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歷史九點半

與中國臨近的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你會發現他們國名中都有“斯坦”二字。實際上除了中亞五國外,還有相鄰的巴基斯坦、阿富汗斯坦、印度也有印度斯坦之稱。

圖:中亞五國

這些國名中帶“斯坦”的國家,大都位於亞洲中南部這一塊。由於這些國家大都是穆斯林國家,因此我們很多人會錯誤地以爲,“斯坦”就是穆斯林國家的專用國名。但其實兩者沒有必然關係,比如大多數中東國家也都是穆斯國家,但他們的國名中就沒有“斯坦”二字。

那麼,中南亞國家國名中的“斯坦”,到底是何意呢?其實,這兩個字的意思並無特殊之處。“斯坦”一詞來源於古波斯(今伊朗)語“stan”,意爲“地方”或“家園”,某某斯坦就是指某某地方,之後“斯坦”的叫法逐漸由伊朗傳到了中、南亞這些近鄰國家,逐漸成爲地名的專用後綴。

換句話說,“斯坦”的叫法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內某某屯、某某堡、某某寨的叫法。所以說“斯坦”並非穆斯林國家的專用國名,只不過恰好古波斯周圍的鄰居們,後來都成了穆斯林國家,僅此而已。

說到“斯坦”這個地名後綴,其實在一些國家的語言裏,中國的國名後面也有“斯坦”二字,比如近期的熱點地區亞美尼亞。亞美尼亞語中,中國古稱“Cenastan”,現代稱呼爲“Cinastan”,翻譯過來就是“秦那斯坦”。亞美尼亞語中國國名中的“斯坦”,和我們說的中南亞各個“斯坦國”是同一個意思,直譯爲:一個叫中國的地方,或稱秦地(Cina翻譯爲秦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

亞美尼亞語中的“Cinastan”(秦那斯坦)又是來自哪呢?它是脫胎於梵語的“Cīnasthāna”,即“震旦”,全稱“摩訶震旦”。震旦即是古代外國對中國的稱呼,意指“黎明之國、曙光之國”。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就叫震旦大學。

這個“Cinastan”中的“Cina”,即是中國的英文國名China前身。這裏有個小知識點,很多人經常會搞錯,China小寫“china”時,是瓷器的意思,因此很多人經常吐槽,我們給西方翻譯國名都是用最美好的字,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而西方卻用瓷器來稱呼中國,是一種歧視行爲。

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了。China脫胎於梵語Cina,最早就是專門指代中國,由於中國在東方,所以有曙光、黎明之意,當時是沒有“瓷器”意思的。只不過後來中國瓷器風靡西方世界,人們提到瓷器就想到中國,China這纔有了瓷器的意思。

所以說,“斯坦”這個叫法並非穆斯林國家專用,它是源自古波斯的叫法,僅僅是指某某地方,只不過後來這些國家成了穆斯林國家,讓大家產生了錯覺而已,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而且在亞美尼亞語中,中國也被稱爲“秦那斯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