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不僅僅在詩詞方面造詣極高,在散文方面也是頂尖水平,“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裏都有其身影,而且他還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被後世稱爲“歐陽文忠公”。

他的散文種類繁多,其中抒情類散文佔據很大一部分。他的抒情散文選擇的範圍廣泛:抒發胸中的積怨、感慨身世的遭遇或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流露出對人生的思考等等。這些文章中都有很強的自我感,不僅能顯現出強烈的抒情主義色彩,還能將散文中的抒情更加真實表現出來,也爲散文的發展開創了新的領域。

歐陽修的抒情散文注重情景交融、環環相扣的寫作手法通過這些來描繪山川的美麗景色和表達自己的志趣。歐陽修的抒情散文中蘊含的情懷包括抒情情懷敘事情懷和議論情懷。

抒情情懷以抒發情感爲主,指的是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敘事情懷以敘事爲主,但又到處充滿着感情色彩;議論情懷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這就跟朝廷的政策有關,議論朝政利弊,宣傳朝廷的政策主張,上書諫言。

歐陽修常常通過文章作品中的同一人物放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去表現出來,從而表達出這個人物的不同方面的性格特點。概括性強,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潔精煉,描述繪聲繪色。敘述表現出事情和道理兼勝、情感和文章並茂的特點,流露出歐陽修在創作這些散文時,心中就充滿了種種情感和志趣

一、抒情散文的美感表達

1、文雅情境之美

優秀的抒情散文應該具備優美的情境,讓人感受其中的文雅之美,使得文章中的情感與景色相互交融,意境與情境相通融合。

歐陽修的抒情散文將文章的意境與情境運用的惟妙惟俏,做到讓讀者悅目以致賞心,給予讀者一種美感受。《醉翁亭記》是歐陽修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它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圖。《醉翁亭記》全文依“樂”字而寫,代表了全文的中心,醉酒之樂、與民同樂始終貫穿着全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情,從而寫下了秀美的環境。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下筆:山川與泉水相映之美,作者用“環滁皆山也”、“ 漸聞水聲潺潺”,醉翁亭周圍被山環繞,緊鄰泉水,有山有水,將它們描繪在一起,構成詩畫般的情境四季景色相互變換之美,作者用“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花朵散發幽香、樹木挺直茂盛、風蕭瑟寒冷,景色變幻有致,爲人展現四季變換之景朝暮景色的變化之美,作者用“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陰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描寫醉翁亭清晨和黃昏的景色變化之美在文筆的運用上、渲染的氛圍上都有所差別,清晨用寧靜顯得清新脫俗、黃昏用昏暗顯得渾濁。

歐陽修在景色描寫上特別用心,即文雅又不失瀟灑飄逸,用不同景象寫出不同的情境之美。

2、陰柔多情之美

陰柔多情使散文帶有上了濃烈的感情色彩,注重文章中的情感變化和語氣節奏的轉換,令文章含蓄委婉、清韻幽雅、平易自然,同樣也歐陽修抒情散文中獨有的特質。

劉德清在他的《歐陽修論稿》中曾提出過歐陽修散文的特點:第一婉曲有致,第二頓挫抑揚,第三偏於陰柔,第四含蓄蘊藉。我們深入歐陽修的散文作品便可以發現,其字裏行間都具備着這種輕快、婉轉、自然的特性。

以歐陽修的《豐樂亭記》爲例,整篇文章從記載建造豐樂亭的過程和友人共同出玩到描繪滁州由經歷戰亂最後到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從整體來看,文章前後聯繫密切、環環相扣。

歐陽修在描繪文章時注重自己對各個段落感情下筆把握,給人的感覺是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對文章情感的把握非常精妙,這也展現了他精神思想。

