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兩軍已經交戰,爲什麼卻不能斬來使,我就斬了,對方能怎樣?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是交戰雙方的基本準則,一般來講,使者的作用傳遞信息,商議談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使者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不過,在實際戰爭中,斬殺使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假如這位使者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很容易成爲對方的刀下亡魂。

其次,如果戰事進行到白熱化,雙方都殺紅了眼,殺幾個使者也就不算什麼稀罕事了,我們就分析下,斬殺使者,有什麼後果?

花剌子模殺蒙古使者,被滅國

在蒙古帝國建國的同時,中亞也崛起一個超級帝國,名爲花剌子模。當時蒙古正在對金作戰,對於花剌子模,蒙古採樣懷柔政策,暫時不想與之爲敵。

在公元1218年之前,蒙古和花剌子模曾經互通使者,雙方基本上保持了互鄰友好的關係,也達成了通商協議。

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商隊,帶着大量貴重物品,長途跋涉,到花剌子模開展貿易。這支商隊足有四百五十餘人,幾百匹駱駝。商隊達到訛答剌城,城池的守將亦納勒赤黑,見蒙古人帶來這麼多好東西,便想據爲己有,隨即他下令,將商隊扣留。

扣留東西總要有個理由,隨後,亦納勒赤黑上奏摩訶末國王,說蒙古商隊裏有奸細,摩訶末沒有經過仔細調查,就殺了幾乎所有人。成吉思汗以強悍著稱,一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殺死他們敵人,掠奪他們的土地,搶走敵人的財富和妻女。

只有蒙古人欺負旁人的份,成吉思汗還從沒有被旁人如此褻瀆過。就算如此,成吉思汗還是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剋制,他再次派出幾位使者,到花剌子模,要求懲處肇事者,爲死者報仇。

花剌子模的摩訶末國王表現得更爲無禮,直接殺掉了使者巴合剌,這回成吉思汗徹底被激怒了。成吉思汗將對金的戰事交給了木華黎,親率十幾萬大軍奔赴花剌子模,摩訶末將爲他的愚蠢行爲付出慘烈的代價。

貌似強大的花剌子模,在蒙古人面前毫無招架之力,蒙古鐵蹄所到之處幾乎沒有活口,公元1231年,花剌子模被攻滅。這就是觸怒成吉思汗的後果,可見斬殺使者,也要仔細看清楚主人,否則大禍就在眼前。

耿恭殺匈奴使者,險象環生

公元74年,耿恭在西域擔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公元75年,北匈奴單于攻打車師國,耿恭派三百軍兵前去救援,被匈奴全部殺光。

隨後匈奴騎兵將槍口轉向漢軍,金蒲城被團團圍住,考驗漢軍的時候到了。耿恭命士兵在箭上塗上毒藥,被擊傷的匈奴士兵流血不止,之後匈奴被擊退。

金蒲城水源不足,耿恭命令士兵轉移到了疏勒城,源於疏勒城水源比較充足,可以長期固守。匈奴人爲了減少傷亡,下令決了城外的河流,疏勒城水源被斷絕。人如果不喝水,幾天就回去喪命,好在上天保佑,城中士兵打了深井,冒出汩汩清流。

漢匈的拉鋸戰開始了,耿恭據城防守,有一定優勢,但士兵數量也在銳減,匈奴騎兵卻是越打越多,直到城池內糧食喫完,漢軍也只剩下幾十人。

史料記載:

“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即便如此,匈奴仍攻不下疏勒城,匈奴單于改變對策,想勸降耿恭,旋即派出使者。耿恭假意談判,讓使者登上城頭,還沒等使者說話,就殺掉了匈奴使者,並放置到火堆中炙烤,燒焦的人肉味異常刺鼻。匈奴單于被激怒了,繼續增兵攻城,勢必要殺掉耿恭。

這場戰役之所以如此艱難,源於漢明帝去世,朝廷沒有及時派出援軍。漢章帝即位,在司徒鮑昱的堅持下,漢廷纔派出幾千援軍,也正是因爲這幾千漢軍的救援,耿恭得以逃出生天。

最後耿恭和其部下只剩下了十三人,戰爭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耿恭堅貞不屈,打出了漢軍血性,只不過他殺掉匈奴使者,也差點要了他的命。

耿恭能存活下來,基本全是靠着運氣,假如援軍再晚一點到,疏勒城必定也是一座死城。由此可見,斬殺使者也是要慎重考慮的,如果沒有必死的決心,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匈奴不敢殺蘇武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即位,漢武帝已經將匈奴打了個七七八八,此時的匈奴也認慫了,釋放了很多之前的漢朝俘虜。與此同時,在多年的征戰下,漢朝的國力也大幅縮水,於是漢武帝也想和匈奴和解,派蘇武將匈奴的俘虜送還。

本來是個很簡單的任務,但由於匈奴爆發叛變,牽連到了漢朝使團的副使張勝,蘇武也被迫扣留在匈奴。

常規來講,匈奴對於漢朝的高級俘虜,大多予以特殊照顧,並不會一殺了之,比如張騫、李陵都是如此。除此之外,如果投靠了匈奴,單于還會給其娶妻生子,賜予土地和牛羊,匈奴對於蘇武,同樣採用了威逼加利誘的方式。

只可惜匈奴看錯人了,蘇武並是不貪生怕死之輩,面對死亡威脅,蘇武毫不在意,並還以顏色。蘇武道:

“南越殺漢使者,屠爲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

南越、大宛、朝鮮都曾殺過漢朝使者,結果都被漢朝攻滅,蘇武用赤裸裸的現實威逼匈奴單于,換言之,如果你殺了我,那麼匈奴也將被漢軍屠滅。

蘇武並非危言聳聽,面對這位不屈的漢朝使者,匈奴單于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最後只能將其流放到北海牧羊。哪怕蘇武的境遇再艱苦,匈奴也不敢對蘇武如之何,十九年後,蘇武再次回到了漢朝的懷抱,其經歷也成了不朽的傳奇,爲後世所敬仰。

蘇武之所以沒有被殺,他倚仗的就是漢朝的國力,匈奴殺蘇武很容易,但如果得罪了漢朝,那麼後果會很嚴重,匈奴單于不得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即便衛青、霍去病已經去世,漢朝的實力仍很強大,也正是因爲其強悍的國力,使得匈奴不敢爲所欲爲。

常規條件下,兩國交戰,原則上還是不要殺掉使者爲好,但具體情況也要具體分析,前提條件不同,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