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周國紅,左邊這張照片是她的背影,拍攝於今年二月份的武漢。當時,周國紅是安徽援鄂醫療隊的一名隊員,她在防護服上寫下了一句叮囑女兒在家好好寫作業的話,讓很多人認識了這位衝在抗疫一線的媽媽。

右邊這張照片,是她結束抗疫任務返回安徽後拍攝的,同樣是病房,周國紅自己卻成了病人,她不幸被確診患上了癌症。從抗疫到抗癌,這一年,周國紅曾爲了武漢而戰,爲了患者而戰,也爲自己和家人在戰鬥着。

出征抗疫 隔空喊話女兒好好寫作業

周國紅是合肥京東方醫院的一名護士,今年39歲。2020年2月8日晚上11點,剛剛結束夜班的她接到了科室主任的電話。當時,全國正處於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各地醫護人員逆行奔赴湖北,周國紅接到的正是馳援武漢的出征令。

“欣喜組織領導信任我,選我出征。猶豫的是女兒即將開學,讀書任務之重。我走之後,誰來管她學習作業,誰照料她的生活呢?然而,一切抵不過我決定出徵的意念。”

這是周國紅當天寫在日記裏的話,第二天,作爲安徽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她踏上了趕赴武漢的路途。當時,正在讀初二的女兒,是周國紅最放心不下的。

周國紅:一開始那時候她是有過說,我走了,她的生活沒有着落了,多少肯定還是很失落的。她以前說的最經典一句話是,國家是大家的國家,媽是我一個人的媽。

儘管牽掛着女兒,但抵達武漢後,周國紅馬上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她擔任了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病人中心主任,是那裏所有患者的“大管家”。

周國紅:我的工作內容就是整個查400多個病人,誰缺什麼了,要去補哪些東西了,這個艙內有哪些病人是特殊的病人,我都要關注到他們。

每天在各個病區來回穿梭,是周國紅在方艙醫院的日常狀態,緊張的工作讓她無心顧及女兒的學習。於是,在防護服上寫字,隔空督促女兒成爲了周國紅每天進艙前的習慣動作。

周國紅:因爲我們艙裏,很多人都會在後面寫上自己的心願。我的心願就是我女兒能夠好好讀書,她看不到,我能看到,那是支持我自己的一種信念,我說我閨女今天在家肯定好好寫作業呢。

“合肥第45中陳彥然,在家好好寫作業哦,你媽交代了,不好好寫作業,回家得揍屁股了。”

這段視頻,是2月23日體育方艙醫院的一位患者抓拍下來的,視頻上傳網絡後引起了關注。大家都知道了合肥45中陳彥然的媽媽在武漢抗疫。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周國紅曾兩次暈倒,多次感覺不適。

周國紅:就進艙不到兩個小時就好悶,特別特別不舒服,我就走到那個醫生辦公室門口,我就沒坐到那個牀上去,我抓着她(同事),抓着她前胸就躺下了。

當時,周國紅並未在意,只覺得這是勞累所致。3月8日,體育方艙醫院宣佈休艙,周國紅和隊友們再次提交請戰書,轉戰到了武漢協和醫院的重症病區。直到3月27日返回安徽,周國紅共在武漢抗疫54天。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除了鮮花和掌聲,還有一份癌症確診病歷單。

周國紅:沒想過自己會生病,會得什麼癌症,純屬意料之外的事兒。

回到安徽後,周國紅在查體時發現,自己患上了甲狀腺癌伴雙肺多發轉移。本想着完成抗疫任務後就能每天輔導女兒學習,但命運卻和她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周國紅:知道真實情況以後也想過放棄。當時我記得醫生跟我說你要開胸,我說這要開了胸,這要恢復多長時間,這需要多少醫藥費。

周國紅的丈夫:那肯定是不好過的,因爲一開始不瞭解病情,多多少少可能要往壞的方面要去考慮,肯定有過崩潰。

夫妻倆原本打算瞞着女兒治病,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最終還是得知消息的女兒,用自己的堅強和樂觀給予了媽媽抗癌的勇氣。

周國紅:她一開始看我們都很悲觀的時候,她是很堅強的,給我們信念的。她說我也去問過我的生物老師了,生物老師跟我說了,如果輕症的沒事。

在丈夫和女兒的鼓勵下,周國紅走上了抗癌之路。4月27日,她在朋友圈這樣寫道:“武漢的仗打完了,今天開啓我的抗癌之行。”帶着女兒爲她畫的畫,周國紅開始入院治療。

周國紅:她就說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揪着我媽媽的衣服,媽媽大包小包的抱着我,旁邊一朵康乃馨,她希望我健健康康的。

收穫無數祝福鼓勵 開啓抗癌之路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周國紅開始了自己的抗癌之路。與病魔鬥爭的日子,伴隨着疼痛和恐懼,然而,無數個或熟悉或陌生的鼓勵,讓周國紅的這條抗癌之路變得不再孤單。

特別是從武漢發來的各種祝福,爲她點燃了戰勝病魔的希望,周國紅也把這些點點滴滴,記錄在了自己的朋友圈裏。

“周國紅,這是你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武漢人民感謝你,祝你早日康復,周國紅加油!”

