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iphone12系列發佈,線上預售的首批新機秒沒。回想前幾天網絡上壓倒性的負面情緒,什麼“12不香,13香……”、“這麼貴!想錢想瘋了?”、“耳機不送,充電頭也不送,省就省了還扯什麼環保~~~”,就好像今年蘋果真要撲街似的。然而嘴上說着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開售當天劇情神反轉,上演一出大型“真香”好戲,看呆一片喫瓜羣衆。這種事情車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看似輿論向惡,明擺撲街的車型,銷量表現卻異常兇猛。那些呼聲高漲,衆望所期的車型,卻銷量慘淡啪啪打臉。什麼?你不信?那你來看看這些車。

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發動機也撇了

話說前些年,本田買發動機送車這句坊間傳言,也就聽一樂呵。好傢伙,這兩年本田像是當真了,做事兒越來越“靠譜”了,被中保研(不管中保研自己怎麼樣,至少碰撞出來的結果大家看得見)多次"石錘"質量遠差國外水準,更有趣的是發動機也問題頻出。什麼思域斷B柱,皓影彎A柱啦,CR-V機油增多,雅閣失速門呀。每一次暴雷,那簡直要把喫瓜羣衆往死裏撐。剛出問題那會兒,輿論一邊倒的像是本田怕要以退出中國謝罪了。結果別說這些問題都沒上過315晚會了,你現在再去看看這幾款車的銷量。沒有一款月銷低於一萬,9月份CR-V的銷量更是創造歷史新高,達到2.8萬輛,1-9月累計銷量14萬輛,相較去年增長約有8%。而思域雖然有小幅下降,但1-9月整體還能有16萬的銷量,幾乎就是可忍受的浮動範圍。

還有那個“心懷鬼胎”的凌派,銷量最好的1.0T版本,1-9月累計銷量7.6萬輛。是網友最“痛恨”的三缸就算了,這個代號P10A的發動機也不是本田自研的呀,真不知道你們買它圖了個啥?

嗯~~~腫麼說呢,鐵子。也不知本田施了怎樣的法術,讓國人遺忘的這麼快,這效率孟婆看了都流淚想轉行。本田香不香我不知道,反正看着這銷量架勢,怕是老八喫了都說好,美汁兒汁兒!

頂着“本田發動機”的金字招牌,堪比黃袍加身。就這一個賣點都能賺的盆滿鉢滿,實在是令人不解。發動機的黃金年代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更別說本田了,你現在再搬出當年BEST的VTEC,信不信會被約談?

豐田除了混動,還剩個啥?

說豐田是最會賺錢的汽車公司沒跑了吧,2019年全球銷量第二的它,利潤卻狂甩第一名大衆40億歐元。國內自主品牌“龍頭老大”吉利,甚至連這差價都賺不到。今年豐田也開始問題頻出,但絲毫不影響其銷量增長,1-9月卡羅拉同比去年增加了3%,累計銷量超24萬輛。凱美瑞也表現平穩,11萬的銷量也幾乎與去年持平。豐田究竟有什麼魔力呢?真就是哪兒哪兒都好麼?

豐田在國內市場也有兩家合資公司,南北兩派的作風很不一樣。目前來看廣汽豐田的品控相對較好,注意用詞——相對!儘管豐田到處標榜TNGA模塊架構怎麼怎麼好,但造出來的車真的堪比“毛坯”,甚至有人認爲TNGA架構拉低了整體造車標準。這也不是毫無由來責難,或多或少帶點有感而發的真情吐露。對比10多年前的老款,你還能大膽承認這是進步而不是倒退嗎?

舉個例子,你覺得繼任豐田國內旗艦Crown皇冠位置的Avalon亞洲龍,售價相對於皇冠之所以降這麼多,是得益於TNGA架構的包容性?還是造車標準下降了呢?

再說說豐田的這套THS-II混動系統,結構最簡單的混動技術,保證了它的可靠度。高熱效率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保證了它的燃油經濟性。好像這麼說來,這套系統堪稱完美!但對比過本田的i-MMD後,你會發現,由於電機過於孱弱,電池也僅是夠用。導致了這套混動,高速方面表現不盡人意。可以說與傳統燃油車表現相當,混動的意義就形同虛設。更何況最近一段時間,凱美瑞雙擎出現了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的問題,豐田卻把問題推脫給國內油品。你能相信這是一個國際大廠做出的回應?這麼嬌貴的東西,真的能拿來民用麼?使用條件這麼苛刻,後期真的不會有更大的問題麼?豐田難道沒有針對國情做適配麼?一連串的問題在腦海裏迸發出來。

