而生,是全新的移動娛樂方式。”Quibi的CEO惠特曼稱。

但是隨着疫情的到來,人們不得不呆在家裏,因此長視頻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機頂盒公司Roku用戶平均每天觀看超過3.6個小時。

使用場景的轉變,也導致Quibi的技術策略失誤。根據最初的考慮,Quibi只支持在手機上使用,不能投屏到電視、沒有PC端。但是在疫情期間,電視和電腦屏幕的體驗遠勝於小小的手機屏幕,而當人們希望在電視或者電腦上播放Quibi視頻時,發現根本不可能。

於是,Quibi後來不得不親自“打臉”:5月增加了對Apple AirPlay的支持,6月實現支持投屏到Chromecast和集成了Chromecast的電視上。近期,其還發布了適用於Amazon Fire TV,Apple TV和Android TV的APP。

但是由於Quibi最開始僅支持手機使用,其最高分辨率爲1080p,因此缺少超高清格式,在電視收看效果並不佳。

除了疫情的原因,還有一種觀點認爲,Quibi最大的失敗在於沒有打造出爆款的作品。

第一批上線作品《生還》在IMDb上評分只有6.5,《陌生人》只有6.9分,《最危險遊戲》評價最好也不過7.8分。另外Quibi的幾部作品只有數百人打分,也就是說幾乎沒有熱度。

Quibi出品的劇集《生還》

而在綜藝、新聞等產品上,Quibi的節目也被批評爲老舊、不符合年輕用戶的胃口,比如Quibi目標受衆是18- 34 歲,但其上線的一些節目是20年之前的,甚至某些節目的觀衆平均年齡超過 60 歲。

作品質量影響了Quib的獲客效果。據瞭解,Quibi的原有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700萬戶的付費訂閱者,訂閱收入達到2.5億美元。

4月底,Quibi推出了90天的免費試用期,並與電信公司T-Mobile進行合作,後者用戶將免費獲得Quibi一年的會員使用權。

試用期過後,用戶需要付費購買會員。Quibi提供了兩檔訂閱模式,有廣告版 4.99美元/月,無廣告版 7.99 美元/月,均支持下載功能。

然而根據Sensor Tower公佈的數字,經過3個月免費試用期,只有7.2萬用戶願意付費使用,轉換率只有8%。而到了10月份,Quibi僅擁有40萬至50萬付費訂戶,其中還包括通過與T-Mobile達成合作協議而獲得的免費提供一年服務的用戶。

這一數據相當“難看”,對比其他平臺,2019年11月,迪士尼也推出了付費視頻點播平臺Disney+,在第一天就獲得了1000萬會員註冊,且後者價格更高,爲6.99美元/月。

此外,Quibi還被詬病在營銷與互聯網傳播方面的策略上也出現了失誤,比如不允許用戶將視頻或圖像分享到社交平臺——最初,Quibi甚至不允許用戶在播放中截圖,截圖顯示出來的結果都爲黑屏。這導致社交媒體上完全看不到用戶關於Quibi的自發的內容傳播。

在早期,Quibi還拒絕與網紅合作,比如一位在youtube上 擁有3700 萬訂戶和近 60 億的瀏覽量的視頻博主曾經有意向Quibi推銷自己的一個節目,但卻被後者拒絕了。

由於用戶增長不樂觀,Quibi隨後不得不妥協,宣佈將《最危險遊戲》、《陌生人》等多部作品的前兩集放上了Youtube的平臺,希望以此引起話題,吸引更多用戶。

就在Quibi推出前後,蘋果、迪士尼、HBO以及老牌的Netflix等對手也紛紛在流媒體領域攻城掠地。

2019年11月1日,Apple TV+上線;11月12日,Disney+上線;2020年5月27日,HBO Max也推出服務。

這些對手無論是用戶基數、資金、內容儲備都相當強大。

從用戶基礎上看,蘋果產品坐擁10億用戶,而Netflix在美國擁有超過6000萬訂戶,截至2020年4月,Netflix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93億付費訂閱。

比如在內容儲備上,Disney+上線就有500部電影、7500集動畫。此外,Disney+還整合了旗下Hulu、ESPN+多平臺的內容。

而HBO Max包括所有HBO現有的流媒體資源,外加上10000小時的新影視內容。而Netflix也擁有雄厚的內容積累,並且在快速更新,其在2019年就推出了371部新的電視節目和電影。

在資金投入方面,Quibi和幾家巨頭更是無法相比:在Apple TV+項目上,蘋果花了60億美金,而AT&T爲HBO Max在2020年計劃投入15至20億美元,2021年和2022年將再投入10億美元。更瘋狂的是Netflix,2019年該公司在內容上投入了150億美元,而按照Netflix公司CEO的說法,未來還將繼續增加開支。

