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有輝

編輯 / 封成

2020年,視頻賽道擁擠異常。

新玩家不斷湧現,頻繁在棋盤上落子,比如高調發聲、開設視頻專區的知乎、生長於社交生態的微信視頻號,日前宣佈將用視頻形式打通產品生態的百度。頭部選手一方,B站和西瓜視頻的對壘已經持續了大半年,你來我往的動作讓圍觀羣衆喫了不少瓜。

可以說,視頻行業的角力盛況堪比當年圖文自媒體興起的黃金年代,誰能拔得頭籌還暫未可知,不過能夠明確的是,有國外的優秀案例在先,各家平臺都想試圖登上“中國Youtube”的寶座,第一個喫下蛋糕。

但在中國視頻行業的發展史上,這名號就好像是港片裏數度輾轉易手的“龍頭棍”,時機未到之前,光有實力遠遠不夠。

代表幫會權威和話事人身份的“龍頭棍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做的分析,“2007年末,當時火熱的視頻UGC創業項目遇到瓶頸,多數是盈利模式單一、帶寬成本過高、擴張過快、投資遇冷等多種原因而走向倒閉,存活下了的,就是優酷、土豆等。”

世殊時異,如今的視頻技術有了突破性變化,互聯網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和硬件迭代,降低了用戶接觸互聯網的門檻,適配了更多使用場景。內容的豐富度和質量讓PUGC平臺的盈利成爲可能,也就是“Youtube"的廣告分潤模式。

另一方面,人們更期待的是新興視頻平臺能夠擺脫“愛優騰”給中國視頻平臺製造的路徑依賴,實際上,長視頻行業仍舊是上游影視內容在互聯網平臺的延伸。

基於此,西瓜視頻背靠字節體系的流量池,在前日的創作者大會上,提出了將加碼重注”中視頻“賽道,拿20億補貼扶持更多的”中視頻“原創作者。

西瓜視頻打的是什麼算盤?

短視頻向上、長視頻向下

就目前的市場認知而言,視頻內容的分野是基於時長劃分爲長視頻和短視頻,但種種跡象表明,這條分界線日漸模糊。

歷經如火如荼的發展後,短視頻本身在發生質的變化,逐漸從UGC(用戶生產內容)邁入了PGC(專業機構生產內容),長度也在漸漸增加。一些短視頻博主開始引入專業化內容製作機構,提供更多垂直、深度的專業化內容,而這背後隱含着用戶心智的轉變。

誠然,時長1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內容可以快速吸引流量,創意類的視頻更能得到用戶的喜愛,短平快的內容在傳播的寬度和廣度上效率更高,但短時長難以讓內容向縱深發展,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的主題。

而頭部的長視頻平臺也在試水短內容來“講故事“,以吸引更多的觀衆,謀求更廣闊的市場。比如愛奇藝近期頗受關注的迷霧劇場正是主打精品短劇集,進而借勢出位,臺網融合的芒果TV也在製作一些微綜藝來介入內容競賽,佈局移動場景和下沉市場。

由於內容供給端並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這個區別於原有短視頻和長視頻定義的“中視頻”市場缺口逐漸擴大,其內容價值正在凸顯。

在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看來,“過去這樣的需求雖然存在,但是被分散在不同的平臺裏。西瓜視頻在做,B站在做,信息流裏的百度、頭條,甚至是視頻號都存在這樣的內容,但行業並沒有一個整合“中視頻”的選手。”

打破過去的劃分維度,西瓜視頻首次提出的“中視頻”概念主要有三方面特徵:

首先是在時間長短上,中視頻主要是1分鐘到30分鐘的視頻內容。在這個時長裏,創作人可以完整地講述一個事情,表達更加連貫、從容,用戶也可以獲得更大的信息量,加深記憶。

其次在呈現形式上,不同於短視頻以豎屏爲主,中視頻絕大部分是橫屏。橫屏畫幅更寬廣,視覺信息更豐富,更接近人眼中的世界。

而在中視頻的創作人羣裏,PGC佔比相對較高。這意味着,中視頻有一定製作門檻,需要創作人投入足夠的精力。任利鋒就舉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例子,這個20分鐘的惡搞短片實際上代表着早期互聯網的共同記憶,後來卻因爲創作生態的枯萎,這類創作者逐漸凋零。

有了對形勢分析的鋪墊,要理解這三方面的特徵並不困難。從更深層次的行業背景來看,作爲媒體平臺,內容的縱深始終是決定平臺最終規模和壁壘的核心影響因素。

隨着用戶滲透率達到較高水平,用戶規模增長趨緩,通過運營手段實現用戶增長邊際效益遞減,從內容環節找增量自然而然會成爲主流短視頻平臺佈局的方向。

平臺數據也在佐證着這一發展趨勢。據西瓜視頻的內部估算,中國用戶每天觀看中視頻的總時長,已經超過了短視頻時長的一半,並且是長視頻時長的兩倍,這一數據仍然在快速增長。

因此,隨着短視頻的向上延伸和長視頻的向下兼容,在行業需求相對分散,還未形成規模化前,錨定中視頻的西瓜更像是一次卡位,打開了中視頻的想象空間。

創作者和用戶共振

通過”中視頻“的概念進行戰場分割之後,在這一梯隊相似的物種自然就剩下西瓜視頻與B站,在資本市場上,這兩家平臺也一度被兩相比較。

B站年輕的文化氛圍更強,可以吸引很多小白用戶,這恰恰是西瓜視頻能夠差異化競爭的空間。西瓜沒有那麼高的社區文化壁壘,內容和人羣更泛化,中青年用戶對生活、知識類內容接受度更高,易於分享交流。

