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靖王在梅長蘇的幫助下,成爲這場奪位的最大贏家,言皇后被廢除,越貴妃失寵,靜妃從一個不被看重的嬪妃,一躍得到梁帝的看中。

按理來說,既然靖王是太子,後宮中皇后之位空虛,靜妃應該可以母憑子貴,上位成功。

可爲什麼靜妃一直都沒有當成皇后呢?

其一,靜妃的身份註定了她與後位無緣。

靜妃,她是一個醫女出身,孤兒,平民,無任何尊貴的身份,能夠進宮,是源於林燮需要一個精通醫術的人,去照料妹妹林樂瑤的身體。靜妃因對林燮的愛慕和感謝,從江湖走入宮廷。梁帝在宮中寵幸了靜妃,使得她被封爲嬪妃,後有了蕭景琰的誕生。

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靜妃並不願意終生被困守在這宮中,可有些事情,從來都不是人可以抉擇的。靜妃自入宮以來非常低調,從不出風頭,也不爲梁帝寵愛爭風喫醋,後更是因林家赤焰一案,她爲求自保,與蕭景琰成爲一種隱形人般的存在。

縱觀梁帝的後宮,她的出身是最低的,皇后爲言闕的妹妹,言氏一族更是當年梁帝上位的有力支持。越貴妃的家族,也是朝中重臣。即便是已逝的譽王生母,她都是滑族的璇璣公主。

靖王,成爲下一任太子人選,一方面是因他的倔強,忠君的特點,頗讓梁帝喜愛,可另一方面,卻是因爲梁帝也無其他適合登上大位的人選。即便靖王被冊封爲太子,靜妃也絕對不會成爲皇后,靜妃的背後沒有一個顯赫的家族。

如果她僅僅只是皇貴妃,那一切事情不過是皇帝的家事。可若涉及到立後,那將是國事。皇后這個位置,從來不是皇上喜愛,就可以決定的。只有各個宗族,朝廷大臣們無異議後,皇后之位才能夠被冊封。靜妃,她的出身決定了她與皇后之位無緣。況且,靖王已經被冊封爲太子,他將是下一任的帝王,而身爲他生母的靜妃,將是下一任的皇太后。

皇后之位,不過是一個名聲,靜妃早已經得到了她所想要的東西,兒子蕭景琰成爲下一任皇上,自己也洗清了林家的滿門冤屈,可以說,這輩子靜妃從來貪慕的不是榮華富貴,或許未曾遇到林燮,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醫女,會更加快樂。

其二,爲平衡朝局關係。

太子的生母,不一定都是皇后,這從譽王與太子競爭皇位,太子的生母是越貴妃能夠看出。母憑子貴這種事情,在後宮冊封上是正常的,可這僅僅包含在冊立妃位中。

皇家只有皇后是正妻,即便是皇貴妃,也不過是貴妾,很多待遇,是唯獨皇后能夠享受的。梁帝此時的歲數已大,原本他扶持譽王和太子,是讓兩人相爭,維持朝政關係的穩定。他屬意於太子,可太子私炮房一事,讓梁帝對他死心。

至於譽王,如同他臨死之際的控訴,稱自己是大棋子生下來的小棋子,足以見證他在梁帝心中的地位。

九安山叛亂一事後,唯獨靖王表現優秀,梁帝將監國的權利交付給靖王。

可以說,此時靖王負責掌管全國大小政務,他離皇位只有一步的距離。以梁帝這些年對於權勢的把控上來看,他不給靜妃升位分,還有一個原因在於,若靖王爲太子,靜妃成爲皇后,那麼整個朝廷的權勢都會掌握這對母子的手中,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梁帝是非常不放心的。

後來,夏江臨死前的反咬,梅長蘇就是林殊一事的曝光,梁帝內心的憂慮越發強烈。

恐怕在蒞陽長公主上奏,請梁帝重審赤焰一案之前,他就猜測到此事的發生。畢竟,那杯本應該給梅長蘇的毒酒,是被靖王給毀去的,在梁帝將靖王立爲太子後,他就順理成章的以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去拉攏朝臣。

以大梁當時的朝廷局勢,梁帝落得那樣的下場,也是情況之中。有一個適齡有能力的皇子,只要不傻的大臣,就沒有必要和靖王相對,否則,等新帝上位後,第一個處理的就是自己。

其三,給言家保全顏面。

言氏一族,在大梁的地位顯赫,當年梁帝能夠上位,一是有林燮所率領赤焰軍的支持,二則是言闕的輔佐。

可梁帝是如何對待將自己視爲兄弟的言闕呢?在對方出使六國的時候,將本與他談婚論嫁的林樂瑤下旨求娶到皇宮中,封爲宸妃,等言闕回到金陵城,一切已經成爲定局,再也沒有機會挽回。

梁帝這一行爲,讓言闕深深體會到帝王之心的多疑和猜忌,因而他選擇了與林燮截然不同的道路。林燮是大出風頭,一心率領赤焰軍征戰各國,爲梁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言闕則選擇隱退朝廷,低調生存。結局林家滿門皆亡,而言家家世顯貴。

言皇后所觸犯的謀逆之罪,與言家並無任何關係,她是自己膽大妄爲之下,做出這樣的事情。梁帝將言皇后廢除,卻沒有選擇下一任皇后,也是在給言氏一族保全面子。

可以說,一直以來梁帝對言皇后就不喜,覺得她過於嚴肅,可言皇后的家世顯貴,她嫁給梁帝之時,梁帝僅僅爲一個郡王。所以,即便當年他頗爲寵愛宸妃之時,都沒有動過廢皇后的想法。不然,口誅筆諫的大臣們,梁帝都很難應付得來。

言皇后的謀逆之罪,即便言家權勢再大,也無法保住她,因而她從高高在上的皇后成爲了冷宮中的棄婦。

自古來說,門當戶對,放在任何一個家庭都是如此。

靜妃當年爲靖王選擇的太子妃,不也是看中太子妃背後的家族權勢,她是尚書令的孫女,而尚書令爲靖王上位給予了有力的支持。所以,梁帝不冊封靜妃爲皇后,才符合當時的情況。

以梁帝的年紀來說,後宮本就無幾個嬪妃,冊封皇后這種鋪張又費心力的事情,沒有必要再來一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