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大清朝發生了很多事情。在距離京師很遠的福建福州,有件喜事,那就是朝廷批准左宗棠的奏請,同意開設福州船政局。這對於整個大清朝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但是,這件事在中國近代史上卻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他標誌着中國人開始大規模學習西方、利用西方先進技術,這就是洋務運動的開端。經過苦心經營,福州船政局成爲當時遠東規模最大的造船廠。

福州船政局的順利開辦,和一個人是分不開的。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太平軍被徹底鎮壓後,左宗棠深感技術落後於西方,於是,他向朝廷上奏,陳明利弊。他說,大清國自從和西方列強交火以來,他們的輪船在海上長驅直入,一直開到天津,而大清的防禦系統形同虛設。鑑於這種情況,他建議朝廷,花大力氣建設水師,開辦船廠。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臣愚以爲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於是,他奏請,開設辦一個船廠,因爲在他看來,建設船廠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

朝廷同意了他的提議。於是,左宗棠便着手在福建福州開設船廠。

其實,左宗棠建船廠的想法已經萌生了很久了。在鎮壓太平天國期間,他在杭州曾命人仿製西方輪船,但是花了很大力氣,最終卻失敗了。這給左宗棠的打擊很大。這次在建船廠,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特意請外國專家來監製。

在鎮壓太平軍期間,左宗棠和法國的“常捷軍”(也就是人們說的洋槍隊)有過合作,結識了“常捷軍”的兩個首領,而且關係不錯。兩個人分別是德克碑和日意格。想到要請外國人,左宗棠首先想多的就是這兩個人。經過一番試探和談判,兩人同意爲福州船政局工作。1966年(同治五年)五月,左宗棠與德克碑、日意格達成協議,兩人“代爲監造”,日意格爲福州船政局正監督、德克碑爲副監督。此外,還聘請了30多個外國技師,負責具體操作。此後,他們開展了選址工作,經過商議,最終將船廠地址選在馬尾山下。在初步規劃就緒後,左宗棠任命“一切事務,均責成該兩員承辦” 。左宗棠對船政局的建設投入了很大精力,同時也信心十足。當工程鋪開之後,他爲船政局做了一個簡要的“五年規劃”,明確了生產指標。在五年中,船政局應照“外洋兵船樣式”,製成 150 匹馬力的大輪船 11 艘和 80 匹馬力的小輪船 5 艘。

然而,規劃完成不久,他就接到了朝廷的調令,他有了新的職務:陝甘總督。江南平定了,朝廷又讓他去平定西北的回民叛亂。左宗棠對船政局放心不下,但是朝廷調令又不得不遵守。最終,他決定保舉一個人來繼續他的造船事業。此人便是沈葆楨。在左宗棠的推薦下,沈葆楨出任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嚴格按照左宗棠設計的制度和規劃,繼續推進造船廠事業。而且,在很多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沈葆楨也會徵求左宗棠的意見。因此,在左宗棠離開後,船政局的建設仍在他的“遙控”下繼續進行。到同治十三年( 1874年),船政局共建有工廠16 座、船臺 3 座、船槽 1 座,並附設藝局等,成爲洋務派興辦的最大的船舶製造廠。

福州船政局作爲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被李鴻章稱讚爲"開山之祖"。福州船政局前後共生產輪船 34 艘,其中爲南洋海軍建造的3 艘 2400 匹馬力、排水量 2400 噸的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自己修造的最大軍艦。因此,福州船政局的設立爲中國建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打下了基礎。左宗棠作爲福州船政局的創始人,居功甚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