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或者糾葛都是人心敏感造成的,溝通不到位、沒有說明白,導致誤會、不理解,結果兩個人分道揚鑣,相互記恨。

人心敏感,也並不脆弱。

我的朋友在醫院工作,有一次閒聊他說:“有一個老大爺得了腫瘤,是良性的也不嚴重,只要適當控制問題不大,他的子女們怕老人多想,就一直瞞着老大爺。這個老大爺心裏非常敏感,悶悶不樂,天天胡思亂想,子女們總安慰他說“身體沒事,只是做個體檢。”誰知道這個老大爺沒過半年就去世了,真不應該。剛開始的住院檢查的時候,老頭精神的很呢?”

“這人啊!說沒了就沒了。真不行瞞着他,我覺得老大爺挺堅強的,就是心裏敏感天天瞎猜抑鬱了加重了病情,真爲他感到惋惜,纔不到60歲。”他接着說道。

有些話可以說,說話也是一副良藥。我們也要懂得何爲“慎言”。

《論語·爲政》: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春秋時,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裏了。

所謂慎言,其實就是說話要小心謹慎,重要的話要經過深思熟慮再說出口,不說傷害別人的話,不談做不到的事。

一個人的言論體現了自身的修養。俗話說,“ 慎言以養其德,節食以養其體”、“ 修己以清心爲要,涉世以慎言爲先”。這些諺語無不體現“慎言”的智慧和“口無遮攔”的後果。

生活中、職場中、官場中,人心敏感。

生活中、職場中、官場中,人心並非脆弱。

真誠也可以避免人心敏感,“人心”終歸“人心”。

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有惡意,不要讓別人覺得你的高高在上。

“想多了吧你!”

“我想得美啊!”

“我不是這個意思”

“其實話說明白了,大家都懂。”

“唉!多大點事啊!”

“我以爲過不去一道坎了,誰知道說明白了就沒事了,我真是想多了。”

生活中這樣的話比比皆是,值得深思!今天就總結到這裏,朋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