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本月25號發佈的報道稱,由於《禁止核武器條約》已經得到了第50個成員國的正式批准,這項條約已經達到了在聯合國生效的最低門檻。依照聯合國的有關規定,該條約將在2021年的1月份,也就是在90天之後正式生效,聯合國對這項條約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推動表示熱烈歡迎。

但是在這項條約的背後,卻是大國之間的角力。因爲就在美國已經向盟友發出了勸退信之後,這項禁核武條約仍然獲得通過並即將生效。而安理會五常在這件事上同美國的立場保持一致,那就是不予以批准。

據悉,雖然這項條約已經拿到了50個聯合國正式成員國的簽字同意,但是想要廢除全球核武器還有最後一道關卡需要他們闖過去,那就是必須得到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批准。事實上,早在2017年,聯合國大會上就以122票贊成的絕對優勢通過了《禁止核武器條約》,但是最終安理會五常卻沒能參加當時的投票。

而就在時隔一年之後,中美英法俄聯合發佈聲明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現如今美國的態度要比3年前更加堅決。

早在今年的《禁止核武器條約》即將被推動之前,美國就已經向多個成員國去信,闡明瞭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要求對方無條件的退出《禁止核武器條約》,而美國去信的對方不乏有自己的盟友。

美國的理由非常直白,那就是《禁止核武器條約》的存在將會破壞核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五大擁核國家以及北約都不樂於見到這項條約真正生效,而且條約本身也是在破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框架,對於真正的核安全未必是好事。

雖然這番話從美國人的嘴裏說出來帶有一點諷刺意味,畢竟美國現在正非常急迫的和俄羅斯簽訂新的核軍控條約,否則就威脅自己跳出來單幹。但是從現實角度來看,美國在這份沒有安理會五常參與的禁止核武器條約中的立場還是正確的。

安理會的大國們不希望這項條約通過的本質,是不希望將大國的競爭力約束在小國手中,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安理會本身,都需要大國來坐鎮壓軸。

因爲即便有多邊框架的存在,但若是沒有大國從後面一手推動,任何框架都無法往下推進,這就是當今國際政治的現實。而這份《禁止核武器條約》的初衷雖然好,但是並不符合現在的實際。

五大擁核國坐下來共同消除核武器,難點並不在於核武器本身,而是大國之間如何取得信任。若是貿然推動難免會適得其反,而屆時脆弱的全球核安全才將會遇到真正的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