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美術史上,印象主義衍生出了“後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兩個派別。喬治·修拉(1859-1891),是新印象主義的創始者和卓越代表,創造了在畫面上精密安排人物、合理安排細密色點的“點彩畫法”,將色彩、線條的表現性與感情的特質結合了起來。

他根據自己的理論來從事創作,力求使畫面構圖合乎幾何學原理,根據黃金分割法則,將畫面中物象的比例、物象與畫面大小及形狀的關係、垂直線與水平線的平衡、人物角度的配置等,制定出一種全新的構圖類型。《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就是依據這個理論創作的代表作品。

修拉的繪畫方法簡單來說:他把自己畫面上的顏色,大體的分爲固有色和可見色,每一個可見色,馬上由它的補色進行描繪,目的是爲了增添它本身的色彩強度。舉例說明黃色,如我們看見的散佈在整個畫面的黃色的色點,這些黃色被藍色色點包圍而顯得明亮。

以此類推,綠色相鄰的顏色是紫色,紅色對應的則是綠色,黃色相對應的青色,紫色則會使得黃色更加的明亮耀眼,而且運用明暗相交的構圖方式進行布色的話,此時補色的色彩就會凸顯出一種折射的光,這樣的繪畫方式使得豔麗的顏色更加的豔麗通透,暗色就更幽暗。

如果橙色的光在陰影,這個陰影就必然會出現藍色,紅色的色塊就必須要和綠、藍來結合繪畫,黃色則使用紫色來搭配會顯得更加明豔。修拉後期的素描作品愈來愈平面化,塑造形體已不再是全部目標,對物體的細節刻畫變成濃厚的剪影。

在人物素描中,五官細節的呈現也是以光影結構進行處理的,體現了一種朦朧美。修拉通過平面化處理素描的方式,不僅促進了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還推進了立體主義藝術的產生。與此同時,修拉這種平面化的處理方式,還能突出他的嚴謹理性思維,使細節更加的簡化和精練。修拉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更加註重追求畫面的整體氛圍,使細節的刻畫更加協調。

並且,修拉注重形的體現,將線條結構弱化。修拉在素描的過程中並不刻意追求傳統的透視感,卻又在平面處理中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修拉創作的畫面充滿了朦朧感,讓人在欣賞之後陷入無限的回味之中。在作品《刺繡》中,修拉描繪的是他的母親。

作品中的景象是在晚飯後,一位慈祥的母親在昏暗的角落中刺繡,神情專注的樣子彷彿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十分恬靜美好。在這個作品中,大片黑暗調子和幾塊隱約的亮部與灰色形成對比,光與影的朦朧之處爲人們呈現一種安靜、祥和的畫面。作品中的人物結構紮實,虛化處理了邊緣線,柔和的筆觸使畫面別有一番韻味,細節的處理提升了作品的質感。

世紀之交,法國的很多年輕畫家都對修拉的點彩畫法深深着迷。這種形式主義而富於理性的繪畫方式,似乎與進步的科學時代配合得十分完美。點彩畫法爲一些剛起步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套系統的方法,使他們能夠避開過去的壓力,與過時的印象主義畫派分庭抗禮。

野獸派是對學院派的背叛,繼續着後印象主義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爲強烈的藝術表現。此派的畫家們,注重純粹造型的表現,慣用紅、青、綠、黃等醒目的強烈色彩作畫。他們以這些原色的並列,加上大筆觸單純化的線條作誇張抑揚的形態,以達到個性的表現,把內在真摯情感極端放任地流露出來。

野獸派的畫家所追求的是通過色彩、線條、構圖等繪畫元素的相互結合,創造出一種視覺韻律美,表現出感情濃縮的本質。著名的野獸派代表畫家馬蒂斯的作品,即使是畫人物,他也不屑於形象的真實刻畫,而重在色彩和線條的組合,造成鮮明、強烈而又和諧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的愉悅感。馬蒂斯的名畫《奢華,靜謐和縱情》,呈現了分色方法與點彩筆觸,溫暖而強烈。

修拉的畫莊嚴宏大,有超越自然的感覺。印象主義解放了感覺,修拉保留了印象主義的一些特點,如:注意畫面的光色效果,喜愛周邊的人物、風景。他探索出的點彩法嚴格地從色彩規律出發,充分發揮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爲西方繪畫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