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慶末年,粵劇在整個廣東省快速的傳播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衆。有一天雷州城內來了一個粵劇戲班,這個消息立刻就傳遍了整個雷州城的大街小巷。雷州人唱歌有很悠久的歷史,從宋朝的時候就開始有了記載,當時的文壇領袖蘇軾的弟弟蘇轍被貶就被貶到雷州。

蘇轍雖然比不上蘇軾,但是他也是歷史上典型的全才,不但精通四書五經而且精通音律。蘇轍來到雷州之後,給當地帶來了中原最先進優秀的文化,並且在時間的日積月累之中融合進了雷州人的生活。後來隨着明代最著名的戲曲劇作家湯顯祖被朝廷貶到這裏,雷州本地漸漸出現了以對唱形式爲主的雷劇風韻的賽歌會。

後來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姑娘歌班。當地人聽說有外來的粵劇戲班要來雷州表演,都想看一看這外來的戲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後來這個消息傳到了雷州本地專門從事姑娘歌表演的藝人耳中,這些藝人紛紛表示要在粵劇演出的時候,趕到粵劇戲班表演的地方,跟對方來一個對唱,和對方比較一下

當藝人們來到了戲臺前在等待表演開始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眼前的東西全都看不懂了,高大的戲臺僅僅是表演的一部分,後臺的東西完全看不到,再加上戲臺上在他們看來近乎奢侈至極的佈置,更讓這些藝人心中沒底。隨着一陣樂器聲響起,一個身穿武生戲服的藝人從後臺走出來,他身上的服裝不但包括頭甲纓子、翎子、肩上佩旗、身上袍甲,而且還勾畫着臉譜。

藝人在表演的時候運用這些服裝,再配合上面部肌肉、眉眼的活動以及鬚髯的技巧,將劇中的人物表演的活靈活現,給所有的觀衆帶來了撲面而來的英雄豪爽的感覺。看到這一幕,雷州本地姑娘歌班的藝人一下子就失去了比試的勇氣。再聽對方那嚴謹的唱詞,欣賞着逐次遞進的劇情,這些雷州藝人在心中非常迫切地想要掌握這種聞所未聞的戲曲。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終於在一段時間過後,雷州藝人通過刻苦的學習,完完全全的掌握了粵劇這種戲曲。於是他們根據姑娘歌班的經驗,辦起了第一個雷州歌班。雷州歌班一經產生,就立刻以烈火燎原的姿態橫掃雷州本地落後的姑娘歌班,在雷州本土樹立了不可撼動的絕對地位。

隨着雷州歌班到各地演出,演出的環境逐漸發生了變化:有了固定的演出場所,出現了長年不散的歌班,產生了職業藝人,劇本、表演、音樂等也有所發展。雷州歌班的劇本、表演以及服裝、道具、臉譜等,與當年粵劇無異。雷劇是從雷州半島的民歌雷州歌發展起來的,雷州歌源遠流長。很久以前,本地勞動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辯的風習。

明末清初,雷州歌對唱盛行,每逢喜慶之期,歌手會聚,即興而唱,隨問隨答,比賽歌才,爲羣衆所喜聞樂見。雷州市白沙鎮麻扶橋就是當地最早的對歌臺。1651年,此地興建館專供歌手住宿。此後,著名歌手常應邀到各地對唱,成爲專業藝人,並以雷劇風韻開始組合成立唱班後因有女歌手加入,羣衆則稱之爲“娘歌班”。

所謂娘歌班是以歌姑娘爲主、歌童爲輔的男女兩歌手在舞臺上對歌,對歌時男執一扇,女執一扇一巾,來往變換位置,邊舞邊唱。當時姑娘歌班的歌文內容,大都是勸告世人去惡從善,如早期的勸世歌有《勸世戒菸》、《勸世戒賭》等。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