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在汉末三国时期,今河南省一带作为中原腹地,可谓人才辈出。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有来自于河南的名将。那么,问题来了,汉末三国时期,十位名将出自今河南省一带,除了魏延还有谁?

一、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二、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三、李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由此,对于魏延、黄忠、李严这三位将领,都出自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吴懿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升任左将军,进封高阳乡侯。诸葛亮逝世后,任汉中都督,升任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假节,又进封济阳侯。

五、典韦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六、乐进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并称曹魏“五子良将”。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不仅是最先去世的一位,在整体名气上,也远远不如张辽、于禁、张郃、徐晃这四位。

七、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文聘归降曹操后,后者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进封延寿亭侯、讨逆将军。后来,攻取关羽辎重,烧毁关羽战船,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史书称他“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

八、邓艾

邓艾(?-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

九、钟会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对于钟会和邓艾来说,都在魏灭蜀之战中走向了巅峰,也即两人携手消灭了蜀汉。

十、丁奉

除了蜀汉和曹魏之外,在汉末三国时期,今河南省一带也有为东吴效力的武将,这就是著名的丁奉。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𬘭,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