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的我们多是离乡人,想先问一句:花70万给父母在老家建一栋土房子,你是否愿意?

最新一期的《梦想改造家》就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个儿子都已成家,能再为父母在老家盖房已实属不易,原先的夯土房如今也就只有父亲一个人居住~

父母去城里跟孩子定居,基本是不可能,大半辈子的根都扎在了这儿,种地、养猪、打豆腐……种种习惯压根不适应都市生活。

这期说是改造,实际上也是重建,之前的房子已经不能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但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有顶、有墙、有灶,就有了家!

好在设计师顾忆并没有纸上谈兵,而是实地走访了下周边的农村建筑,了解了下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建房结构。

看到这种布局,同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我,真的是倍感熟悉啊!

之后的搭建过程更是困难重重,水电燃等等都得重做,毕竟他家是在山坡上,房子也是父母一辈结婚时才建的,那时压根没啥讲究。

老家路远地偏,光运输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即便放在现在,少说也得在20~35万左右~

甚至地基下都是大块的岩石,压根打不下去,只能用混凝土浇筑抬升标高,这点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之后就是尽可能的就地取材进行的搭建,整体主要是三种材料的利用:土、木和竹。墙面基本都是土垒的,而这正是传统的夯土和现代技术的结合。

夯土墙有着保温除湿的作用,对于老人来说也具有独特的情怀,而这中间除了技术的支持,也有经验丰富的师傅保驾护航,咱们就没必要多操心了~

重建后的家

一楼

一楼除了客餐厨,就是他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卧室,每一间卧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这点对于老人来说好处着实不少。

最外面一间留给需要用到轮椅的奶奶以及爷爷,外侧预留坡路方便上下,2间卧室相邻也方便互相照看

客厅结合当地人的习惯,设置了电子壁炉,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最享受的就是一家老小围在一块聊天玩乐,也避免了扬灰问题。

整个土质的地面,舒适度极高。比起一般的楼房来说,较高的层高也是老家建房的一大特点,整个采光通风都是没得说的。

桌子是之前的,重新打磨上漆,以后可以安排上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

传统的土灶是老一辈的生活习惯,最难的油烟问题,也被专门的解决过了,宽敞的台面能放下不少的东西~

旁边还有延伸的一部分,既能补充灶台台面的使用,也能当作餐桌。毕竟日常只有老人们在家,坐轮椅的奶奶直接推到这里即可用餐,也用不着换座位了。

旁边还准备了现代化的灶台,方便儿子和儿媳回来时使用,甭管家里有多少人,这里都能让得开~

二楼

主要是儿子们的卧室,跟一楼做个分区,也避免了老人爬楼的麻烦,旋转楼梯延伸上去,艺术感十足,旁边的空心砖也能写些祝福的话塞进去,颇有意义。

客厅前后一部分拿出来做休闲区,刚好对着后山的风景,自得一份惬意,前面则是粮食的放置区,毕竟老家人的储存习惯,这点可谓是极其贴心了。

即便是在2楼,卧室也有独立的卫生间,木质的舒适和土质的醇厚相结合,自带一种舒心自在,以后老了要是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想想都美了。

2楼还有极大的套内阳台,方便休闲娱乐,虽说现在只做到80%,效果还是不错的。

设计师考虑是十分周到的,后续孩子大了,还能在这里隔出一间房

我想,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无病无灾,临老了,儿女如果也能贴心为你考虑,那就是你一辈子最成功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