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儲蓄“水漲船高”,雖然國人的消費購買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對於國人來說,大家顯然更喜歡存在,我國因此成爲儲蓄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因如此,絕大多數居民都把錢存在了銀行。

把錢放在銀行不僅可以獲得較爲安全的保障,同時也能獲得收益,銀行成了居民儲蓄的重要渠道。然而,不知道居民儲蓄時是否想過,銀行真的也是萬無一失的嗎?銀行就不會出現破產嗎?如果銀行破產,存入的錢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存錢的人都沒有仔細思考過,因爲,在很多人心中銀行破產這種情況只能發生在歐美,比如全球頗爲著名的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就曾出現了破產,可是國內銀行就都是很安全的嗎?其實,國內已經有銀行破產了,而且還是4家。

早在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就因爲遭遇信貸危機,導致大量儲戶出現“擠兌”的現象,在被撥款支援34億的情況依舊沒能扭轉乾坤,最後是宣告了破產。第二家破產的銀行是河北的一家農村信用社,雖然可能有人覺得這個名字不該是個銀行啊,但在當時它卻是發揮着銀行的作用,可是到了2012年,農村信用社發展出現問題,導致資不抵債不得已破產了。

第三家破產的銀行是汕頭商業銀行,這家銀行當時被央行下令停頓,竟然壞賬金額達到了40億,可是整頓之後就沒有之後了,再也沒有開過業。不過,這三家銀行倒下後,國內銀行渡過了一段“風平浪靜”的時期,外加銀行管理逐漸走向成熟,可當人們都覺得銀行終於穩了的時候,又有一家銀行倒掉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包商銀行,曾經的銀行業巨頭,巔峯時期,能在亞洲500強銀行中排到第十名,足可見該銀行的實力不容小視,可這樣的龐然大物,最後卻因壞賬問題翻了車。

說道這裏可能大家會問題,銀行倒不倒的,無法預判,但是存入銀行的錢會不會因銀行倒掉而無法取出來呢?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國早就有明文規定,如果銀行破產了,那麼儲戶將得到50萬的賠償金,如果儲戶的存款超過50萬,則根據銀行清算之後的結果來進行相應賠償。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當前居民儲蓄50萬以上的只有不到10%,也就是說90%的人根本就沒有50萬以上的存款,如果大家遇到了銀行破產,可能還會得到50萬的賠償,如此看來這個政策還是非常人性化和不錯的。而且如果存款金額超過了50萬,也可以將錢分開進行儲蓄,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沒有必要的風險,一旦遇到問題,可能還會拿到更多賠償。

包商銀行破產還對超過50萬存款的局面進行了等價賠付。這時候有人可能也會問,銀行欠的錢,銀行破產也會還,但是居民欠銀行的錢,銀行倒下,還需要還嗎?

還是要還的!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就算銀行破產,欠銀行的債務也不會消失,拖欠的債務會在銀行倒下時轉移到相應接盤的資產管理公司手中,可以理解爲,只是還錢的對象換了個人而已。永遠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纔是最佳的理財之道。那麼,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銀行破產嗎?你有思考過銀行也會破產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