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龙 编辑|张弛

"为冤魂,纵倾碧波难洗恨;化厉鬼,心怀刚烈惩强暴。仇欲报,十年不晚。"1987年6月3日,在淄博湖田监狱,21岁的陈银三一边阅读一本畅销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一边在日记本上摘录下这几句话。

如今,30多年过去了,陈银三还在为自己的案子奔波呼喊。

监狱服刑时,陈银三用毛笔写的《控诉状》。当年寄出许多,现在家中还有5份。

1986年4月25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付窝乡季家村发生一起强奸案,2个多月后,在地里劳动的陈银三被警察带走,并被指认为该案嫌犯。当年年底,利津县法院一审判陈银三犯奸淫幼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1987年2月,东营市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此后30余年,历经劳改服刑、父亲去世、结婚生子、培养孩子上大学的陈银三不断申诉。他坚称,自己当年受到警方实施的殴打、不准吃不准睡、电击等刑讯,以及多次的诱供指供。

2020年9月,陈银三案经媒体报道,后据东营市人大反馈,得到山东省委领导的关注,相关领导批示东营人大督促此案再查。但近期的检察官约谈结果,却有点出人意料。

近日,陈银三无意中发现了写于服刑期间的一本《狱中日记》。在日记中,他借助摘抄和写诗、小说的方法,抒发自己对案子、人生的想法。

30多年后立案复查,检察官约谈

尽管案子已被检察院受理,今年开始立案复查,但陈银三不敢抱太大希望。在过去30多年里,他的案子经历过三次判决,他自己、父亲、母亲分别到济南和东营,向政府各部门申诉和写信无数次,现状却没得到丝毫改变。

根据法院判决书描述,1986年4月25日下午,陈银三骑自行车从利津四中回家,行至付窝乡季家村西桥时,与本乡姜家村放学回家的女学生马月琴(1973年3月26日生)相遇,顿生歹念。他调转自行车,追上马月琴,以问事为由,骗取其信任,并用自行车载其回姜家村。行至姜家村东边的南北沟时,陈银三谎称自行车已坏,并让马月琴帮助修车。然后,陈银三抓住马月琴,拖至附近沟内强行奸污。

但是,警方传唤拘留陈银三的时间,却是1986年6月30日,即案发两个多月后。据陈银三反映,当时付窝乡派出所、利津县公安局的办案警察为了让其认罪,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手段"。

至当年年底案件宣判,陈银三度过了"受苦受难"的半年,对此他终身难忘。他说,刚到派出所,就遭到连续的刑讯。办案警察对他实施了打耳光、双手端平放笤帚、细麻绳勒后颈等手段。由于4天4夜没吃没喝也没睡觉,陈银三一度出现幻听,还以为家人也在隔壁被殴打。最后,他手写了4份认罪的《交代》材料。

随后,为了补充"证据链完整"的口供,他又在警察的诱供、指供下,一次次修改和调整笔录。他被警察铐上手铐,提起来往地上撞击,还多次被电棒电击,在地上滚来滚去,又被踢打。这些经历,给年轻的陈银三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噩梦。最终,他配合警方完成了近20份笔录。

1986年4·25强奸案地点。陈银三回忆当年4天4夜被刑讯、电击的情景,痛苦地流泪。摄影 陈龙

尽管陈银三趁着警察不注意,蘸着鼻血在白布条上写下"冤"字,悄悄交给检察官,后来到检察院、一审法庭上又翻供,陈述自己被刑讯逼供,却都没唤起检方的回应。甚至因为在检察院翻供,被发回公安机关后,他又遭到更严厉的毒打。

1986年12月28日,利津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陈银三犯奸淫幼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陈银三提出上诉。1987年2月6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9天后,陈银三被发往淄博市湖田监狱劳改。由于狱中表现良好,且"监狱里都知道我冤",陈银三获得减刑,实际服刑5年半,于1991年腊月出狱。

蒙受冤屈的陈银三在狱中愤懑不平,曾对探监的家人说,"出狱后,先把家人都看一遍,然后要杀光马月琴全家"。母亲担心他做出不理智行为,便提前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出狱第二天,陈银三就和一位女子相亲,一个多月后结婚。

但他没有放弃申诉。他数百次给东营市、山东省人大、法院、检察院、纪委等部门写信,并得到法律界一些人士的同情。1999年,该案获再审立案,2000年3月20日,东营市中院再次维持了原判。

