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晁公溯在其《巴江》中写道:“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山色不改碧,蓼花无数红”。自古巴蜀一家,其实这也是蜀地的秋色。 霜降 既是秋天进入冬季的最后一次回眸 ,也是冬季与秋天交接的一次启幕。寒露之后,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凝结成霜,落叶飞舞,枯叶满地,随着霜降的到来,秋季渐渐退隐于大家的视野,肃杀的冬季,即将来临。俗话说“冬补不如霜降补”,有说霜降这天吃柿子,也有吃牛羊肉的,吃鸭子的,不管吃啥子,都是物质贫乏时期百姓找起话来满足嘴巴的说辞。现在我们如果想吃,每天都可以找一家自己心仪的东西满足肠胃,就拿成都这家躲在一条偏僻小巷的“三妹小吃”店来说,她家的面一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说起这家面馆,附近的人说已经开了有十几年了,已经成了许多人从小吃到大的记忆食堂,从早先的一个偏偏儿小铺,扩展到今天的双间铺面,从铺子前的街沿,到铺子后的院坝,特别是中午这顿,人来人往,座无虚席,去晚了,好多面你就无福享用了。

他们的双椒兔子面,青红辣椒与兔子肉丁香煎言欢,白面绿菜与底料面臊互浸交合,绵柔香脆,鲜辣轻扬,特别是兔儿肉上面的二荆条强劲的风骚之味,让煸炒得嘎嘣脆的肉丁嚼劲十足,香味绵长。

烧肉面骚得慌,肥瘦相间嚼起香。烧肉除了肥瘦合适,大小也相当赶口,烧汁在面条里发酵,烧肉在口腔里发骚,配上大蒜泡椒,麻辣的甘香风味顿时漂染味蕾,一坨肉,一口面,吃得我是心欠欠。

素椒杂酱不得不提,这是勾住成都人胃口的一碗日常面条,选前夹肉宰烂剁细,放入锅中慢火细炒,将就炒臊子的油,舀一小勺作为增香底料,这也是这碗面好吃的关键,配上上好的花椒海椒酱油……上下搅和,香薰鼻息,味迷大脑。

南方人卖北方水饺,说起有点蹊跷,实际上这也是有别于成都“钟水饺”风味和样式的一种说法。他家的韭菜水饺,旋包旋煮,捏得鼓丁爆涨,倒也有北方水饺的模样,配上他家早早调配好,堆在一边的蘸碟,一两八个,不到十块,吃得也是心安味得,十分满足。

有人说,一家面馆生意好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味道好,一个是分量足,他家的那些面条,抄手,饺子味道和分量都把食客伺候得巴适,这也被团团围住他家面馆的吃货证明,在这里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无论来了多少顾客,他们既不用纸,也不用笔,只凭自己的脑壳,就能把所有的点单,账单记得清清楚楚,一个不少,不信?你去试一下就晓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