爲了爭奪市場,各家開始進行價格戰,甚至進行免費策略。蘋果宣佈,2019年9月之後購買蘋果產品的用戶,都可以享受一年Apple TV+的免費服務。而HBO宣佈,自2020年4月3日起,在一段時間內將HBO上近500小時的節目對用戶免費播放。

爲了競爭,Quibi不得不燒錢。

媒體披露,Quibi最初在2020年上半年的營銷預算超過1.2億美元,其中甚至包括超級碗(NFL職業橄欖球大聯盟的年度冠軍賽)和奧斯卡金像獎上的豪華廣告時段。廣告跟蹤公司iSpot的數據,該公司2020年在電視廣告上花費了6370萬美元。

燒錢的內容製作加上廣告掏空了Quibi。最近,惠特曼表示,公司目前至少還有3.5億美元現金,預計在停業後,公司將有更多的現金能夠返還給股東。

這也意味着,這家融資了17.5美元的公司,迄今已經花了約14億美元(約93.37億人民幣)。

而剩下的這些錢,甚至不夠其支撐到2021年。

Quibi已經窮途末路。

“我們沒有數據和指標來支持另一輪融資,”10月22日,卡森伯格和惠特曼在致員工和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正確的做法是將現金返還給股東。”

在宣佈“服務終止”消息的同時,Quibi表示正尋求出售其內容和技術資產。

至於Quibi值多少錢?洛杉磯時報指出,分析師認爲這一數字是5億美元到10億美元左右。

Wedbush Securities媒體行業分析師邁克爾·帕切特認爲,Quibi公司的價值爲5億美元;而Constellation Research Inc.的分析師Ray Wang表示,如果將部分資金返還給投資者,Quibi可能會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

此前,卡森伯格就曾與蘋果、Facebook、華納等公司進行進行接觸,尋求收購,但是卻遭到了拒絕。其中部分原因是Quibi的內容較少,以及獨樹一幟的版權制度——公司僅擁有作品兩年的獨家版權,兩年後允許創作者將其授權他人,這意味着若不能兩年內收回成本,很可能演變爲給他人做嫁衣。這使得買家們望而卻步。

無論如何,關停Quibi已經成爲定局。

什麼模式纔是中視頻的未來

無論在中美,Quibi這樣的模式都是非常新穎,還沒有成功的先例。面的即將關閉的Quibi,一個問題越發重要,Quibi所在的中視頻賽道到底有沒有前途?

什麼是中視頻?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統一定義。單就時長來說,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把5-10分鐘的視頻稱爲中視頻。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認爲,中視頻時長在1分鐘-30分鐘。

來源:西瓜視頻

如果要從時長角度籠統一些地去定義,視頻長度介於1分鐘內的短視頻和傳統長劇之間的視頻都算是中視頻。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各大平臺都在紛紛佈局這樣的中視頻領域

10月20日,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宣佈,未來一年,西瓜視頻將至少拿出20億用於補貼,與優秀的視頻創作者一同發力“中視頻”賽道。

不過,任利鋒在演講中首次他們對“中視頻”的詳細定義:除了1-30分鐘的時長,與短視頻相比,中視頻絕大部分是橫屏,PGC(專業生產內容)佔比更高,需要創作者投入更多精力專門製作。

實際上在西瓜視頻之前,長視頻平臺和短視頻平臺已經紛紛有所行動。

優愛騰對於中視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2年首播的《屌絲男士》,隨後幾年陸續還出了《報告老闆》《萬萬沒想到》等作品,當時這種時長15分鐘左右的搞笑短劇大受歡迎,但也未形成風潮。

2018年,中視頻再次以豎屏短劇的形勢出現在優愛騰視野中,並引起重視。

2018年,騰訊旗下的YOO視頻推出了《我的男友力姐姐》《我的二貨男友》《公主病的剋星》等十幾部豎屏短劇。2018年9月,優酷秋集大會上,優酷也宣佈製作豎屏內容,並計劃推出近20部優質內容。2018年11月,愛奇藝推出了自制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該劇每集不足5分鐘,並在同年年底上線了“豎屏控劇場”。

於此同時,另外一家長視頻網站芒果tv也進入這一領域。2019年6月,芒果tv上線24集的自制短劇《請和男護士戀愛吧》,每集平均片長6分鐘。之後,又相繼上線了《妄想少女MOMO》《如意婚紗店》等短劇。

爲了爭搶這一賽道,幾家長視頻平臺對於豎屏短劇投入重金,比如更加優惠的分賬制度,一些專業公司也參與到了豎屏短劇的製作中。

而短視頻平臺也在逐步向更長的視頻進軍。

2019年3月,抖音對一些知識科普類內容開放5分鐘長視頻權限;一個月後,抖音再向所有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拍攝權限。2019年8月,外界注意到抖音開始在小範圍內測試15分鐘視頻。

