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我東北大軍包圍錦州,發起解放遼寧和瀋陽的戰鬥,敵軍兵團司令廖耀湘率部急速西進,企圖在最短時間內解錦州之圍,卻深陷我軍的重重包圍,10月下旬,廖耀湘率部直擊黑山和大虎山地區,前後歷時5天,戰鬥基本結束,廖耀湘所屬10萬大軍全部被我軍殲滅,錦州順利解放,廖耀湘緊急南撤,卻在中途被我軍俘虜。

1951年,劉帥奉命前往南京組建第一所軍事學院,由於前期師資力量匱乏,劉帥就想到了被俘虜的廖耀湘,並親自出面到戰俘營中邀請他:你過來給我們講講課吧,爲何一個敗軍之將,會得到劉帥如此的禮遇呢?

廖耀湘,19歲從中學畢業後,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成爲第六期的騎兵科學員,但卻因個子矮,其貌不揚,未能成功留校,被上級推薦到法國留學深造,以機械化騎兵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回國後,廖耀湘就被提拔爲少校連長,後在抗日戰爭時期又當上了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敵軍兵壓南京時,廖耀湘死戰不退,守土有責,卻因南京陷落,最終只能從漢口脫險,次年,政府提拔廖耀湘出任少將參謀長,統籌新建一支現代化的機械師,於1939年,正式投入戰場,在血戰崑崙關、遠征緬北和雪峯山等戰鬥中,廖耀湘多次重創敵軍,並接受美軍訓練和裝備,在索卡道全殲敵軍一個師團,揚名異域,打出了我國的軍威和國威。

但在解放戰爭時期,廖耀湘卻義無反顧的站在人民對立面,在東北配合杜聿明,將我東北聯軍的主力驅逐到了松花江以北,我軍實力大損,而廖耀湘卻因此成爲了敵精銳兵團的司令,足見軍事素養和才能之高,所以他在1948年戰敗被俘後,就得到了劉帥的盛情邀約,請他到南京的軍事學院爲我軍將領們講課,敗軍之將得到如此禮遇,廖耀湘也很激動,所以在抵達南京後,他主要講了三大課程,一是遠赴緬北抗日的戰術戰法,二是我軍解放東北時敵我雙方的差距,三是關於我軍部隊建設的相關建議,廖耀湘覺得自己身份尷尬,第一點可以談,但第二和第三點卻不想說,最後還是劉帥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態度誠懇,才終於打動了廖耀湘,而在上課培訓的過程中,我軍也有將領提出,當時兩軍在東北黑山遭遇時,明明勢均力敵,爲何敵人卻突然撤軍了,廖耀湘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得報以苦笑:我們的軍心已經散了。

而廖耀湘當了一段老師後,於1956年被移送北京參加改造,因表現良好,於1961年被特赦出獄,1968年,62歲的廖耀湘病逝後,國家專門爲他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骨灰永遠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以謝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爲國爲民,實現民族獨立的偉大壯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