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神奇小子”張繼科在男單決賽中力壓衛冕冠軍王皓奪走男單冠軍,寫下了世乒賽史上的又一經典,這場勝利同時也間接地敲開了“科龍時代”的大門。

與世乒賽決賽場上的跌宕起伏相比,張繼科獲得單打名額的過程同樣險象環生。

“直通鹿特丹”第一階段選拔賽,張繼科一路闖關晉級決賽後1:4不敵王皓。

之後,他的狀態出現了較大起伏,五站訪歐賽前四站都沒有進入決賽,直到最後一站德國公開賽才及時調整了狀態,斬獲男單冠軍。

緊接着,直通賽第二階段開打,狀態回勇的張繼科再進決賽,他的對手是以能纏善咬著稱的老將馬琳。

與張繼科相比,馬琳的狀態更讓人揪心,能夠晉級決賽,一方面得益於持續低迷後的破釜沉舟,另一方面, 馬琳確實也傾盡了最大能量,用各種非常規戰術拼命往上爬。

包括這場比賽,從0:2落後到3:2領先,馬琳儘管力量不如張繼科,但是在小球技術上的處理非常到位,打出了乒乓球難得一見的藝術性。

最終,張繼科4:3勝出,結束了這場扣人心絃的決賽。某種程度上來講, 這場比賽的精彩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鹿特丹世乒賽男單決賽。

這場比賽前,普遍認爲張繼科獲勝的概率會大一點,一方面是張繼科出色的狀態,另一方面也是他素有“馬琳剋星”的稱號。

結果也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國球匯君反而覺得, 單從戰術素養來看,馬琳表現要更好一些,0:2落後的後面四局,馬琳其實一直在牽着張繼科的思路在走。張繼科能在第六局後半程以及決勝局勝出,最大因素還是他鮮明的個人氣質: 越關鍵越敢出手,越緊張質量越高。

簡單說就是,化簡爲繁,用粗暴的絕對質量應對對方的一切變化。這似乎也是對付變化型選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了,當然,能做到這點的也沒有幾個人,原來的王勵勤、這場比賽中的張繼科,以及幾年之後崛起的樊振東……

這場比賽後,劉國樑說了這麼一句話“只要你敢於堅持這種自信和堅定,那就沒有人能戰勝你”,後來的幾年內,張繼科確實做到了!

張繼科vs馬琳 精華剪輯版

張繼科vs馬琳 全場完整版

視頻看完了,球友們覺得張繼科能夠獲得“馬琳剋星”的綽號,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