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論慈禧有沒有向十一國宣戰,列國都會找一個繼續攫取更多的利益,只不過慈禧主動爲他們製造了一個機會。

清末是一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以往歷朝歷代都沒有遭遇過的變局。

在大清之前,每一個朝代的危機實際上都只是來自於北邊的遊牧民族。

秦漢時期的匈奴,大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遼金元,大明時期的瓦剌韃靼和後金,無不如此。

秦漢唐宋明這幾個朝代所面臨的危機其實總體上而言很單一,完全沒有清末所面臨的危機那麼複雜。

在大清之前,不論是哪一個朝代,他們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幾乎都是第一,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感。

然而到了大清,這一切卻突然變了。

大清在北邊的威脅不再是之前的中原王朝那樣單純,不再是處於下風的遊牧民族,而是不相上下的沙皇俄國。

早在明末之時,西方就已經完成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文藝復興,讓他們的文化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

到了清末之時,西方列國也紛紛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跑步進入了工業時代。

工業的發展其實不僅僅是生產力和產能的提升,而是帶動了幾乎所有領域共同發展,這是工業革命的可怕之處。

工業發展了,經濟實力必然上漲。

經濟實力上漲了,軍事實力必然上漲。

軍事實力上漲了,政治實力必然上漲。

政治實力上漲了,文化實力必然上漲,

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政治實力和文化實力上漲了,國力必然上漲。

西方列國的工業革命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出現,而是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積蓄和沉澱。

但是一旦出現了,那就必然氣勢洶洶。

西方列國紛紛進入了工業時代,國力因此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飛快地超越了大清。

不論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還是政治勢力和文化實力,大清其實都已經被西方列國甩在了身後。

大清沒有西方列國那樣的積蓄和沉澱,制度和文化也不允許大清產生那樣的積蓄和沉澱,所以大清必然會錯過工業革命。

幾乎樣樣不如人!

這就是大清到了末年的時候,所面臨的複雜而沉重的局面,所以纔會被稱爲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而西方列國爲什麼會來到中國,爲什麼會處處欺壓大清?

原因可以說簡單到不能再簡單,都是爲了利益!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列國之所以千里迢迢來到大清的地盤,從來就不是爲了做慈善,而是爲了掠奪實實在在的利益。

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英國對大清出手,難道真是爲了那幾個鴉片商討“公道”?

當然不是,英國只是恰好能夠用這件事作爲藉口來打開大清的國門。

而英國之所以要強行打開大清的國門,不僅僅是爲了更好地進行經濟往來,更是爲了試探大清的實力。

他們之所以試探大清的實力,就是爲了日後能夠更好攫取利益。

如果大清完全沒有抵抗之力,那麼英國絕對不介意就此徹底控制大清。

可是如果英國沒有能力一口吃下這口肥肉的話,他們也能夠選擇慢慢蠶食。

英國在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其實也大概確定了對大清採取蠶食的政策,而且還是獨吞。

只不過後來列國聞到了“肉香”,紛紛趕了過來,這才破滅了這個獨吞的幻想。

大清看上去是被瓜分了,可爲什麼還能一直存在?那都是列國相互爭鬥並且相互妥協之後的結果。

而列國之所以相互爭鬥又相互妥協,就是爲了能夠更好地掠奪利益。

所以,即便慈禧沒有突然向十一國宣戰,列國也會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對大清出手。

第二次鴉片戰爭爲什麼會發生?

葉名琛轄下水師逮捕了一艘走私船上的海盜和水手,英國就緊抓這一點不放,非說是他們的船。

英國不僅要求葉名琛放人,還要他道歉,最後胡攪蠻纏之下就悍然動武。

英國當時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對大清動武,也是爲了能夠擴大他們的利益。

不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實都說明了一件事。

列國一旦想要更進一步地從大清手上掠奪利益的時候,即便沒有藉口,他們也會製造各種藉口動武。

利益,就是驅使列國在1900年悍然選擇對大清動手的根本原因!

而慈禧當時一氣之下,一時頭疼腦熱向列國宣戰,就正好給了列國一個完美的藉口。

爲什麼說慈禧向列國宣戰,是一氣之下,一時頭疼腦熱所做出的決定呢?

原因就在於慈禧從一開始就沒這個打算,但是卻被端王載漪坑了一把。

載漪爲了讓慈禧對列國出手,讓人僞造了一份列國關於逼迫慈禧歸政於光緒的外交照會。

慈禧爲了繼續掌控權力,這才一氣之下做出了宣戰的決定。

她其實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後沒過多久就後悔了,但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大清一敗,自然又是各種好處送給列國。

落後就要捱打,這或許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