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三種版本介紹秦彝敗亡:一種太平常,一種太悲壯,還有一種太窩囊”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熟悉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對衆多不同版本的小說認知多少。由於隋唐的話本評書在民間流傳久遠,受衆廣泛,所以不同的藝人或作者,就有了不同的講述,老樂見識淺薄,所接觸到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但是在老樂所看到或聽到的幾位大師不同的演繹中,對於秦瓊的父親,馬鳴關主帥秦彝的敗亡,就有三種不同的解讀——結局雖然一樣,但細節大有不同,老樂正好藉此機會,簡單整理一番,跟各位分享。

首先,咱們需要先說清楚秦瓊父親的身份問題,歷史上秦瓊的父親叫做秦愛,他本是北齊的中下層官員。但是,在小說中,不管是哪個版本,都沒有秦愛這個名字,原因很簡單,因爲秦愛的考證結論,是最近幾十年才確定的,在明清時代,民間都知道秦瓊,但查不到這位隋唐第一書膽的父親真實姓名,所以有老藝人自由發揮,創造了秦彝這麼一個角色。由此,也讓秦瓊的身世背景,得到了更大的提升,這不過這種虛構的方式不存在唯一的標準,更談不上什麼權威性,秦彝的來頭,難免比較混亂,有的說他是北齊大將,也有的說他是南陳名將,甚至在影響力巨大的《說唐》中,一會兒說秦彝效力於北齊,一會說他是南陳忠良。但不管怎麼說,總之他都是隋軍的敵人,最終敗亡於隋軍統帥靠山王楊林之手,結果,最欣賞秦瓊的開隋老將,卻成了秦瓊的殺父仇人,這就讓兩人之間的故事更有戲劇化,也更加突出了秦瓊反對隋朝的合理性。

由此可見,秦彝的故事,在早期的小說中,只是一個背景資料,並沒有具體細節描述,但隨着小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老藝人也看準了這塊有待開發的“空白”,這纔講出了更多關於秦彝和楊林的恩怨故事。老樂聽到的第一種版本,來自石連君先生的《楊林伐五關》,這套書的兩大主角正是楊林和秦彝,他們作爲陳隋兩方的軍事首腦,充分展現了才智和勇武,進行了一系列的鬥智鬥勇故事,內容雖然精彩,但仍然挑不出傳統評書的窠臼,無非就是兩人互相欣賞,但又註定爲敵,只有互相攻伐,彼此之間還上演過鴻門宴,除臥底,擺擂臺,破大陣等常見套路,最終,楊林憑藉微弱的優勢取勝,秦彝只能爲國捐軀。整體而言,這個版本屬於比較平常的設定,但石先生卻又給秦瓊增加了一些特殊的“屬性”,說他小的時候,似乎也聽不到別人說什麼,即使沒病,起碼也是個愚笨木訥之人,全家都很犯愁,但是,秦瓊後來是如何改變的,這些內容,老樂無緣接觸,也就沒法說更多了。

第二個版本,是連麗如先生的《大隋唐》,這部書堪稱是隋唐系列,系統比較完整的集大成之作,從楊堅立隋開始講起,自然在前半部分,要以楊林平陳爲主。而在這部書中,秦彝的實力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強化,不僅遠勝後來的秦瓊,跟楊林相比,都不在其下,是可以跟雙槍將定彥平,鐵棍將羅融(羅士信的父親)齊名的南陳三大豪傑。因此,這版的秦彝亡故,也是最悲壯的,具體內容大概是:

求才若渴的楊林,一心希望秦彝歸順投降,便選擇了對秦彝圍而不打的策略,只是將他引到包圍圈之內,很有《三國演義》中,曹操長坂坡圍困趙雲,希望生擒子龍的感覺。但秦彝滿腔忠義,說什麼都不投降,即使是陳後主將他的父親秦旭罷免,氣得老人一命嗚呼的事實擺在面前,秦彝都毫不猶豫地效忠南陳,爲了脫困,秦彝招來了自己的好兄弟程友德(程咬金的父親)幫忙,不料程友德不敵楊林,竟然馬失前蹄,自己撞斃在楊林囚龍棒下。得知這個噩耗的秦彝,徹底失去了希望,一種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悲壯湧上心頭,大英雄二話不說,果斷選擇自裁。

第三個版本,就是老樂最近看到的《興隋傳》這套書,雖然小說原作者很難考據,但老樂發現,這應該是《大隋唐》故事的原型,連先生的評書,應該也是在此基礎上修改的。秦彝和程友德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書中雖然也說秦彝是頂級高手,還有楊林想要收降秦彝的內容,但楊林並沒有表現得那麼強烈,反而因爲秦彝在與楊林單挑的時候,因爲發力過猛,竟然一槍紮在樹上,想拔拔不出來,這才讓楊林得到了機會,棒打秦彝。秦彝陣亡後,程友德才趕到,他更不是楊林對手,結果也就毫無懸念了。經過這樣簡單一梳理,再一對比,就不難發現,《興隋傳》的秦彝亡故,實在有點離譜,基本就是爲了這個結局,強行設計出的巧合,合不合理根本沒法深究,也正是因爲,連版評書進行了更細緻的加工,讓秦彝和楊林兩個人的形象,都豐滿生動起來。而石先生的評書,雖然跟另外兩版本完全不同,但即便略顯平常,也比秦彝因爲大樹“奪”槍,才窩囊失敗更讓人信服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