《豐樂亭記》用“樂”對文章開頭進行描寫,結尾處又運用“樂”結束,整個“樂”字反覆出現在文章中其景色迷人、情感動人、道理警醒人。歐陽修的《豐樂亭記》讓讀者讀起來跟着一起樂,委婉又含蓄的借反而表述心中的憤慨與鬱悶形成了外界與內在的強大而鮮明的反差和對比,更加突出了自己內心的憤慨與鬱悶。

二、抒發胸中的積怨

歐陽修的一生仕途坎坷,有過輝煌的官途鼎盛時期,也有過昏暗憂愁被貶時期但是朝廷中的政治鬥爭一直存在着。他慢慢也似乎看透了朝廷的爭鬥,也不願再參與到世事的爭鬥中去,再加上自己年齡變大,疾病纏身,多次被貶的憂愁,只能借用散文抒發自己心中積存深久的痛苦。

他創作的《歸田錄》、《豐樂亭記》、《秋生賦》等成了抒發胸中苦悶憂愁情感的代表其中《秋生賦》也成爲了我國文學“賦”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以《秋聲賦》爲例,它創作於嘉佑四年,當時對於朝廷的改革步履維艱,導致作者心情傷心苦悶,作者遂借用“秋聲”來抒發自己的難過和傷心。

秋天是生命凋落的季節,意味着作者的官途生涯做到盡頭了,但其政治抱負還沒有完成。作者感嘆很難再有所作爲,將秋分爲有聲和無聲

文章開篇從悲傷淒涼的秋聲入手,爲下文做了充足的鋪墊,用樂渲染的手法描繪秋天荒涼的景色,給人一種淒涼的氛圍,又運用了許多比喻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完整的融入其中。接着寫秋聲生成的緣由和從自然的角度去分析秋聲,繼續以秋聲爲主旨,將人與植物形成對比,抒發所想:過度操心肯定會對人的心造成傷害,損害人的精神。容易使人變得越來越老,黑髮變成白髮。

秋聲在文章中是淒涼的象徵,歸根到底是由於作者自己本身在朝廷中不被重用,想要報答國家卻不知道何去何從,胸中苦悶。歐陽修的情感和秋天給人的感覺相統一,因景抒情。

以《豐樂亭記》爲例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第二年到豐山遊玩所寫,這篇精美的山川景色遊記通過描寫秀麗的山中景色和對歌頌宋王朝功勞的敘述,描繪出一幅太守與百姓同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解憂悶的繁雜情感。

文章第一段訴說歐陽修到滁州太守位上的第二年,偶然間嚐到了豐山甘甜的泉水,於是同友人一起到豐山去與民同樂,體驗豐山的美麗景色秀麗神奇;第二段訴說了滁州的歷史和所處的地理位置,交代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宋朝密切相關。同時也歌頌了大宋開國皇帝的文治武功才能讓滁州百姓過上安樂富足的生活;第三段描繪了滁州秀麗神奇的自然風光,運用了多種的描寫方法,將情感寄託於景色之中,借景抒情。

從而用“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將滁州豐山中四季變幻的景色完美表達出來。

三、感慨身世的遭遇

歐陽修年輕時意氣風發,滿懷報國的激情,發誓要改革當時的朝廷弊端,積極參與到新政的實施中去

在文學上,歐陽修結識和團結優秀的文學大家,倡導“詩文革新運動”。但是他所受到的打擊也使得他寸步難行,改革運動受到保守派的阻撓,多次被貶的經歷和受不到重用的挫折使得他心灰意冷,後來雖然被重用,但此時他早已年邁,意志力不如從前,再加上老朋友相繼去世和昏暗的朝廷生活使得他思想不斷改變,從而開始感慨自己一生的遭遇。

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轉變成遲暮的老者,這對於歐陽修的心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對他的創作也帶來了很多影響。例如他的名篇《醉翁亭記》,自己因爲慶曆新政的緣故被貶到一座小城滁州去做太守,朝廷中很多積極地改革派被保守派打擊被貶。

國家政策當時還有很多弊端使他感到憂慮和感慨身世沉浮另一方面,滁州城安逸祥和的生活和美麗的山水,兩者結合在一起,展示了作者創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

