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心理,是指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衝突時,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衝突時而選擇躲避矛盾、衝突的心理現象。

許多人都知道逃避是趨利避害的表現,按說是有一定好處的,可是爲什麼大家一說起逃避來,大多感到深惡痛絕。有的人是對別人逃避表示不滿,有的人則是針對自己,在我們的認知裏一般都會對逃避的人持否定的態度。

那是爲什麼呢?可能是因爲,有的人對逃避上癮,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藉。

有的人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幹了,或是一直拖到最後早早了事;有的人甚至於不停地換工作,或是不想上班、啃老,來逃避工作與現實。

家裏人越是批評,反而愈演愈烈,嚴重的宅在家裏拒絕社交。逃避現實是許多人的困擾,今天我們重點討論打工者的逃避:拖延、找藉口、自我設限等等。這不但令自己不滿,總想改變卻改不了,還引起同事和領導的負面評價。

你作爲一名打工人,是否曾希望過自己總是充滿正能量,勤奮積極像團隊裏的小太陽,而且抗壓抗挫折能力極強?

至少我曾經是這樣希望的,然而這些都是我的美好想象,一遇到現實,這些願望立刻如肥皂泡般破碎了。無論我鼓足多少勇氣,到時候遇到挫折和困難,雖然也曾咬牙堅持,還是會敗下陣來。工作拖到不能再拖才完成。

甚至躲着推給別人。但是後來我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能夠與逃避心理握手言和。那是什麼促使我發生變化呢?

-1-

允許自己逃避、接納自己的逃避

我想不少人與我有同樣的感受:"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我知道拖延逃避不好,但我就是做不到啊,我知道很多改變的方法,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呀。

嘗試了很多次,最後不僅原來的問題毫無減輕,還伴隨產生很多自責和無奈,深受打擊。

叢非從老師說想改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排斥,我知道我逃避消極,可我內心深處不想改,改太累了,改的意思是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

比如我拖拉,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這是不好的,其實逃避就是你自己的一種自我保護,所以你可以坦坦然然的先接納它,我就是累了,我就是現在什麼都不想做,我就是不想改,內心裏沒有那麼多衝突,反而會容易改。

我剛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姑娘覺得工作太累了,有點支撐不下去了,就打電話給媽媽,"我太累了,不想幹了,想回家。"

心裏想着會得到一頓斥責,沒想到,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說:"累了就先不幹了,回家吧,沒關係的。"這頭的她想想,請了幾天假,休養了一下,又生龍活虎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2-

建構與以往不同的信念

我想,在我們逃避之後,不去面對之後,我們其實就會積蓄一定的能量。因爲我自己就是這樣,原來一直心裏怪自己拖延、不上進,明明不想幹,明明拖着,還一堆內心戲,什麼也不幹並不能踏實下來,不停嫌棄自己。後來,我覺得面對如山的工作,有一天真的覺得面對不了,就請假,值得慶幸的是我在一個很好的我們團隊裏。

在逃避的時間裏,我安心地不再去想讓人頭疼的工作,安心地當我的"廢物":刷劇、逛街……想不到,就像給自己充了電一樣,電量滿了,就有勇氣去面對那繁重的工作啦!所以不必擔心會一直逃避,能量夠了,我們就有勇氣有能量去面對我們的現實了。

而一直逃避的人是一邊不接納自己的逃避,不停責怪着自己,內心的對話是: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能量被內耗了,反而會一直陷在裏面。

我們可以建構與以往不同的信念。

面對逃避,我們是增加而不是改變。

我發展我勤奮的一面,也允許我懶惰的存在。我不排斥懶惰,但我願意同時發展勤奮。我不排斥逃避,但我願意同時發展我面對現實的勇氣和鍛鍊我的抗壓能力。

因爲人的本能規律就是充滿精力的時候就是想工作,累的時候就是想休息,我們要做的只是順應本能和規律,我增加另一面,但不排斥自己的這一面。

我們允許自己逃避,在有力量的時候就去面對。就這麼簡單。這時候我想改變,不是因爲我覺得自己不好而改變,而是因爲我想拓寬新的經驗。

-3-

一些實用的小方法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們隨時隨地都在抱怨,爲了推遲完成任務,他們能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這種理由別人未必相信,但是自己說着說着沒準到信以爲真了,最後逃避就能成了習慣,覺得整個世界都很消極。

不再糾結逃避這個問題,戰勝拖延、找藉口、自我設限有很多辦法。

比如設立可行性明確的目標,明確的目標的特點就是說它要有可觀察性。比如說我要讀完哪本書,這是可觀察的目標,而我想增加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就是不可觀察的。當你每完成一個明確的目標,你的信心就增強一分。

當在工作中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許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爲覺得某個項目太複雜,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於是逃避不做,其實可以把複雜的工作拆解成一個個能夠輕易完成的小項目,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的心理壓力,更容易完成這項工作。

避免完美主義也可以有效緩解拖延。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往往對自己要求很高,害怕失敗,爲了避免失敗這一結果的產生,他們好用拖延來逃避行動,沒有做就不會有結果,自然就不會失敗。

比如我自己原來做什麼事之前,總想萬一失敗瞭如何如何,現在想的卻是"先完成、再完美"。所以我越來越願意去挑戰自己,不再給自己找藉口,也不再自我設限,心裏那種追求完美的念頭放下了,反而通過完成更多的任務,完成的效果越來越好。

寫在最後

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逃避中積蓄力量,其實不光是在職場,這個方法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不想去社交的時候就安心自己待著,無條件地接納自己,表面是逃避,其實也是一種修復;當覺得生活壓力過大的時候,就換個環境,總有路可走。

提醒自己,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不用急,允許自己的各種情緒和狀態。當我們面對壓力與挫折時,多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相信我們都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