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0時,華爲Mate40 Pro、華爲Mate 40Pro+在華爲商城及線上授權電商平臺、線下授權零售渠道開啓100元預約。就像我們此前所預測的一樣,華爲Mate 40Pro系列可謂是一機難求,其搶手程度甚至高過了iPhone 12系列,而且就算華爲官方補貨,目前Mate40 Pro系列的購買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改觀。

從京東官方公佈的華爲Mate 40系列預售戰報來看,新機全系產品28秒即告售罄。而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不少轉賣華爲Mate 40Pro系列預售購買名額的賣家,這些名額要價在100-300元不等。此外,根據華強北渠道商的消息顯示,華爲Mate 40Pro系列的加價預計在1000元上下左右。

對於華爲Mate 40系列的熱銷,網上可以說是一片讚歌,稱讚其產品力的出色,但對比歷代華爲Mate系列我們會發現從來沒有過類似的情況。而華爲Mate 40 Pro系列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原因很簡單:麒麟9000處理器的稀缺性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華爲訂購了1500萬枚麒麟9000芯片;這些集成電路是由臺積電採用先進的5納米工藝生產的,這使其比以前的麒麟芯片更強大,更節能。但由於地緣因素影響,華爲最終只接收了880萬顆芯片。考慮到它們已被用於爲華爲Mate 40系列和用於5G網絡的基站提供支持,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間耗盡庫存。

其實在2018年,華爲在美國購買了超過80億美元的硬件和軟件,雖然在2019年華爲無法使用谷歌生態服務,但華爲2019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仍增長了35.5%,達到1.42億部,超過了蘋果,僅次於三星;但此後爲華爲麒麟芯片提供生產加工服務的臺積電被限制,這導致華爲的供應鏈遭到了嚴重破壞。

從華爲Mate 40系列的發佈會來看,華爲公司的營收已經收到了影響。具體數來,華爲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收入增長率爲9.9 %,達到985.7億美元,符合預期。但是與華爲在2019年前9個月預訂的24.4%的增長相比,這一增長速度顯得微不足道。而華爲公司在報道今年前三個季度時也解釋了其在供應鏈方面存在的問題:華爲的全球供應鏈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其生產和運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華爲將繼續竭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生存和前進,並履行對客戶和供應商的義務,華爲將依靠其在包括AI,雲和5G網絡在內的信息通信技術(ICT)的實力繼續前進。

值得注意的是,華爲沒有公佈第三季度內發貨的手機數量有關的信息。同時有媒體猜測稱,華爲可能不得不完全放棄高端智能手機業務,據說正在關注汽車行業。華爲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曾表示:華爲在兩到三年內的智能手機產量將超過蘋果,成爲第二大製造商;再過兩三年後三星將超越三星成爲第一。2019年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而在2020年四月於五月,第二個目標也已經達到。別忘了,華爲智能手機從未在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美國銷售。

其實我們冷靜下來思考,在華爲Mate 40系列瘋搶背後,其實是我們在芯片等核心技術的受限,而這其實也是華爲高端旗艦的絕唱。的確,在過去幾年時間裏包括華爲、小米在內的國產手機品牌在市場份額取得了成功,但浪潮退去,我們才知道我們自己究竟幾斤幾兩。最後還是那句老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權刪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