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騎兵》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情感,

更是整個草原人民的集體記憶和內心豐碑,

我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它搬上舞臺,

讓觀衆瞭解這段歷史,記住這羣英雄。

——總導演何燕敏

總導演、編劇:何燕敏(蒙古族)

原內蒙古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

代表作品:舞蹈《頂碗舞》《盛裝舞》《蒙古優雅》《向天歌》;舞劇《庫布其》《騎兵》;舞蹈詩《呼倫貝爾大雪原》;音樂劇《相思樹》等。

用真情潛心創作

鑄精品謳歌英雄

“舞劇《騎兵》的創作對我而言,與之前的創作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往作品大多都會因爲某種生活、某個環境、某一情感的瞬間激發,而騎兵是我多年來心裏一直放不下的創作願望,我父親和我從小生活的內蒙古軍區大院裏的叔叔們,大多都是經歷過偉大解放戰爭的騎兵戰士,至今我對他們講過的故事和他們持有的騎兵性格記憶猶新。如今他們大多已過世,現在的也都90歲有餘,每次回我父親居住的軍區大院,都會看到帶着殘酷戰爭中留下身體疾病的老騎兵,我的內心都會被撞擊出迫切創作的衝動,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1週年,爲新中國的建立赴湯蹈火的馬背英雄,我們決不能忘記。

創作騎兵: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我的父親就是騎兵,對騎兵的情感和敬仰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多年來一直懷有創作願望。

從民族的角度講,騎兵英雄是民族集體記憶中的英雄和內心豐碑,他們爲新中國的建立作出的貢獻和重大犧牲,需要我們頌揚。

從文化審美的角度講,蒙古馬精神是蒙古民族精神的最高凝練和體現,對英雄與駿馬的情懷,是蒙古族文化審美中最具代表性的審美。

從歷史的角度講,蒙古民族在漫長尋求民族解放的歷史過程中,受到中國共產黨一系列政策的感召。選擇跟定共產黨成爲蒙古民族在歷史上集體的理想選擇,並且爲此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創作的角度講,《騎兵》是凝聚了全體創業人員的民族情懷之作,社會責任之作,藝術良心之作。”

——總導演何燕敏

舞劇是一門不說話的藝術類型,所能包含的內容非常有限,爲了創作《騎兵》,以何燕敏總導演爲首的主創人員多次前往歷史紀念館,探訪老騎兵,並誠心邀請內蒙古騎兵研究會會長阿木蘭教授做騎兵革命史顧問,在深度理解蒙古族藝術的基礎上,思想上不斷挖掘,大膽的藝術創造,將真情和創造融入作品的骨髓裏,生動地詮釋了內蒙古騎兵浴血奮戰的歷史以及勇往直前的蒙古馬精神,使之能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染每一位觀衆。

文/張金芳整理 攝影/牛菲菲 張金芳

責任編輯:張金芳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閱讀原文

推薦| 內蒙古發出冰雪邀約,冬季來內蒙古可以這樣玩!

圍觀 | 劇透內蒙古冰雪旅遊那達慕

視界 | 愛上內蒙古的N個理由

喜報 | 舞劇《騎兵》斬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