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刚学的知识,到家就忘了; 课堂上记不住老师说的要点,课后记不住作业;考试的时候,答案明明知道,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很多家长和孩子们都在抱怨记忆力不好,看看是不是用的方法没到位呢。

最近重温《教育心理学》中,刚好看见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学兰教授分享的小窍门,非常实用。

在学习的记忆环节,有一个很简单又很基础的过程,复述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个知识不断地反复重复。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下面干货来啦!快拿小本本记上吧!

及时复习

大家一定记得,老师总在课堂上强调,要及时复习,不过很多人都当耳旁风了。“及时复习”究竟有多重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遗忘规律吧。

100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就发现了遗忘规律。他发现我们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

学习完如果不及时复习,短时间之内就会迅速遗忘掉,过了一天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有大概1/3,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复习的间隔时间如何安排呢?可以参考下面这份时间表:

第一次复习,可以放在初次学习1小时后;

第二次复习,在当天晚上睡觉前;

第三次复习,在第二天醒来后;

第四次复习,则放在一周后;

第五次复习,放在一个月后。

特别推荐这个“卡片袋复习法”,利用先快后慢这样的遗忘规律,合理地安排复习的间隔时间。

尝试回忆

读的时候要与背诵相结合,边读边背,这是在背诵过程中非常容易忽视的一环。

我家小侄女本来记忆力还是不错的,但曾经有过连续一周晚上,花半小时读同一篇课文中的几段,每次都是看字诵读,一周下来也没记住。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只注重大声朗读,完全没有尝试回忆。

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高效的记忆需要20%的时间用于读,80%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尝试回忆的过程很“虐”,不过亲鉴真的很有效哦。

过度学习

在学习到刚好能够记住的时候,不要停下来,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多读几遍,就被称为“过度学习”。

比如记单词的时候,学习程度为100%(例如读10次刚好记住),150%(在记住的基础上再读5次),200%(再读10次)。复述的次数越多,保持的量就会越高。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这个“过度学习”的度也要好好把握,150%属于性价比最高的,对学习效果提高的幅度最大。

还有的孩子读的遍数过多,读着读着,反而读忘了的现象也是有的。

怎么能让孩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过度学习呢?下面分享两招,简单易上手!

首先是卡片/纸条法,很多孩子或许也用过这样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信息,写成卡片,挂在床头、书桌或者随身携带,在排队、等车、等电梯的时候看一眼。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用来记忆一些比较难的单词,效果真的不错。

还有就是“随声听”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存在手机或MP3里,在走路、等待时听一听。如果是自己亲自诵读、录制的,记忆效果会更好哦。

好记忆并非天生,即使有些人天生能力强,他们也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而这样的方法,你和孩子也都可以拥有。

欢迎关注我@HandyKid,一起交流更多亲子教育干货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