即便如此THS依舊優秀,但我們再來看看豐田的做工。港真,都0202年了,豐田卻讓我見識到了特斯拉速度,特斯拉這幾年在品控上的升級,不可同日而語,豐田卻大聲呼喊TNGA“牛皮”。人生經驗告訴我,但凡這麼幹事兒的總得反着看一看。這幾年大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降本增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縮編,很多公司都是近萬人的大裁員。

豐田不裁員,並不是因爲它財大氣粗,應該是想到了比裁員更行之有效的降本辦法,比如生產製造方面。豐田把非核心產品剝離出來,不重要的車型,就可以與別的品牌以技術合作的形式推出。比如豐田的PROACE Verso就是用PSA集團的EMP2模塊化平臺那麼竄出來的,再看看以前吹爆的“牛魔王”Supra,現在直接就是供應商麥格納生產製造,與寶馬Z4同平臺,也不知道“牛魔王”被哪位鐵扇公主“降服”了。

近年來豐田的混動專利已經到期,已經再難形成強有效的技術狙擊。所以豐田不斷的與外界謀求合作,將專利最大限度的物盡其用。而且到目前爲止,未來汽車能源的風向依舊不太明朗,很多國家對於新能源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內燃機或者傳統化石能源被淘汰是板上釘釘,遲早的事兒。依託於內燃機的混動技術,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豐田除了混動,還剩個啥?

斷軸、鋁換鋼都是小事,豪華纔是大事

奔馳E斷軸還有鋁換鋼都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了吧,現在更是放在明面上說,奔馳都愛搭不理。抱着疑惑的態度,在北京車展上看了看進口奔馳E的品控,發現北奔還真是一家人不說二話,表現真是驚人一致。也難怪奔馳這兩年推的新車奇奇怪怪,比如有“大七座”SUV著稱的GLB,百萬級“硬派越野”的2.0T大G。你實在搞不明白,這個流淌着“高貴”血統的三芒星,怎麼就淪落到恰爛錢的地步了?

奔馳斷軸、鋁換鋼那會兒,好像網絡上呼聲都極富“正義感”,抵制聲討大家“齊心協力”,1.3T的七座GLB和2.0T的大G被當做笑柄來看,但你有觀察過它們的銷量麼?好像並沒有各位預期的那樣撲街,反而活的相當滋潤呢。國產奔馳E級銷量同比去年1-9月,出現了6.8%的下滑,累計銷量10.9萬輛。難道真遭天譴了?Naive!受今年年初的疫情影響,不少品牌可比這慘烈的多。而不被看好的GLB,銷量也在平穩上升中,1-9月累計已有4萬輛。這是爲什麼呢?

以往奔馳給人的印象,幾乎就是工業極致的典範,有點蘋果和微軟硬件的味道。能用好的自然不會妥協,當然品質也撐得起價格的天花板。到了國內市場,畫風詭異的突變了。可能真是覺得國人的票子太好騙、買車的智商不在線。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這麼多“石錘”擺在面前,還是有人前赴後繼的“捧臭腳”。可能人家買的並不是車,人家買的是奔馳帶來的“尊貴”與“高級”。就像買奢侈品一樣,圖的是真皮麼?是設計麼?那玩意兒買的是“高人一等”的體驗,是萬衆矚目的高光一刻。身份與地位纔是大事,其他的都是“灑灑水”啦。

“我們坐的都是奔馳、都是勞斯萊斯,你坐馬自達,怪不得你塞車”初看以爲是調侃,現在發現原來說的是實話。開豪華品牌尤其是BBA,在停車場這樣的公共場所,會享受不同於普通品牌的禮遇,更不要說超豪華品牌了。所以斷軸、鋁換鋼都是小事,豪華纔是大事。

頭條說:網絡上那些嘴上說着不買的車,現實裏銷量卻很不錯。因爲很多人網絡上重拳出擊,現實裏唯唯諾諾。敢怒敢言的人終究是少數,多數人只是把網絡當成發泄情緒的馬桶。一瀉千里後,該喫喫該喝喝,絲毫不影響社畜的平凡生活。也奇怪,互聯網的記憶就是這麼短暫且碎片化。好像總有人控制着你腦袋裏的Delete鍵,時不時的給你刪除點“冗餘”數據,讓你時刻保持“奶頭樂”。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覺得哪些車表現一般,但銷量卻很好呢?說出你的困惑。

【版權聲明】本文爲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