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花

表姐经常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以前那个乖宝宝,现在经常是不顺他的心意,就大吼大叫,满地打滚,又蹦又跳地哭闹,而且还喜欢什么事都要管,每天就知道说“不不不”,做什么事都要按他的意思来,有时候急了,还会打人、咬人……

孩子种种表现,常让表姐陷入迷茫,孩子才2岁3个月,这么小打不得,说又不听,该怎么教育才好?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Terrible Tw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怕的两岁”。

为什么2岁的宝宝如此讨人嫌?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岁的宝宝正处于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的过度。

也就是说,在感知运动阶段,宝宝对周围的环境处于一个吸收的状态,宝宝对这些吸收的环境并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但到了2岁左右,随着宝宝活动性增强,自我意识萌芽,又获得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宝宝就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和环境的联系了。

比如,宝宝在1岁多的时候,对他想要的东西,他会伸手去拿,拿不到他会哭闹,可是到了2以后,宝宝可能就会站着椅子自己去了,所以一般到了1岁半左右,由于好奇和探索的需要,宝宝总喜欢这摸摸,那碰碰,如果父母担心或是怕麻烦,总是对宝宝说“不不不”,这必然会遭到宝宝的激烈反抗。

加上2岁孩子的身体功能的发展尚未赶上心智技能的发展,也许孩子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去解决,这种身心不一致的沮丧感,也会让宝宝以一种突然的、强爆炸般的形式表达出来。

当父母能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成长的身心特点,我们就要想想:

该怎么教育?不会破坏亲子关系;怎么教育?能让孩子更好地习得规则?怎么教育?对宝宝今后的发展更有利!

两岁阶段的教育引导

1.父母要逐渐转变角色定位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家庭幸福温暖。在宝宝2岁前,父母的角色是“全面为孩子服务”,尤其是妈妈,这个阶段培养宝宝对世界的信任感,通常家长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而忽视了夫妻关系。可到了2岁,家长应从“服务季”向“权威季”转变。也就是说,夫妻关系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2.给孩子一个可供探索的安全环境

很多父母经常去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常常把自己处于危险中而不自知。

《可怕的两岁》作者约翰.罗斯蒙德的建议是:改造房屋,提高安全性,从而不压制2岁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行为。

比如,把孩子能够到的危险品或贵重物品挪走;给电源插座安上保护盖、安全防护门上把套、给橱柜尤其是矮柜装上安全插销、给楼梯装上结实的安全门,给饮水机上防护栓……

同时,把适合孩子的东西放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他就能摸一摸、研究一下它们,还能拿它们做实验。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活动、探索,也就能减少亲子冲突,父母也能安心。

3.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个人格八阶段理论,它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2岁左右,孩子处在人格发展阶段的“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会发展他们最初的兴趣,并且开始独自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什么事都想自己来。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独立探索的愿望,孩子就会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有助于孩子自行解决许多问题;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可能使儿童怀疑自我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可能会导致孩子今后的退缩行为。

这个阶段的宝宝规则意识薄弱,经常会做一些不合规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比如,你家宝宝要用杯子去盛马桶里的水,你是阻止还是不阻止呢?其实放任或阻止都不是好的方式。

过分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可能让孩子无法获得自主感和能力感;可是对于孩子不合规的行为,如果家长不去纠正,不仅可能危及安全和健康,更有可能会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造成“越大越难管”的局面。

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我们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既设限,又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比如,当宝宝拿着水杯走向马桶时,妈妈可以轻轻拉着他的手制止,告诉他马桶的水不能玩,也不能喝(设限),然后递给宝宝一个小水盆,让他自己或者你陪他一起把盆子装满水,鼓励他用杯子去探索(满足需求)。如果宝宝发生打人等情况,妈妈也要直接告诉他:不能打人(为孩子设限),然后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两岁的孩子处在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父母了解孩子的天性,从两岁开始,用适合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孩子的未来会更幸福快乐!

高级育儿师,一手养娃一手写作,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相关文章