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核心圖形和色彩系統揭曉,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成朝暉、郭錦湧老師團隊領銜設計!

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

核心圖形和色彩系統設計釋義

杭州亞運會核心圖形和色彩系統是亞運視覺形象體系的基礎性、輔助性元素,其設計融競技體育精神、中國文化元素、杭州城市特質、國際化審美風格於一體,根植於杭州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和創新基因,與會徽、吉祥物、主題口號、體育圖標等視覺標誌相互呼應,共同塑造了杭州亞運會的整體氛圍和美學基調。

2022杭州亞運會核心圖形

潤澤,一卷東方詩意的“新富春山居圖”

01:32

古琴彈撥、水滴、鼓聲等特效,古韻與現代結合的原創音樂,鼓點與形色動態契合,從靜到動的律動,逐漸把聲音推向高潮。

杭州亞運會核心圖形主題爲“潤澤”,設計者是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成朝暉。她表示,其靈感源於杭州極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絲綢,展現了絲綢飄逸舒展、溫潤細膩、揮灑靈動的特性,體現了“溫潤萬方、澤被天下”的氣韻與胸襟,寓意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在杭州歡聚,亞洲多彩體育文化通過杭州亞運會的舞臺交流互鑑。同時,絲綢徐徐展開一卷富有江南韻味和東方詩意的“新富春山居圖”,交錯呈現山水彩墨、智能網雲等元素,給人以綿延的視覺美感和無窮的想象空間。

成朝暉介紹杭州亞運會核心圖形

成朝暉說:“核心圖形作爲承載亞運精神和文化基因的視覺形象,是亞運體育與杭州的自然、人文、生態、科技、藝術與美學的展現與傳播,以及人類對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也正是核心圖形的主題“潤澤”的至高境界。”

“創意靈感依照這一內涵思想,將提煉的靈感線條疊合形成意象的絲綢、網雲、山水等,這些元素組構幻化成一卷東方詩意的“新富春山居圖”。她猶如一條源起於遙遠過去又奔向未來的生命長河,亦如從“幽”到“放”的絲綢帶着輕舞飛揚,溫柔拂面,滋潤萬芳。核心圖形的形、色、意相融,洋溢活力拼搏的美學精神,清澈柔美地呈現出來,溫潤萬物,澤被天下,希望核心圖形爲亞運會形象景觀的闡述和傳播提供有力的註腳!”成朝暉談到。

杭州自古以來有“人間天堂、絲綢之府”之美譽,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

五線飛揚

勾勒西湖靈秀、錢塘澎湃、運河綿長

線之疊合形成“絲語雅韻”

仔細看,不難發現“潤澤”其實是一個複合圖形。圖形中有手繪的勾勒,也有電腦的設計,元素表達採取了多種方式,有點、有線、也有面。

“最初的靈感是五根線條,起草的時候也是以線爲主。”成朝暉說。

核心圖形創意的草圖繪製

這五條線看似隨意,其實大有講究——由設計師心中代表杭州的五個部分提取而來,分別是:絲蘊之線,東方人文;水意之線,自然靈韻;生態之線,品質生活;科技之線,智慧網雲;運動之線,亞運力量。

五條線疊合,勾勒出絲帶飛揚的動態,而線的交織形成了面。整個圖形從左到右呈現“由收至放”的狀態。根據高低起伏,可以分爲三個部分,代表了杭州的“水意”。

最左邊平緩部分,是柔美的西湖之水;中間張力最大的地方,則代表了澎湃的錢塘之水,右邊的結尾處,則是綿長的運河之水。整個圖形的張合,正好勾勒出了一幅新富春山居圖。

00:07

成朝暉介紹核心圖形設計過程

成朝暉說,她希望她的設計擁有“屬於杭州亞運的特質與表情”,“設計師在創意作品的時候,總是在考慮與之前的突破在哪裏。但我覺得杭州亞運會的設計,需要站在‘適合杭州亞運’的角度去思考與創作。”

