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自从六镇起义后便开始分裂,逐渐衍生出了北齐和北周两个北方政权。原本继承了大部分北魏实力的北齐,却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衰落下去;被后来居上的北周灭亡。

在这短短三十年里,两者之间强弱逆转的变化在于北周汉化改革的优势和北齐大兴土木的衰弱有着紧密的联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北周在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过程当中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军事政治力量,同时也拉拢到了一部分的汉族地主。和北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甘堕落的北齐,将自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时过境迁,三十年里北齐与北周就这样攻守之势异也,那么不到三十年,两者强弱逆转的法宝到底是什么呢?

一、走向强盛的北周,把握时代潮流的汉化改革增强国力

(1) 深刻了解汉化潜藏巨大力量的,继续改革吸收汉文化的北周

公元五世纪,北魏孝文帝为了进一步获得政治正统性进行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这一项改革本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文化底蕴薄弱的北魏政权来说,却有点操之过急。最后爆发的六镇起义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作为北魏继承者的北周,却是从北魏的政治改革当中了解到了汉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公元557年,取代西魏的北周顺利接过了汉化改革的成果。

北魏向封建社会进行转化的过程当中,人口和劳动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因素。通过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将这一游牧民族带入了国家的正常轨道;对于日益封建化的鲜卑政权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氏看到了曾经汉化改革中潜藏的好处,在政权建设方面是大部分向汉族政权方向靠拢。

在北周继承了前代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北周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也是大力支持的。北周皇室教育当中,皇室子弟经常会到风气严谨的世家大族学习汉族儒家文化。

因此,在几位北周皇帝的文化成就都是非常厉害的。在朝论当中,动辄引经据典、一副儒家君子的谦谦姿态。宇文氏不仅在文化上向汉族靠拢,;在政治手段方面也是坚持拉拢汉族官僚。这使得北周的话语权的到来更进一步的加强。

(2) 拉拢人心、继续改革促使国力逐渐增强,北周举起了正统地位的大旗

圣人之理,在乎为用。北周宇文氏面对自己统治向胡人和汉人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法。听取汉人民事建议,坚持用汉族的礼制和官制来推行政治统治。

在这样的利益结合之下,北周不仅吸纳了魏晋以来改革的政治成果;同时,业主间为自己政权的正统化奠定的基础。并且通过这一方式,在当时世家大族林立的北方,北周又为自己拉拢了一批文化精英。

作为当时世家大族林立的北方,文化精英的地位向来高人一等;然而不幸的是,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主要集中在北齐境内。而出于和北齐斗争的需要,北周便直接把自己所谓的正统性根基扯向了最古老的周礼。

这样的操作使得北周在文化正统性上直接就占据了上风,更大的好处是收取了当时士人的归属,使得国家凝聚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另外给汉人赐予鲜卑姓氏,目的在于混淆胡汉姓氏之别。

在这样的操作之下,帮助了北周宇文氏掌握军权,进一步将散落与世家大族之中的武装力量聚拢到了中央的手里,稳固了政权。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北周的势力在迅速发展起来;相较于于北齐的骄奢淫逸、自甘堕落,北周的各项措施更能收复人心,为他后来的北方争霸奠定了基础。原本力量强于北周的北齐,却在骄奢淫逸当中一步一步将自己的内部统治基础逐渐消解。

2、 衰弱的北齐,活生生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难逃灭亡之路

(1) 贫富悬殊的北齐,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内耗的增加

北齐当时拥有着北方的大部分肥沃土地,同时在北齐的人口数量上也是有着一定优势的,但是这表面上的繁荣却并不能掩盖北齐内部因为贫富悬殊产生的问题,这些矛盾激发了鲜卑人和汉人的矛盾。

北齐在政治发展过程当中吸纳了部分汉族官僚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他们成为当时北齐国内一部分阶级的重要补充。

