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03字,閱讀本文約需3分鐘

文案:喬木

編輯:雙餘

據中國江西網報道,10月16日下午,在贛江揚子洲水域發現一具女屍,打破了平靜的水面。警方接到報案後,隨即圍繞這具慘死的女屍展開了調查。6天后,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正式就此案做出了通報,並公佈了其中的部分細節。死者易某生於1992年,尚不到30歲。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殺死她的不是別人,正是她新婚燕爾的丈夫王某。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夫妻之間最普通的一次口角爭執。

死者母親發聲:最開始就不同意

接受採訪時,死者的母親張某數度落淚。"我最開始堅決不同意。"這名年邁的母親哽咽着表示,因爲不贊同女兒與王某的戀情,她曾經數次試圖給女兒做思想工作,然而因爲王某一表人才,高大帥氣,又很會討女孩兒的歡心,因此易某始終對他死心塌地。易某甚至在今年5月,偷偷瞞着母親,和王某領了結婚證。

張女士表示,自己當初之所以反對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爲王某雖然有着不錯的外形條件,但並沒有固定工作,不求上進,而且家庭背景十分複雜。"易某喜歡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脾氣好。易某性格比較急,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會馬上說出來,很直接,如果吵架,這個男的不會怎麼吭聲,很包容她。"張女士說,自己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樣"好脾氣"的人,爲何成了殺害枕邊人的兇手。

殺妻案件頻發,究竟什麼是導致慘案的主要原因?

2017年年初,上海駭人聽聞的"冰櫃藏屍案",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與妻子成婚不到一年的朱某,預先買好了冰櫃與《死亡解剖臺》等科普讀物。隨後,朱某在一次口角爭執中,親手扼死了自己的妻子楊某,並靠着僞造聊天記錄,將雙方親人隱瞞3個月之久。

今年下半年,杭州女子失蹤案中,在"第一時間"報警並頻頻出沒在媒體鏡頭下的丈夫許某也被確定就是真正的殺人兇手。7月底,警方在小區糞池中找到了人體組織,許某這一場"自導自演"的大戲也終於落幕。可惜,死去的來女士,也再也回不來了。

近些年來,殺妻案的頻繁曝光,正將越來越多的人的目光引導到"家庭"這個構成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單位之上——究竟是什麼,讓這些喪心病狂的犯罪分子,對自己的枕邊人痛下殺手?

大數據表明殺妻案起因多是因爲情感糾紛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以"殺妻"作爲關鍵詞搜索,可以檢索到共62份相關文書。而對這些文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有28件,在後來的調查中作案動機都被認爲是"情感糾紛";而"家庭瑣事"居於第二位,佔21件;超過六成的案件,案發的第一現場,都是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居所。

所謂的"情感糾紛",指的是殺妻者因爲自身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或者懷疑妻子與他人存在感情糾葛,而生活瑣事,則純粹是共同生活中的普通口角摩擦。

從這些動機不難看出,大部分殺妻案的因由,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細節",這些問題,如果殺妻者願意多付出一些耐心,控制自己的暴力衝動,本來在一開始就能夠通過溝通、交流等手段,獲得有效的解決途徑。

而這些人,卻在"內向"的外殼之下,率先在心裏朝自己的妻子舉起了屠刀,並最終讓無數本應有着大好人生的女子,最終在自己曾無比用心經營過的"愛巢"中永遠閉上了眼睛。

"識人不清"不應該是最終的結論

旁觀者在評價殺妻案時,往往會發現,這些被害女性在與殺人兇手步入婚姻殿堂之前,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身邊親人的反對。因此,在尋找殺妻案的原因時,大衆往往歸咎於是受害者本人的"識人不清"。

但必須注意的是,"識人不清"是一個太過模糊的概念。婚姻中的女性,爲了保證自身的安全,無疑需要更加明確的"危險信號",來判斷自己是否正在與生命安全的威脅同牀共枕。

而家庭暴力,則是最重要、也最明確的一個"危險信號"之一。

在"殺妻案"罪犯的話語結構下,對女性的系統性的歧視和將自身的暴力傾向視爲"男性魅力"的一部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暴力傾向,是不可分割的。而就是這種傾向,最終將無辜的"妻子們"拖入了無底的深淵之中。學會從一開始就對伴侶一切有暴力傾向的做法說"不",及時止損,才能讓生活重新走向正軌。

免責聲明:本文由《廣角快報》原創創作,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繫告知。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部分消息參考:中國江西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