水彩元素

丹青彩墨的不懈求索

“最困難的就是時間問題,給我的時間特別緊,然而,好的設計是需要時間歷練的。”

初稿設計只有兩天半的時間,成朝暉不眠不休,熬了三晚,犧牲了休息時間,拉長了可用的工作時間,出了三個概念方案,其中兩個方案被專家建議可以結合,進行深化。

核心圖形水彩繪製嘗試

對核心圖形的水彩繪製稿

“設計創作是需要反覆推敲的。圖形中的水彩元素,創意時就用了兩週時間,反覆嘗試,最後提煉出來了四筆作爲核心圖形中的局部。”

成朝暉坦言,爲了核心圖形,設計過程可謂“昏天黑地”,那段時間埋頭苦幹。爲了提煉出想要的水彩筆觸,幹畫法、溼畫法,水意控制等,反覆繪製。埋頭奮戰的狀態,一度被同事們打趣,說又回到“學霸”時期的學生階段。

“我從一開始就在嘗試水彩的表現。我覺得水彩比較符合杭州丹青彩墨的感覺,也符合水意杭州的概念。”水彩是一種在紙張上變化性很高的媒介,即使天天畫,也不一定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有一天畫至凌晨,同事告訴她休息一下再畫,她卻不肯停歇:“我心裏已經知道要畫什麼了,只是紙面上還沒有表達出來想要的效果,就算住在工作室,今天也一定要把它畫出來。”

終於,水彩的表達,或水意,或層疊,豐富的視覺肌理與透明酣暢、淋漓清新的質感,躍然於紙張上,呈現自然和諧的靈動之美,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神韻。

會唱歌的“點彩”設計

暗藏網雲“彩蛋”

會唱歌的“點彩”效果表達

“潤澤”的核心圖形中,成朝暉特別設計了核心圖形呈現的“點彩”效果,讓無數彩色像素點在視覺中跳脫形色相融。相較於往屆亞運會核心圖形,這是第一次融入特殊表現的“點彩”設計。

核心圖形形色校對

核心圖形全綵與雙色系、單色系校樣

“杭州是互聯網之都,我們在設計中也想表達這一點,而點元素正好可以體現網雲的效果。”

往屆亞運會的核心圖形,大多以一個主圖形進行切割使用,單個圖形往往只有一種顏色。點彩的新穎之處在於,顏色可以進行疊加。尤其在環境空間的設計運用中,從不同角度觀看,根據圓點的大小,色彩會呈現疊合效果,從而產生“新的生命力”。

“這個靈感,來自杭州亞運會視覺形象設計總監宋建明教授的一句話。”成朝暉說,在方案溝通深化中,宋建明教授提了一條建議:“讓色彩能夠唱歌。”

爲了這一句話,她不斷深化,反覆試驗,甚至反覆摳每一個圓點的大小:“又忙了兩週,終於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但是在具體的應用中,對點彩效果的使用是有取捨、主次和比例的,主要是建議在城市端的空間場域、公共藝術以及亞運產品、出版物中使用,營造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靈動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核心圖形還藏了個“彩蛋”,中間第二塊網雲形式的點,其實是一份用點表現的杭州網絡分佈意象圖。你發現了嗎?

成朝暉老師團隊和郭錦湧老師團隊進行核心圖形形色應用討論

作爲杭州亞運會的“面子”,“潤澤”之後將作爲亞運視覺形象體系的基礎性、輔助性元素,在城市端、賽場端、產品端等電視轉播、慶典儀式、文化活動、城市景觀、交通工具、制服、門票、特許商品等各個領域進行廣泛應用。即將到來的第14屆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10月29日至11月1日),就將設置杭州亞運會主題館(位置定在濱江區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A館1樓)。展館的布展設計,就使用了核心圖形“潤澤”和色彩系統“淡妝濃抹”作爲主要視覺元素進行演繹。

“核心圖形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起的是一個鏈接的作用。”成朝暉表示:“它可以將會徽、吉祥物、主題口號、體育圖標等視覺標誌在設計中串聯起來,同時,這個圖形也可以進行分割,以不同的形式運用到設計中去。”

設計團隊進行核心圖形視頻製作討論

團隊進行核心圖形規範設計討論

目前,成朝暉正在帶領設計團隊制定關於核心圖形使用規範導則。相信不久,大家就能在各種場合見到“潤澤”的身影啦!