北齐在建立政治制度以后,对于原来的农业生产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一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面试,是均田制遭遇破坏,让原本农业人口的发展出现了极大问题。

严重的土地兼并,进一步引发了贫富悬殊的矛盾。北芪国内各地区的土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在长期征战中,一部分农业人口沦为了备受压迫的佃农。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让国家关注并集中于少数人的手里,这就使得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面对这一情况,北齐政府却没有动用干预的措施。你先逐渐方正支付的大地主,便开始走上政治的发展,逐渐引发了内部的民族矛盾问题。由于北齐向来重视的是以鲜卑人为主的统治势力,对于汉人势力的管理和把控向来都是有限的。

随着鲜卑贵族的腐朽和汉人之间的冲突,开始日益加剧。这些鲜卑贵族凭借着政治特权,对于汉人进行极其残酷的剥削、引发了民族矛盾。

北齐对这一矛盾的忽视,直接导致他在对于人民治理的过程当中措施都是非常片面的,因此,北齐昏庸的帝王也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下逐渐养成的,引发了北极政治混乱、民心向背。

(2) 北齐后期的昏庸帝王,政治混乱不断增加了民众内心的不满

北齐在当时和北周的竞争当中,是处于优势的一方。但是北齐皇帝总会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历任北齐皇帝时贤臣向来是倍受冷落,奸臣则是皇帝的心腹。天然作乱,引发了朝纲不振,这些人没有治国能力,却有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的方法。

这引发的黑暗政治,使得一些良臣忠臣纷纷背弃北齐、逃亡北周;而一些不愿去国、叛国的人,则最终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以说,此时的北齐早已没有了之前强盛的景象。

在昏庸帝王和佞臣贼子的共同合力之下,引发的政治混乱不断增加民众内心的不满,这使得它们在力量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失衡。

他们穷奢极欲、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欲,不惜收刮民脂民膏。这便使得原本家底子雄厚的北齐,慢慢失去了民心,而过分的穷奢极欲,使得国家财政难以负担。

在明显有优势强于北周的情况之下,依然被打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北齐失去了民心,双方在军事力量集团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也直接促进了双方的攻守之势出现重大变化。

3、 军事力量中的新变化,北周的强盛和北齐的衰弱对比明显

北周的军事力量,除了原本依靠鲜卑贵族建立起的军事政治力量以外;北周还拉拢了汉族的精兵强将,通过他们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使得北周军队势力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尤其是北周在人事和战术上两大改革,更进一步的为拉拢人才、提高军事力量做出重要贡献。

在北周当中除却原本的鲜卑贵族之外,汉族将领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这人些人的加入增强了北周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采取一些拉拢将领的操作,让北周收获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将领,逐渐走上军事强国的道路。相比于北周的军事,历经图治改革,而北齐却依旧墨守成规、不愿进步。

北齐高家,原本就是依靠着鲜卑贵族留下的宗亲力量崛起的王朝。在政治发展以后,宗亲势力一直是北齐军事当中的重要力量,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关键部队。

由于这些中心集团之间的争斗,使得北齐的军事力量在内耗当中越来越弱;而没有及时补充新生血液,导致了北齐的军事力量长期停滞,甚至出现了倒退。

4、 影响最终结果的战略,北齐的错误成就了北周的一统北方

在短短的30年里,北周通过励精图治、逐渐走上强盛之路。与之相比的北齐则是由于骄奢淫逸、治理不当,实力在进一步削弱。

在最终的决战当中,由于其统治者的决策错误,严重贻误了关键时机;以至于在战场之上原本可以抵抗北周的北齐,兵败如山倒。最终邺城被攻破,北齐宣告灭亡。

结语:

北齐和北周在短短的30年里,通过不同的发展方式、在政治军事发展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两者的攻守之势改变重要原因在于是否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是否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任何一个王朝两场胜强发展。势必需要把握时代的潮流,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背离了时代潮流的,向来都是难以善终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