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戰爭中,地理因素對於戰爭成敗有着重要影響,白起能夠在長平之戰中圍困趙軍,便是在很大程度上憑藉了地理優勢。在《孫子兵法》中有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只要將地勢運用得當,地形優勢可以說能夠抵得上增兵數十萬。除了行兵打仗以外,地形優勢在政治和經濟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國古代戰爭中,這樣在歷史、軍事或者經濟上非常重要的地方,常被稱爲“兵家必爭之地”。

例如關中,關中四面都有天然的地理屏障,整個地形易守難攻。好幾個將都城定於長安的王朝延續時間都較長,這跟關中的有利地形有密切關係。再比如四川,自古以來蜀道之艱險便非常有名。四川盆地物產豐富,氣候適宜,如果駐守於四川,也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四川棧道

01

徐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徐州深入中原腹地,控制了這裏就等於控制了北上南下的通道。此外諸如襄陽、上黨等地,都是戰爭中佔據了重要地理位置的地方。這些地方或者由於地勢,或者由於經濟,不管是在古代帝王將領們眼中,還是在近代侵略者的眼中都有着極高的戰略價值。

不過在戰爭中,既然有“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有沒有“不爭之地”呢?答案是有的。對於一個和平年代的國家來說,土地自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在戰爭年代,有的地方卻不值得興兵動衆地去佔領。

▲古代戰爭畫像

我國有一個省份在歷史上就是這樣,要說佔地面積,這個省其實也算挺大。但是卻彷彿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對這個地方很頭痛,而被派遣前往這個地方做官的官員更是將之視爲一種懲罰。在近代日軍對我國發起侵略戰爭中,他們也都沒有花心思去佔領此地,那麼這個地方究竟是哪裏呢?

02

它就是福建省,福建又被稱之爲“閩”,其出處在唐代的《周禮疏》:“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爲七種,故謂之七閩(福建地區)也。”福建省的海洋。礦產、植物資源都十分豐富,尤其是森林資源,其大部分面積都覆蓋了森林,迄今爲止都是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在經濟和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地區並不適宜人們大規模生活。大片的原始森林非常危險,炎熱潮溼的氣候滋生了大量致命的蛇蟲毒獸,產生能讓人生病甚至送命的瘴氣。古代人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十分艱難。

▲森林瘴氣

但是僅僅這一個原因,並不會讓福建成爲兵家的不爭之地。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支持戰爭,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錢。而且這種消耗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消耗。爲了防止整個國家或者政權的經濟被戰爭拖垮,以戰養戰成爲了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所謂以戰養戰,是指發動戰爭獲得資源,然後用這些資源繼續進行戰爭。

所以在這一個循環中,最關鍵的點就是“養”,然而福建養不起。福建耕地面積極少,糧食產量也很低。這裏一直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名號,雖然福建的海岸線很長,但是在根本沒有遠航能力和技術的時代,這些海岸線可以說對兵家毫無用處。

▲福建耕地照片

03

此外由於福建的地勢因素,所以交通也非常不便,想要從福建進出要跨越崇山峻嶺,這對於戰爭時期的後勤補給非常艱難。很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還未見得取得成效。總的來說,整個福建地區在南宋以前都是處於沒有人力沒有糧食,而且非常落後的狀態。除非有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剛性需求,否則很少有人會往福建出兵。

在南宋之後,福建開始得到發展,總體生存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明清時期更是已經完全不同。但是當日軍大肆入侵中國後,卻依然沒能佔領福建。

▲侵華日軍舊照

不過這並不是由於他們沒有主動攻擊福建,而是恰恰相反,日軍曾多次組織兵力試圖將福建拿下。但是福建得天獨厚的地勢以及當地軍民頑強抵抗,最終日軍的攻擊無果。對於日軍來說,如果要對福建加大攻勢並不划算,因爲福建的工業化很低,而且並沒有他們所急需的戰略資源,如果以巨大的代價佔領福建,反而得不償失。

結語

如今的福建,便如《詠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中所寫的“蒼官影裏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它除了是我國重要的海上貿易集散地,還是國內非常有名的旅遊勝地,與以往的生存環境已是大相徑庭,早已不是所謂的“不爭之地”。畢竟,而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也沒有什麼地方是“大後方”。我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管是哪個地方,都在爲祖國的崛起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資料:

《詠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

《孫子兵法》

《周禮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