2022杭州亞運會色彩系統

一色一詩,靈感來源於杭州山水和古詩詞

02:00

杭州亞運會色彩系統主題爲“淡妝濃抹”。

虹韻紫、映日紅、水墨白、月桂黃、水光藍、湖山綠,六個色彩擁有非常詩意的名字,一經發布就受到了極大的好評。

不過,千千萬萬種顏色裏,爲什麼是這6種顏色?極富江南色彩的名字又有什麼來源?

設計者、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綜合設計系副主任郭錦湧表示,其靈感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通過對中國色彩文化和杭州城市特質的提煉與濃縮,設計出以“虹韻紫”爲主,以“映日紅、水墨白、月桂黃、水光藍、湖山綠”爲輔的色彩系統,揮灑出既有蔥鬱湖山自然生態,又富創新活力運動激情的新時代杭城華彩畫卷。

郭錦湧介紹杭州亞運會色彩系統

“虹韻紫”源自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湧”的主色,既是歡聚和交融之色,也是活力與創新之色,象徵“日月交輝、時代風采”,傳遞幸福吉祥、昂揚奮發的美好寓意,是塑造杭州亞運會獨特視覺形象的重要基礎。

作爲輔助色,“映日紅”取霞光、氣韻之色、“水墨白”取淡墨、包容之色、“月桂黃”取桂花、芬芳之色、“水光藍”取晴空、水波之色,“湖山綠”取青山、生態之色。不同色系之間通過形的組構與疊會方式形成組合應用,與“虹韻紫”交相輝映。

靈感來自杭州山水和文化,每一個顏色都對應了一首詩。

虹韻紫、映日紅、月桂黃、湖山綠、水光藍、水墨白六種頗具江南色彩的顏色,既包含了蔥鬱湖山的自然生態,也融匯了創新活力的運動激情。

郭錦湧表示,色彩是非常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她是感性的、可以講故事,就如同詩詞一般。整套色彩的的設計靈感,來自杭州的自然山水和典型的文化。主題名“淡妝濃抹”,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每一個顏色,也都分別對應了一首描寫杭州的詩詞。“杭州是詩畫浙江的省會,也是唐詩文化脈絡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詩詞也成爲我們創作的靈感的來源。”

與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湧(Tides Surging)”顏色一脈相承的主色“虹韻紫”,靈感就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江南憶》:“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我們說‘日出江花’,紅和藍交融,創造出了紫色,象徵着歡聚與交融,也象徵着新生的活力。同時,與會徽同色,也統一了杭州亞運會的色彩個性。”

除主色外,另外五個顏色均爲輔助色。

“映日紅”,取霞光、氣韻之色,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賽事應用中,對應頗具激情的對抗類比賽項目。

“月桂黃”取桂花、芬芳之色,出自《憶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賽事應用中,對應比較經典的競技類比賽項目。

“湖山綠”取青山、生態之色,出自清朝龔自珍《湘月·天風吹我》:“天風吹我,墮湖山一角,果然清麗”,賽事應用中,對應球類比賽項目;

“水光藍”,取晴空、水波之色,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賽事應用中,對應水上比賽項目;

最後一個“水墨白”,作爲間色,可以起到在幾個顏色中調節的作用,出自北宋詩人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萬里挑一

