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方

杭州有著名的滿壠桂雨景觀,蘇州古城的大街小巷也會在這個季節裏沉浸到桂花甜蜜的暗香浮動之中,嘉定老街上的桂花氣息也很明顯,太倉就更是整個小城都在桂花的味道里了。這時候如果做空氣分析的話,整個江南一定都已經爲桂花所籠罩,這是上天賜予這片格外被垂青的土地的又一種季節的福利。

桂花對人的撫慰不是一時一處,不是一次性的消費,而是時時處處,不期而至,是一天之中,一季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驟然到來的直接的享受。每次呼吸到桂花的馥郁味道都像是第一次呼吸到一樣讓人喜悅,每一次只要被意識到了,就會再次收穫驚喜。特別是對從北方來的人,很少這樣體驗的人來說,其帶着發現性質的驚喜本身的快樂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桂花帶來的直接的體驗所帶來的愉快。這就是傳說中生活在“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香裏的狀態啊!

桂花是一種點綴在生活裏,點綴在大街小巷中的花。它既在天鏡湖、金倉湖、南園、龕山園這樣被悉心呵護的園林綠地景觀中,也在小區樓下,在路旁的護道樹行列中,甚至大車滾滾的國道省道旁邊,也不乏它們纖弱而執拗的芬芳。

不是必須到花園裏,到溫室中,到養花人的屋子裏才能聞到的,它就直接在這個季節的所有空間中盛放與瀰漫。不管是你走路辦事還是說話休息,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意識到,你時時刻刻都在桂花的包圍之中,區別僅僅是有時候濃郁一些,有時清淡一些而已。而濃郁與清淡都不影響桂花的香氣四溢的美不勝收,因爲所謂“濃郁”依舊是清淡,一旦你按照人類追蹤氣息的本能湊近了,把鼻子都觸到了桂花米粒式的花朵了,那香氣也依然是清淡的,帶着某種程度的疏離感的。

這一點也不妨礙每次聞到桂花的氣息都會不由自主地再次去尋找,尋找到底是哪裏有桂花樹,桂花的顏色是淡白還是黃紅,它們在密集的綠葉之間成串地附着在枝條上像排列整齊的小米粒一樣的生長之狀和別的地方的桂花究竟有就沒有區別?不過這種近於本能地尋找好像只是在外來者身上纔會發生,本地人從來都不會去找,或者他們早已經清楚地知道哪裏的樓下有一排桂花樹,哪裏的河邊有香樟樹掩映下的桂花樹,哪裏有老樹,哪裏有小樹;偶爾看見有人停了電動車,站到桂花樹下,一點點地採摘着花粒將它們收集到塑料袋裏,這是要拿回家去準備做各種傳統飲食: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或者乾脆就是桂花香囊聞桂花味。看見採摘的人,仔細地回憶可能會想起來,在某些菜式端上桌子的時候,表面上是會撒上一層暗黃色的桂花的。桂花幹了,也還是有濃郁的桂花氣息,一如它們還盛開在樹上的時候。

想不出來生活中還有什麼花能如桂花這樣如此普遍、如此長時間、如此惠及每一個人地在整個環境中持續展開的。桂花像是一種天地之間的撫慰,告訴也許已經有所失望的人,不必氣餒,更不要絕望,既然此生已經如此展開,總還是有其也許我們目前還不能完全明白的邏輯和道理的吧;人在天地間,總還是不會被上天所拋棄的。爲了聞聞桂花的花香,你也應該堅持自己的奮鬥,應該樂享人間吧。

桂花日復一日地盛開着,讓人覺着可能會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一直開着。不過不知不覺之間,某一天就會突然發現,桂花的香味兒好像還在空中,但是桂花樹上的白色的、黃紅色的桂花卻已經變成了一種鐵鏽的顏色,並且落了地,成了一片略有顏色的泥;落到了車身上,形成一片清晰的乾癟。

好像永遠都不會結束的桂花季,過去了。

據我的觀察,它的過去,好像沒有讓人覺着有什麼遺憾。因爲江南的花事,一個連着一個,桂花過去了還有別的花,即使到了冬天也一樣有。何況桂花落後氣候依舊溫潤,甚至更爲宜人。所以人們一點也不因爲惋惜而惆悵,一點也不因爲桂花落地而傷感。《紅樓夢》中的葬花一定是在北方吧,實地感受一下就會明白,如果不是林黛玉那樣被封閉在一個相對狹窄的不廣闊的空間裏,如果不是借題發揮刻意爲之的話,南方是很難有自然而然的藏花情緒的。

桂花只是南方遍佈四季的諸多花事中的小小一種,只是沒有霧霾的天空下人們生活環境中的諸多妙事中的小小一件。它置身衆多之中,卻也依舊鮮明;它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它,是你一朝擁有便要年年相遇的夢。

植被花朵如親人似朋友,也同時是自己當下與既往連接起來的媒介;它們生長在一個地方,成爲一個地方不變的永恆,成爲組成自己人生不可更改的構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