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維克多 來源:功夫財經

智能手機應用越來越廣泛,給人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已經好幾年沒碰過人民幣現金了,哪怕出差也是一部手機一張信用卡就足夠。

但是我並不認爲,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就活該去死。

1

多少老人,喫了科技“閉門羹”

近日,四川一個著名的口腔醫院出臺新規,不再接受現場掛號,川觀新聞做了一個有良知的報道。

報道里描述了幾位老人極爲不便的經歷:

李大爺家住在溫江,爲了鑲牙,14日一早他和老伴兒轉了好幾趟車,終於趕到了這家口腔醫院。然而到了醫院窗口卻被告知,目前醫院根據防疫規定,已經取消了現場掛號服務,就醫需要提前“手機預約”。

醫院門口、門診大廳和各樓層分診臺也貼出“溫馨提示”:“我院實行全預約掛號,不進行現場掛號,請關注我院官方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

對於醫院實行的全預約掛號,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在口腔醫院院內看病的老人,他們均表示預約掛號很不方便,“沒有女兒陪着我都不敢來醫院,她在上班,每次都只能請假。”來醫院看病的馬婆婆說:“社會進步是好事,但也要給老年人保留一些生活空間。”

由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老人們遇到的麻煩還不止這些。在這裏,我想講一個我家老人的事。

我的父母年紀也比較大了,眼神也不比以往,雖然也配了智能手機但也只能在微信羣裏發發老人表情包。有次來看我們,雖然距離不遠也就幾公里,但從出發時打電話給我,一個小時還沒到,我一問才知道,路邊打不到車。因爲不想麻煩我們,所以不肯打電話求助。

打不到車不是因爲沒有車,而是那些車都是被網絡訂單拉走接客了,兩個老人就在寒風中站了一個將近一個小時。知道情況後我趕緊開車去接,同時心裏在說,這個電子化的社會,對老人太不友好了。

有一位攝影師常年在城市裏攝影,她看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的部分:

現在網上辦事很方便,但也要填寫各種表格,我在想這要多好的眼神才能搞定?

現在買東西很方便,但我已經發現好幾次不收現金的地方,因爲沒有零錢,或者懶得備零錢找,這也是我經常憂慮的地方。我在想,如果父母家附近的菜場哪天也不收現金了,我爹媽可咋辦呢?

更別說那些讓我輩都繞的暈頭轉向的預約、掛號取號、排隊、打病歷,繳費、做檢查、拿藥……

你們想想,有沒有被電子化的東西搞崩過,再想想那些眼神也不好,手指也不麻溜,更搞不清該咋整的新式電子玩意?

買票都買不到的老人,最讓我心碎。

2

拒絕“社會達爾文”主義

同時我也有憂慮,我也有老的時候,那會的科技還不知道要發展到什麼程度,如果到時候我也跟不上可怎麼辦?

而且與我同齡的人中,我已經算最有學習能力的那種,到現在小年輕們玩的轉的,我也能玩轉,B站的會員我都能通過考覈順利註冊,那些還不如我的同齡人到時候該咋辦?

誰能確定以後的科技不會超乎我們的學習能力呢?我想沒有人敢打這個包票。

現在的我每每在享受着電子化帶來的便利時,內心總有個聲音在嘀咕,萬一有人不會怎麼辦?這個社會是不是對他們太不友好?

而且,只有城市老人會遇到這個麻煩嗎?不止吧!我就親眼在火車站看到一個農村婦女,卡在進口處不知所措,因爲她根本不知道怎麼弄出那個“健康碼”。

豆瓣上也有一個相似的帖子:

發帖人所在的城市乘坐公交需要掃碼支付,還得驗證健康碼,他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對父子,提着大包小包,顯然來自農村,父親不知道如何綁定銀行卡,孩子太小更不知道如何操作。

他幫忙下載app,卻發現這位父親的銀行卡因爲未知的原因,被認定爲非安全賬戶,綁定失敗。不能代刷卡也不接受現金,司機把投幣口一捂:沒有健康碼認證,出了問題誰擔責?司機催促,乘客埋怨,這對父子只能下車走人。

我真的不想聽到那種“社會達爾文”似的話,什麼老人也該學習新技術,學不會就該死這種滅絕人性的發言。能學習的老人當然值得讚賞,但實在學不會的人也有權利在這個社會上體面的生存。

何況月收入1000以下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或許沒有智能手機,或許只有一部看上去是智能手機的千元機,而那種千元機的操作之滯澀,之麻煩,用慣了蘋果或者高檔安卓機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而且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一個充斥着“社會達爾文”主義論調的社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夢魘。因爲強弱總會易勢,今天你爲你是強者而沾沾自喜,明天可能就變成弱者任人踐踏;在這個領域你是強者,喊着讓沒有健康碼的老人下公交車,到了另外一個領域馬上成爲弱者,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據我對一些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觀察,他們的周圍往往圍着的也是同樣的人。一旦他變得弱勢,他的同伴不是想着去幫助他,都是想着怎麼榨取他最後一點剩餘價值……

3

要科技進步,更要社會文明

一個文明的社會,一定是個對所有公民都抱有溫情和善意的社會。

我們的社會要進步,也要在隆隆向前的時候,注意一下暫時跟不上的人,讓他們也能夠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傷害。

特別在公共服務的領域,不能用一句“不會活該”來打發這些“數字時代的難民”。

現在社會老齡化是以肉眼看的見的速度在增長,不知不覺間我的頭上也有了幾根白髮。據推測到2037年,我們的人口結構是這樣的:

今天享受這一切便利而忽略老人和弱勢羣體權益的人,也會有一天面對年輕人的責問:這麼簡單的虛擬設備你怎麼都不會?你的腦電波爲啥這麼弱控制不了大門?

還是要從現在就做起,留一些線下掛號的通道,留一些使用現金的窗口,想一想如果有人沒有健康碼怎麼辦?

唯此,我們纔算得上一個有溫度的社會,科技和文明的發展,也纔有價值。

如果不是爲了人的幸福和尊嚴更多,發展科技爲啥呢?爲了互相廝殺的更有效率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