30多年过去,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律师侯志远接到此案后,再次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案卷。翻阅数百页的材料,他感觉此案矛盾百出。案发时,陈银三正紧张准备高考,有多位同学可以证实他当天在校,即没有作案时间。案发前5天,陈银三与同学张义树的合照显示,他也没有被害人马月琴描述的"小胡子""小平头"等外貌特征。

相反,被害人马月琴的几次口供中,不仅嫌犯相貌、衣着等多处前后矛盾,而且存在明显的修改说辞情况。有理由认为,是公安人员通过逼供、指供等方法,让陈银三的十几份口供一次次接近马月琴的描述,以致供词混乱且前后矛盾。此外,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自行车,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到。

2000年后,陈银三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他为了保存平反的希望,分别给孩子起乳名"昭雪""雪平""平反"。生活的艰辛,消磨了他的愤怒和意志,他不再频繁申诉,但心里始终没有放弃。2019年至2020年,在律师侯志远的帮助下,陈银三案再次提上议程。他们多次向东营市检察院提出再审,今年6月,东营检察院终于受理该案,并启动立案复查,但将回复期限延长了三个月。

2020年9月,陈银三案经媒体报道,后据东营市人大反馈,得到山东省委领导的关注,相关领导批示东营人大督促此案再查。

10月,陈银三接到东营市检察院检察官电话,约他见面。10月21日,陈银三在律师陪同下,在陈庄派出所与两名检察官会见。"我本以为他会问我,我从哪里被抓的?当年(口供)是怎么签的字?公安对你刑讯逼供没有?"可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

侯志远说,一个多小时里,检察院提出了几个"跟案件关系不大"的问题:1为什么把陈银三改成陈银山?以及改名时间;2什么时候给孩子取的小名昭雪、雪平、平反?3为什么在2000年以后停下来申诉?4案发前是否看过不良书籍?是否有过性行为?5出狱后跟现在的爱人什么时候结婚的?6 笔录中承认强奸,为什么说自己之前有过"想象"?7凭什么说证人被公安恐吓了?

但陈银三以很快的速度,一一回答。"这些事情,我太熟悉了。口供基本上全是他们这样教成的。跟我合照的张义树,也被警察拿着铐子威胁'千万不要胡说八道'。"他甚至对检察官发誓,"如果他们没有对我逼供、诱供、指供,我和我全家人出门都被车轧死。"

写《狱中日记》,以文学抒胸中不平

对于为何给三个孩子取乳名"昭雪""雪平""平反",陈银三说,当时只是心中不平,给第一个孩子取名"雪平"后,后面两个孩子就顺理成章取下来了。好在三个孩子都理解父亲。除了老二不爱学习,早早出来打工,陈银三的大女儿、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大女儿昭雪毕业后考入一家事业单位,去年儿子考入医学院。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对儿女应尽的责任告一段落,于是决心再次为自己申诉。他仍然不断向省市人大、公检法、纪委等部门寄材料,还给省委书记、省长写信。"每次寄一份材料出去,都要花100多块钱"。

今年54岁的陈银三,精力、脑筋、视力、健康都再不如20多岁,许多事情在脑中变得模糊。但今年上半年,从律师手中翻看400多页的卷宗,许多材料都是当年刑讯逼供的口供、法庭审判记录等。翻看卷宗时,陈银三流泪、颤抖不止。"我立马就像又回到被打、被电击的那一刻,好像又经历了一遍殴打和逼供"。

10月17日,大女儿订婚前夕,陈银三把家里拾掇了一遍,意外发现了一批自己当年写于狱中的日记和部分诗歌、小说作品。

陈银三在狱中创作的小说片段,他把自己的遭遇寄托在故事中。

1987年春,二审后的陈银三被发往淄博湖田监狱服刑和劳改。他做过陶瓷工、医院护士、石灰厂文书等。他每个星期都写申诉信,"每天晚上干完活,回去我就写一封。那几年写的申诉信,数量在500封往上。"

入狱的第一年,血气方刚的陈银三整日整夜怒火中烧,难以成眠,以致眼睛长了眼角息肉,视力下降。后来,他的脖子上又长了一颗大肉瘤,被转移到监狱医院,"那时候太难熬了,肉瘤动了一次手术,没完全治好。我以为我要死在里面了。"

正是1987年住院的几个月,陈银三阅读了大量小说、诗歌,在每天的日记中做摘抄,写诗歌,抒发不平之气。卧病在床治疗期间,他看了许多书,常常化用古诗词表达情绪,如"坐牢已数月,家书抵万金"。1988年看电视剧《刘连仁》,他"心情难以平静,深为刘连仁的遭遇而痛心。历尽人间千般苦,踏遍地上坎坷路……"看《红楼梦》,他写诗"心情信黯然,吾信愈加寒。昨是金玉家,今为全家斩。只剩一宝玉,竟为流浪汉。万事东流水,事事难求全。"看《燕子李三传奇》,他立誓,"立下愚公移山志,不血此耻家难还。"

1987年5月27日,他作诗《愁》,"愁,愁,愁,白了少年头。忧,忧,忧,蹉跎了春秋。求,求,求,何日报此仇?羞,羞,羞,冤到何时候?"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作词发问,“何日报此仇”,“冤到何时候?”