隨着向中視頻的發展,抖音已經不再侷限於短視頻的標籤。2019年8月,在創作者大會上,抖音總裁張楠將抖音定義成“視頻的百科全書”。

而西瓜視頻則明確將戰略重心定在了“中視頻”,與抖音形成區隔。任利鋒稱,“抖音定位UGC(用戶原創內容)產品,西瓜視頻定位在PGC(專業生產內容)作者爲主的視頻賽道上。 ”

2019年7月開始,快手也逐漸向一部分用戶開放了5-10分鐘的視頻錄製時長內測,快手錶示,這一權限將在未來全面開放。

其他頭部內容平臺也正在發力中視頻。2020年7月,微博啓動視頻號計劃,5億現金分成扶持創作者;9月底,微信上線1分鐘以上視頻上傳功能;10月,百度推出獨立視頻App百度看看。

截至目前,微信、新浪、愛奇藝、百度、知乎等也都已齊刷刷地湧向中視頻賽道。

隨着長視頻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紛紛參戰中視頻競爭,長中短視頻結合的局面成爲大勢所趨。

按照任利鋒的說法,中視頻的市場格局開始呈現出“戰國時代”的面貌。

各方之所以都積極的參與其中,有兩個原因不可忽視:

第一個原因是,行業忽然發現中視頻已經擁有非常雄厚的用戶基礎。隨着4G/5G以及手機設備普及帶來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適合觀看中視頻的場景越來越豐富。

西瓜視頻聯合新榜共同發佈《中視頻創作人職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視頻平均時長逐年增加,中視頻成爲新風口。根據測算,近一年高頻消費中視頻的用戶達6.05億,網民滲透率爲64%,即每5個網民就有3個用戶高頻消費中視頻。

相比中國網民整體9.4億人規模,網絡視頻用戶滲透率爲95%,中視頻用戶規模仍有上升空間。

YouTube的數據也顯示,其視頻平均時長呈增長趨勢,2018年視頻平均時長已超過15分鐘,即使短視頻發展迅猛,YouTube用戶規模仍然保持21.56的複合增長率。這無疑說明了中視頻的消費需求和發展潛力十分可觀。

第二個原因是,無論對於短視頻還是長視頻來說,中視頻還是一個肥沃的市場,有助於幫助平臺自身走出用戶和收入天花板。

中視頻時長讓它相比長視頻更加緊促,相比短視頻更從容講完完整故事,因此可以獲得不錯的用戶觀看體驗。

另外從變現的角度來看,由專業團隊製作的特性讓中視頻在質量上更加精良,更容易與商業進行結合,變現空間除了廣告植入甚至還可以拓展到訂閱付費。

由此看來,中視頻賽道似乎潛力無限,但怎樣的策略才能贏得市場?

目前來看,西瓜視頻、抖音、優愛騰和Quibi分別走出了不同的路徑。

目前西瓜視頻、抖音的做法還是傳統的平臺型策略,一方面逐步放開用戶拍攝時長的權限,另一方面引入內部的資源,比如抖音打通了西瓜視頻的資源。

在西瓜PLAY好奇心大會上任利鋒表示,未來西瓜視頻將加強和抖音在中視頻內容、搜索服務方面的聯動,在抖音的二級場景,甚至專門爲中視頻開設了橫屏播放專區,西瓜視頻創作人在上傳視頻時可以選擇同步到抖音,雙端分發。

在中視頻內容的推送上,面對豐富的內容,抖音、西瓜視頻還將繼續發揮算法的作用。但是和純粹短視頻不同,在中視頻上,算法還要考慮到用戶主動搜索的問題,需要主動搜索和算法推薦達成協同。

任利鋒曾是抖音產品負責人,他認爲在早期由於抖音用戶不會主動去搜索,因此算法決定看什麼,但消費中視頻的用戶,如果在時間長、重決策的場景中,通常會主動搜索。

相比西瓜、抖音分別依賴PGC和UGC生產大量中視頻內容,目前優愛騰包括芒果tv的中視頻則更加精品化,他們選擇的是自制或者向劇集製作機構購買版權。比如愛奇藝的《生活對我下手了》、芒果tv的《請和男護士戀愛吧》,都屬於自制劇。

而Quibi的中視頻主要對標的是好萊塢質量的精品路線,其節目歸結起來就是五大類型:電影、電視劇、綜藝、紀錄片和新聞。

在內容推薦上,Quibi主要還是採取的靠人工而不是算法,由少數人決定用戶看什麼內容。

不過,從發展路徑看,目前成功的視頻平臺要麼是短視頻起家,要麼是靠長視頻起家,中視頻只是被他們當成了豐富內容產品、吸引用戶的其中一個產品而已。但還沒有Quibi這樣靠精品中視頻起家的成功案例。

從現狀來看,Quibi失敗已成定局。但是正如這家公司在公開信中說的那樣,Quibi的命運到底主要歸咎於疫情還是其模式,“不幸的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原因”。

而對於其它仍在中視頻賽道上狂奔的玩家來說,如何從Quibi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纔是Quibi留給他們最大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