文章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醉翁亭的亭,第二部分講述了自己遊覽滁州山的情感。巧妙地利用了行人的神態、動作、語言以及自己喝醉時所訴說的語言,完整地把情感表達了我出來。

歐陽修讚揚滁州美麗的山水和百姓安定的生活,同時也向往着天下所有的百姓也能過上這種生活,但是當時朝廷的昏暗無能使得自己毫無用武之地,只能寄情山水,在客觀上表達了歐陽修感慨自己鬱郁不得志之情。

又例如《王彥章畫像記》這是一篇描繪畫像、書寫人物生平事情的雜記。它創作於慶曆年間,慶曆年間宋朝與西夏作戰,接連戰敗,朝廷急須將才。

在這篇雜記中,歐陽修對王彥章的驍勇善戰和忠貞愛國給予了高度的讚賞和評價。文章中的王彥章如同歐陽修自己一樣,雖然有能力,但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借文章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

文章先交代了王彥章的生平世故,通過對朝堂中其他大臣的描寫,襯托出王彥章的英勇和忠義。接着用《家傳》突出王彥章的用兵如神,並用畫像一起來讚賞王彥章,並將他的精神傳揚下去。全文曲折相扣,擅於變化。有的地方進行概括地敘事書寫,有的地方則進行具體地敘事描述,從而使文章前後呼應,過度自然。

四、對人生的思考

歐陽修一生都在官場沉浮,身心勞累,到了晚年非常想擺脫這種生活,迴歸到家鄉安然地度過晚年。於是不斷地上書乞求辭官回家,最後獲得批准。

歸家之後,歐陽修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將自己的情感和目標轉移到了寄情山水之中以及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和思考當中去了。這一時期的散文都是對以往記憶的追憶和對人生境遇思考的自我情趣,流露出歐陽修老暮將至的姿態。

以《六一居士傳》爲例文章是歐陽修自傳,通過客人的對話,表達出自己要辭官歸隱的心態,又總結出了自己領悟的對人生的思考,具體表現了歐陽修此時的情感心態。

文章第一段先交代了自己兩個稱號的來歷,用稱號展現歐陽修的思想情感;文章第二段客人提出問題,歐陽修便藉着問題說出了自己對生活狀態的看法以及六一居士的含義,可以看出歐陽修此時的生活樂趣;接着客人提出疑問,歐陽修又用了泰山在面前看不見、驚雷把屋子劈壞了也不害怕、湖泊上有仙人演奏音樂聽不到、戰場上有軍隊戰鬥也不參與的例子告訴客人,即使那樣也不如這裏的快樂生活;最後歐陽修總結了辭官歸隱的原因。

歐陽修再在這篇文章當中揭示了對人生思考規律,年輕時考中功名出仕做官,年齡增大退休辭官,但辭官不非得等到七十歲纔行,告訴我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

以《醉翁亭記》爲例,全文作者悠然地欣賞山川美景、賦詩飲酒爲樂,本以爲他是不問政事的自我消極狀態。但與我們想的不同,即使作者自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在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歐陽修一生官海沉浮,有過繁盛時期、也有過低谷時期。但時刻不忘記自己以天下爲己任的責任與目標,一個繁榮國家的基礎就是百姓,百姓生活安穩祥和,國家才能繁榮穩定,爲官應以百姓爲主,使百姓生活安穩,爲一地方官,當造福一地百姓。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後輩學習和敬仰。

五、總結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改革的領軍人物,散文風格輕快靈活多變,這表現出他對待事物的一種豁達的樂觀態度。這種樂觀豁達的態度與其他文學大家的豁達略顯得有所不同,給人帶來了一種平靜和、諧豁然開朗的廣闊胸懷,特別是他的抒情散文,這方面尤爲突出。

參考文獻:《歐陽修傳》、《歐陽修散文全集》、《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