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是一个梦中的地方。

今日的徽州,一半古风古韵、一半黛瓦白墙……

而今日安徽的徽菜更是名列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中,徽菜起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清朝中、末期达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六县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将徽菜独有的味道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朝代更替、时光飞逝,因徽商才进入市肆之间。

如此说来,徽菜的代表菜品有徽州毛豆腐、红烧臭鳜鱼、火腿炖甲鱼、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等。

除了这些大家所知晓的徽菜,在安徽各地更是有着其独特的美味,是其他地方没有且不常见的,因当地的风俗、位置等等各种原因才有了的那些美味~

金寨——吊锅宴

在大别山深处,有被称为天下第一锅的“吊锅宴”。

它在当地是十分推荐的一种美食特色,更是大别山地区的传统美食,若说这吊锅宴最流行、也最正宗的莫过于金寨的天堂寨地区了。

这吊锅中的主菜大都是肉食为主,蔬菜为辅。

食用时,先将锅底垫上金针菜、野竹笋等等之类的蔬菜,然后再将烧熟的主菜,如天堂寨小河鱼、老鸡公、羊、牛、野猪肉倒入锅内,最后锅边再配上豆腐、红豆腐、泡菜等等。

这样的一大锅美味就等咕嘟咕嘟冒泡便可以开始大快朵颐了。

吊锅宴的根源,大概也得往上数1000多年的了,那时的生活过的贫苦,每个农家总会在屋舍的里用木头生一团火,把铁锅放到竹竿架上,再把将猎到的野味野菜,统统倒进铁锅里一股脑炖掉,这火除了取暖,还包含了生活所需的热水、餐食等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吊锅也了,人们都移至桌前吃饭,鲜少围坐于火盆前唠家常吃饭了……

在金寨、在天堂寨,为了更好的保留原始的生活特色,这吊锅宴也便被流传了下来,当然经过改良之后这吊锅宴更适合前来的游客去体验,去感受曾经艰苦的岁月了。

肥东——垂面

在庐东的八斗镇,有一个名为花张集的小小地方,却有一种名声在外的东西。

这是一种面食,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不是陌生的。

挂面,便是面条,只是这挂面是手工的挂面,是日复一日用双手一下一下出来的。不由得,那面里便带着那抻面人的喜怒哀乐。

如此,这便有了一席之地。

人的早晨,都是从一碗挂面开始的。

这个不大的集市,每天要消耗掉五百多斤挂面。从挂面下锅,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五分钟,但其背后却有着很深的工艺。

走近手工制面的手艺人家里,亲眼目睹一场美味的诞生。

王登前,是花张集的一位老挂面手艺人,今年64岁。每天凌晨两点钟,他就悄然起床,洗漱整洁后,开始挂面加工。

除了诀窍,还要掌握几大要素:阳光要好,风不能大、也不能小。风大挂面会吹掉,没风,挂面不能收水。见他们老两口来来往往从屋内拿面棍到屋外,一面面条、一面咧着嘴,似乎这样日复一日相同的动作没有一丝的枯燥,反倒成了这蓝天白雪的世界中一抹最温情的存在。他从事挂面加工制作,已有整整40年。家里现存的储存面粉的木桶以及发酵面粉的盆、钵都是从爷爷辈那儿传下来的,迄今100多年历史,也算是几件文物了。

除了诀窍,还要掌握几大要素:阳光要好,风不能大、也不能小。风大挂面会吹掉,没风,挂面不能收水。见他们老两口来来往往从屋内拿面棍到屋外,一面面条、一面咧着嘴,似乎这样日复一日相同的动作没有一丝的枯燥,反倒成了这蓝天白雪的世界中一抹最温情的存在。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是安徽黄山的特色小吃,本是将面团揉匀后放在壁炉上烤制而成。后来有很多人就因为感觉只吃面饼太过单调,而将其中加入梅干菜等馅料烤制,黄山烧饼酥脆可口,颜色诱人,又容易储存,经徽商走遍了全国,名气就大了起来 。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徽菜经过历代徽厨的辛勤劳动,兼收并蓄,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而那些还未被外人都了解、知晓的美味,也算是保留着那一份纯正而地道的乡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