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公司小夥伴一起去看了《奪冠》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最初叫《中國女排》,而且是2020年的新年賀歲影片,電影中由黃渤飾演的排練教練,其實是我國著名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原來的影片裏面還有刪減片段,醜化搞笑片段,與陳忠和不苟言笑,認真負責的原型不符,陳忠和也爲此寫信給國家體育總局,要求影片刪除關於自己的鏡頭,經過一系列的協商,由此改名叫《奪冠》,經歷了刪減,撤檔,又提檔,終於在國慶節上映了。

這部影片講的是女排精神在這三十年裏的不同表現,從1981年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到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人歷經曲折,不斷浮沉,卻仍舊不斷拼搏,爲國爭光的事蹟。

01.女排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

電影剛開始,電影大屏幕上赫然放映幾個大字“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爲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我相信只要是中國人看到這些語句肯定會有觸動,畢竟我們國家從成立以來,從1978年改革開放,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太落後太貧窮了,所以人們就迫切希望可以得到國際上的認可與關注,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事,是整個中國的事。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深入看到排球運動員的訓練強度之大,受傷是家常便飯,滿手的磨傷與需血泡,每個人都在突破自己的極限,大家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去拼,“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要球不要命”。

在影片當中,我深刻的記得這一段話;“中國隊對美國隊,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是的,對於中國女排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場比賽,還是一次中國人的自我證明。一個冠軍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心酸與疼痛,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艱苦訓練,逢年過節也都不會休息,高度的自律與堅持,這樣做的目的,不想辜負自己,也不想辜負祖國。所以只有在賽場上升起中國國旗,奏響中國國歌,纔是最好的證明。

在電影院看着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比賽,我的心也隨着賽場上的比分情況上上下下,彷彿自己也是現場的觀衆,輸球會唉聲嘆氣,贏球則興奮不已,可能中國女排奪冠是80年代美好青春熱血的回憶,自己也能感同身受,此時的中國人,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一榮俱榮,無限榮光。當中國女排贏了的時候,全國人民爲之震動,大家舉着火把,走在街上,振臂高呼,電影院的我也頗受感染,中國贏了,中國人民翹首以盼的心願實現了,這一刻值得永遠銘記,彷彿一切的艱難與努力,在這一刻有了意義。

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其實電影的關鍵詞在80年代是“集體主義”,再到現在是“個人主義的結合”。

我也上網搜了下,現代體育精神謳歌集體主義,但同時看到個體的價值,講求集體的協作,講求對勝利的追求,但它也講求個體對自我的突破與超越。這兩種不同年代的精神,在這部影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中國女排近年來也是中國體育崛起的代表,同時其中蘊含的女排精神也代表着我們愛國情懷,會如同訓練場上寫的標語一樣,走向亞洲,衝向世界,女排姑娘們訓練時,全身是傷,也仍在咬牙堅持,揹負着爲國爭光的責任感和實現自我價值。在電影院的我,也看得感動與熱淚盈眶,奪冠的激情與興奮,覺得自己融進了影片當中,見證了一個個女排姑娘們的背後的努力與付出,再到現在站在領獎臺上,接受了一個個獎牌和沉甸甸的獎盃,真心感到驕傲,也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同時覺得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很自豪也感動。

02.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此時此刻,我覺得這句話無比的貼切。總之看完這部影片,我總結裏面的一些臺詞和自己的感悟。

1.人在年輕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對不起自己。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總覺得自己還有時間,一切還來得及,所以任性的揮霍着自己爲數不多的青春時光,只有經歷過,才能懂得看完這部影片,深深覺得只有拼搏過,奮鬥過,纔是青春。就像古語裏面說的:盡吾志也,雖不能及,可以無悔。

2.衝向亞洲,走向世界。上百次上千次的訓練,才能訓練出下意識,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贏。

成功不是將來纔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上一代人都揹着沉重的包袱,因爲那個時候,我們的國家還不夠強大,不自信,太需要一個冠軍來取得其它方面的勝利了,等我們內心強大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把贏,當作比賽的唯一價值,我有責任幫助你們,享受體育本身,好好地打球,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你們應該打出你們的排球。

3.“拼啊,再不拼就沒機會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認真生活,努力工作,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懷揣夢想,不負韶華,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每一天,爲自己負責嗎,學習女排精神。

我是@四月沒有半,一個喜歡看電影的四月青年,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點贊,每天爲您分享一個精彩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