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永遠是向前發展的,有時候貌似是前進了一小步,實則是“後退一步走”。從堯舜禹的禪讓,到夏啓取代伯益,從禪讓到家天下,人類由此後退了一大步。

前進和後退如此模糊不清,從人類發展史來看,卻是個必然!

唐堯爲帝,實際是一個部落聯盟盟主。當時華夏大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部落首領推舉一個總首領,這個總首領相當於部落聯盟盟主,稱號是“帝”!

軒轅黃帝是第一任盟主,接着依次是顓頊、帝嚳、摯、堯、舜、禹,由於帝摯在位時間較短,故而排除在五帝之外。

其實以上並非絕對意義上的禪讓,有血統的原因摻雜其中。顓頊是軒轅黃帝的孫子,帝嚳是顓頊的侄子,帝摯是帝嚳的兒子,唐堯也是帝嚳的兒子,虞舜是軒轅黃帝的八世孫,帝禹是顓頊的後代。

因此,史上的禪讓制指的是軒轅黃帝后代之間的禪讓,這種禪讓僅僅是並非父傳子,但一定是具有軒轅黃帝的血統。

雖然是這種意義上的禪讓,但已經是難得可貴了。到了夏禹時代終於打破了禪讓關係,演變成了子承父業,繼而帶帶相傳了幾千年。

這並不是夏啓用特殊方式取代了伯益,這是當時的時代背景發展的必然。

從軒轅黃帝到夏禹,已經過了幾百年,這期間有的家族必定累積了很多資源,這種必定是代代相傳的,誰都不會拱手讓給別人。

當子承父業並且代代相傳成爲了一種共識,夏啓繼承夏禹的基業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