5月31日,他写《盼望着》,"盼望眼欲穿。到如今,深陷泥潭。人皆知,有谁管?要申冤,难上难!人生路,几多歧……黄河尚有澄清日,我也定有雪耻时。"他又补充,"雪恨不烦刀剑,翻冤何用戈矛。"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作诗并立志,“黄河尚有澄清日,我也定有雪耻时”。

6月1日,他做笔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官大一级压死人"……

6月3日,他读当时畅销的200万字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记下"无罪无辜,死不瞑目;此仇不报,天诛地灭。碧血丹心";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看《括苍山恩仇记》后表达“碧血丹心”。

6月10日,他写诗《忆旧》,"别家一年整,恩情愈更浓。去年亦此时,亦是此情景。苍天为我阴,老天亦有情!天阴伤情生,似诉我生平。天生为苦命,人力能相争?愿天长眼睛,助我赴前程!"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作诗感叹“天生为苦命,人力能相争?”

8月30日,他作词《难!憾!盼!》,"胡断,枉断,窦娥奇冤重现!立志、发誓,空留终生遗憾!归根,结底,有理莫若有权!一纸,公文,骨肉亲人离散!……你愿,吾愿,但愿天遂我愿。盼,盼,盼。"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作词称“有理莫若有权”,“千险,万险,莫若做人之险”。

9月10日,他给老师写发不出去的信,"今天是你们的节日……尽管现在成了'囚犯',但请你们相信,您的学生,我绝对没有干出、也干不出给你们丢脸的事……我坚信:黄河尚有澄清日,冤案岂无清白时?"

9月15日,他作诗《住院五月整》,"心中无比惆怅,为慰吾孤寂之心,作此诗以记之:住院五月整,心情忧忡忡。相思泪已干,思亲情更浓。案情如吾病,颇难根除净!夜半望星空,唯见月儿照。镜前偶一站,心中暗吃惊。不见少年郎,但见白头翁。"附记中他又写道,"心中无比焦虑,对自己的前路将在何方,心中着实无底,深深体会到:做人难,难于上青天。"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描述自己“镜前偶一站”,“但见白头翁”。当时他的头发已白了一大半。

"不见少年郎,但见白头翁",并非虚构。今天的陈银三,头上是黑发,但他说,其实1987年坐牢几个月后,"家里情况不好,连愁带急",他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出狱后几乎全白。为了生活,他每隔几个月理发时,都要把头发染成黑色,"我们这边很便宜,理发带染发,18块钱。"

这些《狱中日记》,已经在陈银三家中尘封30多年,许多纸张已有老鼠洞。"那天找出来,我一边看,一边马上就又想起在监狱里的遭遇,(当时)病得那么厉害,喘气喘不上来。我一直不愿再去回忆这些事儿。"

《狱中日记》显示,此案给陈银三身心留下的巨大创痛。在狱中,他通过读书、写作抒发愤懑,体悟人生智慧,也时刻思考着自己人生的未来。他曾在纸上写下一篇万字小说,将自己的遭遇融化在小说主角身上。

在另一次的写作中,他似乎对"人生之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巧舌如簧亦枉然,水落石出终有日,及早回头。办案像炖豆腐,有事须长三只眼,还得再炼。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沟通这样难?为什么大家都戴着面具生活?""推理和想象只能存在于文学,不能移植于司法实践"。

陈银三的《狱中日记》,感叹“推理和想象只能存在于文学,不能移植于司法实践”。

他忘不掉自己身上的案子,"一个人如果说不清楚他过去某个月某一天内的去向,就要被定为杀人凶手,这是什么逻辑?"他不解,"这么说,只有每天从早到晚待在熟人中间,不停地说话,连上厕所都要拉个同伴才是安全的?"他感叹,"胡扯,枉断,纯粹是天方夜谭"。

30多年过去了,他的想法,还和《狱中日记》里写的一模一样。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