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

濰柴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

凱信船舶內燃機關鍵部件智能製造項目。

俊富健康護理小鎮項目。濰報全媒體記者王貝爾攝

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總投資2000億元,打造萬億級先進製造業巨輪;航空航天產業園投資500億元,實現濰坊航空航天產業零的突破;世界500強國家電投投資40億元打造千億級儲能產業園;俊富集團建設全球首條“幻影”生產線,打造全球最大的應急醫療物資生產基地……高精尖項目一字排開、熱火朝天。

在高新區採訪,我們既看到了大項目、好項目,也感受到了熱火朝天、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他們緊緊抓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條主線,弘揚“創新、擔當、實幹”的高新精神,拿出“拼上、靠上、豁上”的幹事狀態,全面攻堅項目建設,不斷刷新“快速、高效、領先”的高新速度,新動能、新優勢加速匯聚。

向“高”向“新”動能足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高新區的使命擔當。圍繞“高”與“新”佈局項目,高新區的項目呈現出“大、高、外、強”的鮮明特點。

9月27日,俊富健康護理小鎮項目施工現場,智能倉庫與“幻影”車間已經拔地而起。“這個項目是與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美國寶潔合作,建設全球首條‘幻影’技術醫衛用途混合型非織造材料生產線。明年1月份設備就能入場調試。”項目負責人馬永平介紹。

俊富集團總部去年8月由廣州遷至高新區。今年,他們斥資2.5億美元展開國際併購,在高新區設立全球領先的醫療防護材料世界級研發中心,打破國際技術壟斷。以此爲依託,引進26家配套企業,打造全球最大的應急醫療物資生產基地。

在相隔不遠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內,明日宇航、鑫精合、航景科技等18個優質項目陸續投產。今年新引進的航空動力產業園項目,投資25億元,10月份開工建設,將補齊濰坊動力“陸海空天”全產業鏈條。

突出招大引強,今年高新區新落戶了省屬大型國企渤海灣港口集團總部、世界500強國家電投儲能產業園、中國百強順豐速運長江以北管理中心、互聯網獨角獸微醫集團數字健康小鎮、行業龍頭聯東U谷等一批“大高外強”項目。

統計顯示,1-8月份,高新區新簽約高端項目24個、總投資303億元,到位外資增長116.0%,連續8次獲得“雙招雙引”流動紅旗。

除了外部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優勢資源,佈局產業項目,發展勢頭強勁。

濰柴集團今年新增投資240億元,開工建設新科技研發中心、新百萬臺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燃料電池發動機、國家質量檢測中心等13個大項目,奮力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其中,濰柴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是濰柴集團着眼新能源未來發展趨勢,瞄準世界頂級目標,重點打造的集高端產品研發展示、虛擬測試、協同創新爲一體的研發中心,可同時容納和滿足5000名科技人才研發。

在另一家龍頭企業,歌爾集團緊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等前沿技術,新增投資122億元,實施虛擬現實光學模組、雙耳真無線智能耳機等6大項目,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世界500強企業。

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產業發展羽翼更豐。

在高新區,動力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主導產業蓬勃發展,航空航天、物聯網等高端產業全面起勢,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高新技術產值佔比達83.2%,居全省開發區首位。

“三專”攻堅故事多

抓項目攻堅,不僅需要攻堅之勇,還需要攻堅之策。高新區建立的“專班、專員、專幹”工作模式務實有效。

凱信船舶內燃機關鍵部件智能製造是今年2月份第一批開工建設的項目之一。目前,廠房鋼結構安裝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室內地面施工,10月份設備即可進廠安裝調試,計劃年前投用。

項目經理韓風玲告訴記者:“雖然經歷了疫情和雨季,但我們依然能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用,這要感謝高新區項目專班的大力支持。”爲推進項目建設,高新區成立項目專班,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32天,給項目爭取了寶貴時間。

“這個項目突破了船舶內燃機大型缸體核心技術,將爲國際動力城建設增添更充足的海上動力。”韓風玲說,目前來自濰柴集團、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大型企業的訂單已經排滿。

無獨有偶。攻克了3.0T肢端專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難題的奧新醫療公司,高新區僅用2個月就幫助拿下了常規需要2至3年才能取得的專利授權。6月30日,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立項項目名單公佈,奧新醫療“3.0T肢端磁共振整機成像系統產業化”項目赫然在列。

專班工作推進機制是高新區的創新之舉。他們組建了10大工作專班和33個項目專班,建立“專班、專員、專幹”工作模式,企業提出的問題一天回應到位,超時三天督查督辦,再超時三天追責問責,全面打造項目落戶“首選地”。

在“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的“三專”力量之下,總投資1580億元的302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34個省市重大重點項目全部超出投資進度和建設時序。

一流環境吸引一流項目。國內頂尖的產業園區專業運營商聯東集團經過多地考察比較、數輪篩選談判後,最終把聯東U谷項目重新落回了高新區;明日宇航在多個城市的激烈競爭中,最終落戶高新。兆源科技、海德智能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都是青睞高效優質的服務、良好過硬的環境,主動從外地遷到了高新區。

好鋼用到刀刃上

好項目的成長,需要土地、資金等要素的及時哺育,高新區抓實“要素跟着項目走”,當好制度的供給者。

在總投資40億元的濰柴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現場,我們看到東、西、南三座研發大樓正在加緊施工,項目4月份開工,預計12月份建成。在研發中心南鄰,濰柴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建設也在快馬加鞭,部分已經投產。

工業用地寸土寸金,但“優等生”資源要素優先供給。濰柴集團對外協作辦公室副主任李新宇介紹,爲保障這兩個項目快落地快建設,高新區耗資11億元,退轉華濰熱電、天昊巾被、舒燕女士等3家企業,騰出土地400畝,全力支持濰柴搶佔氫能產業先機。

把有限資源要素用在最需要、最緊急的好項目上。近年來,高新區先後投資30億元,搬遷企業20家、村辦工業園26個,挖潛存量土地4400餘畝。

要素跟着項目走,政策圍繞項目轉。沐浴着陽光雨露的大項目、好項目快速在高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從年營收一兩千萬元到現在近4個億,落戶高新區短短几年,以生產圓刀模切機起家的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長爲這一細分產業領域的“領頭羊”。

華滋這張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高新區的全週期服務。公司董事長宋光輝告訴記者,最初高新區提供了40平方米的辦公室,緊接着是光電產業園孵化器、加速器,再後來是1.3萬平方米的廠房。“華滋幾乎每兩年搬一次家,但每次都是‘拎包入住’。”

華滋的新廠房位於高新區櫻前街與高新二路,由高創投資近1億元代建,企業資金寬裕時再回購。“這麼做是爲了讓企業集中精力和有限的資金用於技術研發、市場開拓。”高新區光電服務中心主任宋執明說。

需要廠房,就代建定製化廠房;需要資金,就幫助融資。

山東藍創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立波說,爲了幫助企業發展,高新區給他們申請到了山東省第一筆500萬元的科創貸,還專門出臺了配套資金在5個社區試點推廣藍創的智慧養老系統。現在,他們研發的“所依智慧健康養老”項目,已經入圍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集中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用地、用能、用貸等突出問題,一批高精尖項目得以快速落地、快速成長。目前,高新區“隱形冠軍”企業達到20家,34家儲備企業優勢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