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爲清朝的一代聖主,由於在位時間比較長,他的後宮人數也是比較多的。特別是近些年,由於清宮劇大火,很多描寫清朝康熙末年九龍奪嫡時期的小說都被搬上了熒幕,很多人也對康熙朝的後宮有了大概的瞭解。下面,咱們就說一說由於電視劇導致我們對清朝康熙後宮的那些誤解。

一、孝誠仁皇后是康熙一生最大的BUG,但是胤礽並不是她第一個孩子

康熙從十二歲左右大婚成人開始,幾乎沒有一天不翻牌子的。即使到了年紀大的時候,秀女大挑依然有記名,也就是康熙給自己選的女人。但是很少有朝臣或者後世之人說康熙特別寵愛哪個嬪妃,因爲康熙從來沒有過因愛封賞。但是康熙這一輩子,最大的例外就是他少年的妻子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同時在大婚入宮爲妃的還有鈕鈷祿氏,她是同爲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孫女和女兒,重要性絕對是不一樣的,那爲什麼會選擇索尼的孫女爲皇后而不是遏必隆的女兒呢?這其中肯定有很大的政治元素,但是不可否認的,也有赫舍里氏和康熙二人的感情在裏面。

很多電視劇都寫了赫舍里氏難產而死,但是其實她是爲康熙生了兩個嫡子的。第一個嫡子名叫保清,從名字就能感覺到康熙對這個嫡子的厚望,只可惜年僅四歲就夭折了,皇太子胤礽是她的第二個孩子。胤礽剛出生的時候取叫保成,可見康熙在經歷了嫡長子夭折,元妻去世的打擊之後,只希望這個孩子能夠順順利利長大,真的是一片慈父心懷。

胤礽雖然寄託了康熙對赫舍里氏的情感,但是由於孩子太小不好養大,所以還是在半年後看到孩子身體康健才被立爲皇太子。滿洲人講究抱孫不抱子,但是對於皇太子,康熙是一手撫養長大的,對其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所有給皇帝呈上的貢品,都是皇太子先挑,然後纔是康熙,所有人包括皇太子和康熙都默認,皇太子的待遇是最好的,比皇帝都好。所以長大後胤礽情商比較低也是在所難免的,再加上一羣豬隊友比如索額圖之類的,纔會被其他弟弟們拉下馬。

赫舍里氏去世後的諡號是仁孝皇后,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孝誠仁皇后是有雍正統一更改的,一般皇后的諡號是以孝字開頭,而以仁字開頭的赫舍里氏果然是康熙的最愛。

二、“四大天王”之上還有一個貴妃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在康熙朝後宮有個“四大天王”,也就是惠妃、德妃、榮妃和宜妃,這四個人因爲沒有當時沒有皇后,所以一直把持着後宮宮務,權利非常大。但是實際上,在康熙朝後期,雖然沒有皇后,但是卻有一個佟佳氏貴妃,位份在四妃之上,是後宮第一人。

佟佳氏生於康熙7年,是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的庶女,也就是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皇后的庶妹。她進宮的時候,姐姐孝懿皇后還在世,是掌管宮務的皇貴妃,姐妹兩個人年紀相差了有十多歲。佟佳氏進宮時沒有冊封,就住在姐姐的承乾宮裏。

在康熙28年姐姐去世後,佟佳氏就隱隱成爲了承乾宮領頭之人。相比四妃,佟佳氏年輕貌美,並且出生於佟家,是康熙的表妹,所以很受康熙的喜愛。

雖然一直沒有生育,但是她的待遇一直就是貴妃的級別,只不過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冊封而已。在康熙39年,32歲的佟佳氏被康熙封爲貴妃,也就是初封就是貴妃。

佟佳氏一直活到乾隆8年纔去世,雖然在康熙朝最後二十多年一直是後宮第一人,但是卻無一例外被各大電視劇忽略了,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生育,所以位份再高也沒有用。

三、很多后妃沒有被冊封

在電視劇中,我們知道後宮的位份最低的是宮女,往上就是答應、常在、貴人,再往上就是嬪、妃、貴妃、皇貴妃和皇后了。一把來說,嬪就是一個坎,因爲嬪作爲一宮主位可以單獨居住在一個宮裏,是被承認的皇子庶母,如果去世的話皇子也要服孝。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成爲皇帝的女人就會被冊封,只不過是位份的高低。但是實際上,很多后妃都沒有被冊封,被冊封的都是家世好、或者子嗣多、或者兒子爭氣這幾種。

