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听孩子说过,打开手机就能在医院预约挂号。但咱上了年纪,这些‘时髦’实在玩不转。”今年58岁,家住张店区马尚镇的胡长明看着手里简单易操作的按键版老人手机,回忆起过往就医的种种唏嘘不已,“碰到急茬,要么找孩子帮忙,要么只能干着急”。

10月22日,胡长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来不及再细研究“网上预约”,一早就蹬着三轮带着自己88岁高龄的母亲直奔附近的淄博市中心医院。

“老人昨天就开始吃不下饭,干呕还头晕。”胡长明告诉记者,来的路上心里一直犯嘀咕,一方面不知道没有预约能不能挂上号,另一方面又怕耽搁母亲病情。

令胡长明欣慰的是,母亲在医院前台护士的帮助下,不仅在人工窗口挂上了神经内科的专家号,还顺利通过“绿色通道”被优先安排就诊。

乘着“互联网+”东风,如今公共医疗走向了信息化之路。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提高,很多事情看上去方便了,打开手机轻松挂号,还能远程问诊,在家享受“一条龙”医疗健康服务。尤其是疫情期间,为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等候时间、防止人员聚集,很多医院采取分时段全预约就诊措施,鼓励市民网上预约。如今网络预约看病成为常态,信息化为大多数患者就诊带来便利,但对不大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似乎不太友好。

“预约挂号困难、不熟悉看病流程等问题对于无子女的孤老或者不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来说,情况尤为突出。”淄博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副院长张秀芳说,信息化技术应用突飞猛进,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操作,部分老年人却一头雾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将近2亿老人从未接触过网络。就淄博而言,其实早在2017年,全市60岁以上人口就已经逼近百万,占总人口近四分之一。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十分繁重,解决这一特殊人群的就医难题是势在必行,更是当务之急,绝不能让老人遗留在“数字”之前。

“一家医院的温度,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群体。使用老年机的老年人,没有微信、不会扫一扫的老年人,他们不应该成为茫然无助的群体,而都应被尊重和善待。”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淄博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肖洪涛表示。

针对老年人面临的就医“数字困境”,10月20日,淄博市中心医院出台了《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十项措施实施方案》,从佩戴“爱心卡”标识、提供接力式服务项目、开通便捷通道等方面优化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患者的就医流程,提供优质、快速、有序、安全、畅通的诊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其实今年7月,淄博市卫健委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就启动“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专项活动,以让群众看病就医“不求人”、“少跑腿”为基本目标,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最关注的看病信息、看病过程、看病取结果等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创新制度,综合施策,全面优化卫生健康环境。

人工窗口、爱心陪伴、优先就诊,中心医院多部门联合采用“接力式”服务,在就诊各流程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服务和贴心帮助。

在预检分诊及进入门诊大厅前,医院服务人员会专门为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无人陪护的老年患者发放“关爱老人”爱心标识,为他们开启看病就医绿色通道。

门诊收费处特别为老年人开设了专门人工窗口,提供专项服务,挂号、缴费等业务都可以在窗口进行办理,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自助机挂号的纠结。

“全员参与!凡在医院区域内发现需要帮助的老年患者,无论保安、志愿者、护士还是医师或管理人员都主动上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郭静介绍。

“跟不上时代,来到医院真是‘俩眼一模黑’,看到我们这特殊情况,护士一直全程陪同,帮了大忙。”胡长明告诉记者,虽然老母亲需要做造影手术进一步诊断,但医院的贴心服务还是让自己心里暖暖的。

记者手记

近些年,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给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极大便利。从网购到外卖,再到网上预约挂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享受着仅凭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四方的“智能生活”。然而对那些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的老年人来说,越跑越快的信息时代,或正将他们甩得越来越远。

淄博市中心医院“优化老年人就医10条措施”从点滴细节入手,打通老年人就医难点、堵点,正是落实省委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和淄博市“六大赋能”行动,市卫健委“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活动措施的生动实践。

信息时代,也要等等“走得慢的人”。尤其是医疗服务这类主要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化、数字化虽是大势所趋,但也要体现服务的温度。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是要治好病,更要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常旭 刘滟 蒲忠宁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