有目共睹的是,知識類的視頻在整個2020年迎來了紅利期,巫師財經的爆火成爲了一個現象級的事件,市場嗅到了消費者對該類視頻的興趣,知識類的視頻作者成了各家平臺的重點扶持方向。過去相對專業有深度的內容在與大衆消費口味結合之後,這一塊市場的潛在價值被髮掘出來。

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上,西瓜視頻反而有更強的適應性。二次元的內容,三四十歲的人很少看,但三四十歲的人也會看知識類的視頻。所以,西瓜視頻向“中視頻”戰略變陣的優勢在於,是捕捉用戶需求之後的順勢而爲。

此外,支撐平臺運轉的是智能推薦機制。在這套模式下,西瓜視頻可能會走出完全不同於B站的模式。因爲深度垂直類的“中視頻”內容往往面向的是一個又一個圈層用戶,需要去找準目標人羣,好的算法讓內容和人羣做好精準的匹配,而興趣驅動的目標人羣本身又會主動地去表達見解和疑問,從而讓創作者作出更有深度的反饋內容。

任利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了一個案例。西瓜視頻作者”李船長筆記“,就是一個創作者和用戶之間形成共振的生動例子。他是一位大型遠洋貨輪的船長,記錄日常的航海生活。遠洋貨輪裏會有大型的吊裝集裝箱,也會穿越一些航道,比如蘇伊士運河,講解非常多硬核的船舶和海洋知識。

而在評論裏會有人詢問,李船長,我想了解一下貨輪上集裝箱吊裝技術是什麼樣的,包括集裝箱上的編碼是什麼意思。發評論的人說自己是學相關船舶知識的人,在從事着這樣的工作。

李船長就回應說,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但是非常值得講,會再拍一些這樣的視頻。這樣的互動就產生了信息互補的價值,一些深度的信息點被激發出來,無論在評論中還是後續的視頻生產中都可能去深層的信息挖掘。

透過這樣信息互補的視角,可以隱約地觸碰到未來知識科普類視頻的發展趨勢。

如今的大衆用戶對完全垂直的領域還沒有發展出足夠大的用戶盤,硬核“中視頻”內容想要播放量高,必須要結合大衆趣味,特別有深度的知識內容還需要1-2年的發展,纔能有土壤容納一些非常垂直的選題。

因此,轉換賽道、瞄準機會的西瓜視頻宣佈在未來一年至少投入20億元發力“中視頻”賽道,而這20億僅僅是一個保底數字,上不封底,並且全是真金白銀的扶持,不包含創作者從商單、直播和電商獲得的收入。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瓜視頻這20億是激活內容供給端的一次嘗試,加強了與創作者和用戶之間的共振,讓“中視頻”的盤子做深、做厚,而西瓜進軍PUGC的時間較短,流量流動尚未固化,是中小創作者的良好土壤,可以開發更多的空閒領地,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點在B站已經不存在了。

平臺與創作者共生

在此次好奇心創作大會上,西瓜視頻也宣佈將和抖音合力加碼中視頻。

產品間的相互協同,不僅對抖音留存和時長有正向作用,也可以反哺抖音生態,而抖音則是一款成熟的產品,DAU超過6億,是短視頻領域的排頭兵,雖然也有涉及中視頻,但並不深入。

專注做中視頻的西瓜視頻,一如任利鋒的設想,“用戶可以在抖音看到中視頻,但可以在西瓜視頻上更好地觀看中視頻,這是產品屬性的不同。”

在具體路線上,西瓜、抖音雙端將加強在中視頻內容和搜索服務的聯動,全力扶持雙端中視頻創作人。同時,我們也會在抖音裏探索橫屏模式,整合提升中視頻播放器體驗,加強抖音和剪映的橫屏發佈功能。

在此之前,剪映主要是服務於抖音, 任利鋒曾經見證過抖音從0到1的生長,增長的關鍵在於解決內容生產端的問題——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讓人們更低門檻的表達,讓這樣的表達更豐富,“剪映”就是這樣一座解決問題的橋樑。

改版之後,“剪映”,也將作爲西瓜的官方創作工具,並將上線iPad端和Mac端的專業版,支持一鍵發佈到西瓜視頻。與此同時,西瓜視頻、抖音、剪映還聯合推出了版權素材庫,包括200萬條視頻、50萬首音樂、1000種字體、2000萬張圖片,解決創作者素材困境、降低了版權風險。

“剪映”最初的定位是爲創作者降低生產成本、簡化發佈過程,此次向“中視頻‘的迭代也將解決以往創作者生態枯萎的痛點,讓更多好的作者湧現出來。

同時,作者在西瓜創作的內容也可以選擇同步到抖音裏去,原創內容可以在一個更大的流量池裏,找到對他感興趣內容的受衆。

此外,字節系優秀的商業化資源也是西瓜視頻的核心優勢,擁有足夠多的資源可以與作者分享。

在短期內,肉眼可見的未來是,西瓜視頻的20億補貼可以吸引更多的中視頻創作者留下,爲冷啓動有困難的作者提供資金和工具上的支持,而長遠來看,這也可能營造出一個與視頻作者共生的商業模式,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