最大的困難即不斷自我完善和否定

早在去年冬天,郭錦湧和他的團隊就開始着手準備色彩系統的設計了。前後一共經歷了十多輪大的修改。正式發佈的這個版本,在他們的電腦中標註着“12.0版本”。

色彩系統迭代優化過程

色彩設計系統信息圖表創作

郭錦湧坦言,設計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來自“團隊的自我完善和否定”。

郭錦湧和團隊成員進行色彩系統規範設計討論

從顏色本身角度來講,版本跟版本之間的差別可能非常細微,但他們要從幾千個顏色裏面挑出一種顏色,然後反覆驗證。郭錦湧說,“色彩沒有非常具體的形式,但可以被人非常直觀地感受到。這點和文字、詩歌、音樂非常相似。”

亞組委宣傳部領導指導色彩系統發佈工作

每一種顏色,他們都需要在不同的媒介上一點一點試驗,紙張、面料、噴塗效果、電子屏幕等等,直到找出一種在各種媒介上都擁有良好表現力的顏色,並且這個顏色在與其他色彩進行組合時也非常協調。

色彩系統前期調研分析

色彩系統前期搭配推導過程

而整體的色彩系統,要與杭州亞運會所有的視覺元素“平衡”。

“色彩可以在各種地方應用,大到場景,小到logo。”郭錦湧說,色彩系統在設計的過程中,除了團隊自身在不斷追尋“極致”,與其他設計團隊的協作溝通,也是改稿的一個因素。“比如袁由敏教授團隊的會徽、體育圖標、成朝暉教授的核心圖形,以及總體的景觀設計等,都需要定期進行溝通。工作量其實蠻大的。”

團隊中,光前期收集資料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有十多人,核心團隊還有十幾個人。

亞運設計總監宋建明教授指導色彩系統創作

光色融合

漸變色取代固定色

較以往亞運會色彩系統不同的是,這次“淡妝濃抹”中發佈的顏色,都是漸變色。

“這次我們發佈的顏色並不是某個固定的顏色,而是一個區間。這樣做的好處,把能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於色彩的感受,儘量讓顏色達到一種和諧舒適的狀態。”郭錦湧表示,色彩是相對的,同樣的色彩在不同光照下,表現出來的效果其實是不一樣的。比起單一的顏色,漸變色擁有更多的靈活度和適應性。

郭錦湧介紹色彩系統規範設計

“未來色彩應用的趨勢,應該是未來的媒體端。”郭錦湧說,1990年北京亞運會呈現的視覺系統,多應用於電視、報紙、雜誌等媒介上,比較傳統。隨着現代社會電子產品的普及,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視覺系統,將更多地在電子屏幕上呈現。而漸變色,可以讓色彩在相對完整的體系下有更好的應用。

“我們創作的理念,是光色融合。所選出來的顏色,更適合色光(屏幕上)的呈現。”

色彩系統布樣校色實驗

色彩系統紙媒呈現實驗

比如在傳統的印刷技術中,紫色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表現的顏色,印刷上很容易造成偏色或沉悶。選“虹韻紫”作爲杭州亞運會色彩系統的主色,從傳統媒介的角度來說,稍有冒險,但“紫色在屏幕上,就有很好的表現力”。

成朝暉和郭錦湧與亞組委領導和工作團隊合影

亞運設計總監宋建明教授與設計團隊集體合影

杭州亞運會核心圖形和色彩系統發佈後,“潤澤”之美與“淡妝濃抹”之韻將廣泛應用和呈現於場館佈置、電視轉播、慶典儀式、文化活動、城市景觀、交通工具、制服、門票、特許商品等各場景、領域,以精美的視覺形象、鮮明的辨識度和深厚的人文歷史內涵,提升亞運城市氛圍,傳播亞運美學文化,浸潤每一位杭州亞運會參與者、見證者、搏擊者、奮進者的心靈。

來源 |設計藝術學院

編輯|胡心雲 劉子傑

審覈|丁劍鋒 成朝暉 郭錦湧

出品: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全媒體工作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