這些充滿力量的視頻,是曾經並肩戰鬥過的隊友們發來的。5月8日,周國紅接受第一次手術,得知消息後,隊友們特意在手術前回到武漢體育方艙醫院門口,錄下了這一段段祝福。發來鼓勵的還有很多方艙醫院的治癒患者,餘陽是在3月8日出院的最後一批患者之一,得知周國紅生病住院後,她幾乎每天都會發來消息問候。

治癒患者 餘陽:就是這樣的一個相互的這個支持和給予,那個時候我們需要她們的時候,她們無私地救治了我們。現在我覺得她遇到困難了,我們別的幫不了,可能就是在精神上多去關心她。

度過了手術後的危險期,周國紅從ICU轉入了普通病房,那天正好是護士節,周國紅收到了一束落款爲“武漢人”的鮮花。

周國紅:就那時候手術以後,武漢每天都會快遞過來,都是寫上“武漢人”的名字。

記者:你也不知道是誰送的?

周國紅:不知道,我在病人羣裏問過,他們都不說話,他們說收下就好。我一屋子都是花,所以看到這些我覺得什麼都值了。

在家人的照料、大家的鼓勵下,5月16日,周國紅出院了。然而,抗癌之路並不是一場手術那麼簡單,術後的康復訓練同樣考驗着周國紅的意志。

周國紅:我一開始脖子是這個樣子的,後來我唯一的信念就是我要能抬頭看到天。最終你看我現在可以抬頭看到天了,藍天白雲還是很美的呀。

周國紅把抬胳膊訓練叫做“爬牆”,她家中的這道玻璃移門上,貼着一張身高量表,上面的這些線條都是周國紅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每天多努力一點,胳膊就能向上多爬一截。

記者:剛做完手術的時候,手能抬到哪兒?

周國紅:就到1米7,這是最好的狀態,現在可以上這個高度。

隨着身體的慢慢恢復,生活也漸漸回到正軌。7月15日,手術後的第68天,周國紅第一次獨立在家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我有點喘,但幸福感滿滿”,她把心情寫在了當天的朋友圈裏。

現在,周國紅的左胳膊已經恢復到正常的抬舉高度,對右胳膊的訓練還在繼續。

周國紅:我要幹活,我想我以後還要到臨牀上去,還要打針吊水,還要掛吊水瓶的,所以這個手一定要上去的。

重返工作崗位 傳遞堅強信念

在慢慢的自我調整中,周國紅努力讓生活迴歸上原來的軌道。今年八月,她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籤下了字,成爲了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贈志願者。

而在九月份,也就是做完手術的第四個月,身體基本恢復的周國紅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在合肥京東方醫院康復科,周國紅正在給病人做腿部康復訓練,有了患癌康復的經歷,她更能體會到患者的所需所感。

周國紅:以前我可能佔有主導地位,很強勢,我是一個醫生,你聽我的。現在很多的時候,我自己代入感很強,我現在就知道了,其實在整個康復的過程當中,不僅是辛苦,還有信念的支撐。

在康復科的值班室裏,有一盒彩色的棒棒糖,這是周國紅給患者們準備的出院禮物。

周國紅:可以選一個,只能給一個啊。

張金華:都給我吧。

周國紅:那不行,我還有其他病人呢,你今天只做了一項,只能給一個,選個喜歡的。

張金華:喜歡的,小豬佩奇吧。

周國紅:都是小佩奇。開心吧。

張金華:喜歡這個顏色,謝謝啊。

周國紅:繼續加油啊,生活會越來越甜的。

張金華:好的好的,謝謝。

張金華因爲一次意外損傷了左腿,一度不能行走。他說,康復訓練的這段時間,周國紅不僅在給自己治腿,也在幫着療心。

患者 張金華:我當時心情不好嘛,怕殘疾當時,怕恢復不了。她教給我不要害怕,得了病積極治療。就是很積極的心態嘛,給到我們病人的身上。

現在,每當遇到情緒低落的患者,周國紅都會主動亮出脖子上的傷疤,用自己的抗癌經歷來給患者打氣。

周國紅:情緒特別低落的病人,我就告訴他,你看我也是病人。很多病人都會問我你怎麼了? 但這個時候就要幫他們樹立信心了,鼓足勇氣往前走了。這種感同身受的情況下,好像引導作用比你平時一個醫生去說的話,好像分量要重一點。

每天,患者們在周國紅的指導下一點點進步,他們也在回饋着祝福,鼓勵周國紅在抗癌的路上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周國紅:抗疫是很多人一起去打這個仗,抗癌的路需要我一個人去面對。但是有萬千的網友一直鼓勵着我前行,給了我精神的力量。還有一些我原來照顧的患者,他們也給我發來了祝福和問候。在這條崎嶇的抗癌道路上,我突然覺得溫暖了很多,也有信心會走下去。

風雨之後 會有彩虹

2020年,對周國紅來說,是一場仗接着一場仗。先打抗疫仗,周國紅和萬千白衣戰士們一起毅然出征;再是抗癌仗,在家人的支持、同事的鼓勵,以及很多被她照顧過的人的祝福中,和病魔展開了鬥爭。然後身體好轉後重返崗位,對周國紅來說其實又是一場主動出擊的硬仗。每一仗,周國紅都有不同的收穫,這一仗接着一仗,讓她對醫生這個職業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從抗疫勇士到抗癌鬥士,周國紅付出了愛,也收穫了愛,相信風雨之後會有彩虹,祝福周國紅!(總檯央視記者 彭德全 李姜楠 李屹 葛啓文 馬榮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