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成年人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得到最多的三大回答一定是“肥胖”、“長痘”、“脫髮”!所以還沒到雙十一,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把防脫洗髮水、生髮液、祛痘霜紛紛加進了購物車。但是殊不知,這些問題很可能在你還是寶寶時,就埋下了種子……

中國人喜歡說:“病從口入”,脫髮、長痘、肥胖這些問題雖稱不上是什麼疑難雜症,但或許就因爲是你小時候喫得太好了!

我們家的三個孩子,受我和孩子媽媽的影響,口味都比較清淡。但我有個朋友,據他說從小就喜歡喫更有味道、更“美味”的食物,於是現在也是更傾向於重口味的食物。

研究發現,高GI的食物可能與長胖、長痘有關 。遺憾的是,那些最常見的米飯、饅頭等高 GI 食物是我們從小的主食。

至於甜食,所有的食物,無論是牛奶、米飯還是麪條,最終都是轉化成糖原給人體吸收。奶粉裏也有甜味,雖然沒有額外添加,但是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是在喫糖了。

所以寶寶時期很容易就養成偏好甜食的味覺喜好,世界衛生組織(WHO)非常強烈的建議人們終身限制遊離糖(free sugar)的攝入量: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建議把遊離糖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約25克)。 1~3歲的寶寶,每天最好喫10~15g遊離糖,每天不能超過20~30g遊離糖。對成年人來說每天不能超過50g糖的攝入,也就是一瓶500ml左右的可樂的含糖量。

每天隨便喫兩種就已經超量了,更可怕的是,糖和鹽一樣會讓人上癮。

大腦愛上糖的感覺,還容易增加齲齒、肥胖的風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也接踵而至。

同樣地,從小就愛辛辣、油膩、高糖高鹽食物,缺乏各種營養,脫髮、長痘、肥胖不找你找誰?

想要改變,就得從娃娃抓起。

1.清淡飲食,少進油鹽

雖然說1歲的寶寶不能喫鹽,但其實孩子已經開始攝入氯化鈉,Nacl,也就是鈉鹽。 寶寶從蔬菜水果、肉蛋魚類、奶製品中完全可以獲得足夠的鈉,所以製作輔食時不要加鹽。1歲以後的孩子,雖然可以喫鹽,但是也不需要額外加鹽。真正可以喫鹽的時候是3歲以後,孩子戶外活動體力消耗大,電解質流失快,才需要適當補充鈉鹽。

油也要循序漸進,11 歲達到成人水平。在少油的基本上多清蒸、煮、燉,炒菜最好用不粘鍋,另外選擇噴口式油壺也有利於控油。

不同年齡段寶寶推薦的油鹽攝入量,Dr.X爲寶媽們準備了下面這張表:

2.零食合理喫

Dr.X 不習慣說大道理,關於孩子的零食,我有以下建議:寶寶的胃容量往往還不夠維持他們兩餐之間不餓,零食要喫,也要控制糖和鹽的攝入。

① 把握零食的總量。如果孩子不好好喫正餐,零食就應該削減。(很多家庭恰恰相反,靠零食喫飽肚子,什麼都會超標。)

② 注重「營養」和「功能」。比如粗糧零食可以補充纖維素;小饅頭可以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手指餅乾有一定的磨牙的「功能」;啃蘋果可以鍛鍊孩子的牙齒。

③ 不在家裏存放甜食。每次出門可以買,但是不要把大量的零食放在家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承受這樣的誘惑?!

④ 不要把甜食作爲獎勵。對於很小的孩子,打針之後喫一個棒棒糖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把表現好了,媽媽就給你買甜食掛在嘴上,反而會養成孩子對甜食的熱愛和飢渴。

3.均衡孩子飲食

每類食物都喫而且喫夠量才能讓孩子獲得充足而全面的營養,以 4~5 歲的孩子舉例,除了水果和蔬菜能補充維生素外,其他的食物也不能少。

建議每天各類食物的進食量分別爲:

穀類 100~150 克,50 克米做成的米飯約 110~130 克(10 釐米口徑的碗一平碗);蔬菜 150~300 克,1 箇中等個頭西紅柿約 200 克;水果 150~250 克,1 個小個頭獼猴桃約 100 克;肉禽魚 50~75 克,75 克相當於 8 只蝦或巴掌大的一塊魚;雞蛋 約 1 個;堅果適量;奶類 350~500 克。

從前物質匱乏,於是我們的父母養成了有點好喫的全都留給孩子的習慣,不會去考慮營養和健康各種問題。

但是隨着現在健康飲食意識的增強,網絡科普內容的增多,我們當父母的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爲時不晚!

▼關注我,走進臨牀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