沒有被冊封的統稱爲庶妃,雖然也有一個妃字,但是在正式排名的時候是所有人的最後面。比如胤祥的母親敏妃,她在世的時候比較受康熙的寵愛,生育有一子一女,但是卻沒有被正式冊封。康熙很少冊封后宮女子,都是好幾個后妃趕在一起受封。

敏妃正好前一波冊封沒有趕上,在還沒有等到下一波冊封的時候就過世了。雖然在生前已經是妃的待遇,但是並沒有正式冊封,所以實際上只是一個庶妃。直到過世後一週,敏妃的冊封旨意下來,才得以按照妃的待遇入殮。

還有十二阿哥的生母胤裪萬琉哈氏,康熙24年就生下了兒子胤裪。但是由於比較不得寵,家世也非常一般,而所生的兒子胤裪一直比較低調,沒有參與到奪嫡之中,所以一直只是庶妃,直到康熙57年,兒子都33歲了才被封爲嬪。

四、德妃的出身低,但是運氣最好

康熙是個不會因愛冊封的皇帝,所以冊封基本上只看幾個方面:你爹是誰?你生了兒子沒有?你兒子有沒有出息?你生的兒子多不多?

在電視劇中,德妃作爲一宮主位很是厲害,但其實她的出身非常低,只是運氣好而已。爲什麼要說德妃的運氣好呢德妃出身烏雅氏,是包衣出身、小選入宮。也就是德妃是宮女,不是作爲八旗秀女大挑入宮的。她這種包衣出身,其實地位是非常低的。

但是她在康熙前期就被皇帝寵幸了,還生了三子三女,可見康熙對其也是比較寵愛的。但是在生下第一個兒子胤禛,也就是之後的雍正皇帝之後,德妃烏雅氏依然沒有被冊封,只是庶妃而已。

但是好在她生了個好兒子,當時後宮掌政的是皇貴妃佟佳氏,一直沒有生育,康熙就把胤禛送到皇貴妃那裏由她撫養。皇貴妃看在養子的面上,將其生母烏雅氏冊封爲嬪。康熙一直是秉承着集體冊封的理念的,唯一一個單獨冊封的就是德嬪,雖然肯定有她受寵的因素,但是皇貴妃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所以烏雅氏靠着兒子,直接跳過了前面幾級,直接被封爲德嬪,成爲了一宮主位。

在康熙24年,又因爲生育皇嗣比較多,和幾個生育皇子的后妃受到集體冊封,於是她就成爲了唯四的妃子之一,在佟佳氏沒有成爲貴妃的時期,這四個人是位份最高的女子。康熙前期,生育比較多的人都受到了冊封,因爲康熙很看重子嗣。

但是到了康熙後期,兒子們漸漸長大,誕育子嗣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康熙39年的冊封中,佟佳氏封爲貴妃,那是因爲她爹比較厲害,是國舅佟國維。然後是衛嬪,是因爲兒子八阿哥胤禩爭氣,所以靠兒子得封。最後一個是和嬪瓜爾佳氏,當時還沒有生育,但是人家有個好姓氏,這個真的比不過,鰲拜就是姓瓜爾佳的,那可是滿洲大姓。

此外還有個王貴人也是比較受寵的,生下了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在待遇上已經是嬪的待遇了。但是這次的冊封依然沒有她的,可見生兒子已經不管用了。

所以說德妃的運氣比較好,雖然出身低,沒有好爹也沒有好姓氏。但是人家會生,靠兒子升到了嬪,又因爲生的多趕上了康熙前期的冊封。後來兒子還爭氣當了皇帝,成爲了聖母皇太后,成爲了人生贏家。

五、總結

據資料顯示,康熙皇帝有封號的嬪妃就多達67人,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共計55個子女,可見康熙嬪妃之多。

因爲擁有的嬪妃如此衆多,所以也被稱爲歷史上擁有後宮最多的一位皇帝,其中肯定發生過許多故事,因而就成爲了衆多清宮電視劇編寫拍攝的素材。

也不能絕對的說電視劇都是假的,只不過有的略掉了,沒有拍,有的改編的太過奇葩而已,容易誤導觀衆。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康熙後宮裏的故事遠遠要比電視劇裏的精彩、緊張和刺激,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多去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