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總會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尤其農村的朋友,因爲農村從一個閉塞的封閉空間到如今已經是一個新面貌,其實現在的農村人和城裏人真的差異越來越小,人們的意識也提高了不少。

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很多農村都有那種水塘或者溪流,尤其一些大坑比較多,至於這些水塘是怎麼來的其實很難追溯,但是這些水塘卻給與農村人很多的方便和樂趣,比如說洗衣服,相信大家都見過,一些農村婦女經常拿着衣服和棒槌到水邊洗衣服,其實這樣的做法就和我們農村使用土竈做飯一樣,這只是一種習慣,也可以說是一種當時的風氣,自古以來就流傳着這樣的做法,另外還有在水邊洗菜,洗衣服都在水邊,可能很多人乍一聽有些喫驚,因爲現在很多地方的水源都污染比較嚴重,有些農村的水塘上面漂浮上垃圾還有綠色的水藻,那麼這樣的地方洗衣服、洗菜就不會得病嗎?實際上確實很少人會因此得病,那麼問題來了,看起來似乎不衛生的做法,但是那時候的人們爲何從不會因此而得病呢?

1、以前的水源污染較小

以前的水源也不能說沒有一點污染,但是和現在相比絕不能相提並論,因爲以前農村基本沒有工業,有害污染源幾乎也是沒有的,另外很多農村都如同一個完整系統,就好比說,這個村子比較封閉,外界的一些污染源根本進不來,所以以前農村的水塘都是那種清澈見底,並且魚蝦也比較多,甚至很多水源都是可直接飲用的,這和是不是活水也沒有任何關係,以前洗衣服和洗菜等也會對水質造成污染,但都是水源可以承載的範圍。

以前農村的水源即使沒有現在的純淨水乾淨,但是裏面的細菌和微生物不像現在那麼多,最鮮明的對比,相信很多農村老人都知道,這以前的農村水塘上面很少能看到那種水藻,可現在農村的水塘只要無人管理,每到夏天的時候上面就漂浮上一層的綠色的東西,別說去裏面洗衣服,就連經過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牴觸,像在90年代的時候,其實農村很多人在水邊洗衣服淘米等,而現在你再讓他們去肯定沒人願意去,都會表示那麼髒的地方會得病。

2、當時的人們習慣了

在雲貴川一帶,這些地方的活水相對比較多,而高山也比較多,以前當地人很少人打井,所以都是靠山喫山靠水喫水,有些人從小就喫着溪水長大的,這樣的水雖然雜質比較多,但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很多人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也不能說以前的水就乾淨,其實裏面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但是很多人就是喝這樣的誰生活已經習慣了,所以也不會因此生病。

當然這種習慣也可以說是一種心態,當時的人們也不會想的那麼複雜,大家都在水邊洗衣服緊接着洗菜,而現在大家都看過很多小視頻,有的食物在顯微鏡下一放大就讓人覺得這種東西不能喫了,其實就是心態問題,如果當時的人們也這樣,不光活着累,更不可能生活得那麼輕鬆。

像一些農村洗衣服,拿着棒槌敲打衣服的場景,估計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不光是水源受到了污染,最關鍵的就是人們的意識的轉變,從心裏就覺得這樣的地方不乾淨,就好比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寧可用自來水也不願意喫井水一個道理,覺得自來水是經過過濾的是可以飲用的安全水,可是井水是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不能喝。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

那麼大家還見過農村人在水邊洗衣服、洗菜嗎?你覺得這樣的地方乾淨衛生嗎?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