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國在以前實力是比較落後的,在那段時間,我國一直遭受着西方強國的封鎖,他們擔心我國在得到技術後崛起,從而影響到他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對此,我國並沒有說什麼,畢竟技術是別人的,不肯教也是正常的,而我國也是靠着自己慢慢摸索了幾十年,成功崛起成爲了世界強國,在我國崛起後,並沒有瞧不起其他小國,反而一直以和平外交爲主,任何一個友好的國家在需要幫助,我國也會伸出援助之手。

我國當時對飛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德國因爲飛機生產過剩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買家,發展經濟,兩國正好互補,就一拍即合進行了合作,並簽訂了合同契約,德國因爲飛機生產過剩的原因,害怕飛機以後的行情會不好,就和中國簽訂了長期的飛機購銷合同,關於合同上雙方談定的價格和時間,雙方當時都是點過頭的,本以爲雙贏的合作,可以一直進行下去,沒想到隨着時間的增長,出現了意外。

我國曾與德國簽訂了一個長達5年的千億的互利共贏合同,一方面中國獲得了飛機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德國每年,都可以在這訂單當中賺取200多億,但是隨着飛機建造原料的上漲,建造的成本越來越高,德國方面開始心有不滿,他們膨脹心作祟,覺得當初簽訂協議的時候,市場價格過低,應該要再次協商。

德國卻拿着自己的種種理由,逼迫中國多付錢,還揚言中國不應該佔德國的便宜,面對德國方面的出爾反爾,中國方面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國考慮之後,最終選擇主動取消了這份千億訂單的合同,德國單方面的出爾反爾,並且現在又追究往事,這種行爲是很讓人不齒的,爲此德國方面表示,中國人太瘋狂了,訂單說取消就取消。

簽訂合同就要有“契約精神”,中國如今的技術已經慢慢成熟起來,完全擁有自主研發製造飛機的能力,而中國依舊遵照合同的規定,每年從德國進口大量的飛機,如今德國居然先對合同提出了不滿,那麼中國當然不會妥協,果斷反擊,有人說,德方這一要求恰好給了中國解除合同的理由,正中下懷,有人則說,給德方一個教訓也好,讓它知道我們不是非它不可。

本來德國只是想要訛錢,但是卻發現惹錯了人,因爲德國這樣不地道的行爲,直接導致德國的國際形象下降,因爲中國不是隻有德國一個賣家,最終受害者一定會是德國,德國腸子都悔青了,因爲我國又向其他國家發起了訂單和合作,很多國家都接單了,只能說德國太異想天開了,既想從我們的身上賺到錢,還想搞些小動作,最後喫虧的只能是你自己。

沒有契約精神的國家,我們也沒有必要和他們合作,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有很多國家都希望和我們達成合作,而德國失去中國市場,以後也一定會爲自己的行爲感到後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